看過我前面的文章的人,應該知道我正在著手出版自己人生中的第一本書。
25歲出書?可能有人會覺得,應該我從小文筆就很好,很早就立志當文字工作者吧!也有人可能會想,這麼年輕,你有足夠的人生閱歷支撐,去寫完一本書嗎?
事實上,我並非從小就立志成為作家,我的作文水平,雖然參與校內或縣裡的作文競賽,偶爾獲獎,然而不足以讓我認可自己到成為作家的水平。
然而,父親的長期暗示,「你未來要出版自己的書」,卻激發了我原本以為我做不到的潛能。
我想我第一次聽到父親說「你要出版自己的書」大概是18歲的時候,我並沒有像今天這麼多閱歷,但是放在當時,相比於其他同齡人,9歲的我離開台灣,舉家一起到上海生活,之後來往於海峽兩岸接受不同體制的教育,大學又將前往香港,集滿兩岸三地的求學歷程,已算是相當獨特的經歷。
但是我太年輕,依然不夠自信,認為自己還辦不到。
然而神奇的是,這個念頭雖然當下實現不了,卻在內心深處發酵,好像成為隱藏的自我認同、一個人生任務,總有一天要去完成。
因為有這個隱藏任務,我更用心生活,並把每次人生的挫折,都視為未來寫故事的養分。每當我遭遇低谷,我都會樂觀的安慰自己,這會增加故事的可看性。沒有故事的自傳是無趣的。而這股樂觀的力量,又一次次的帶領我穿越人生的難題,似乎也給了故事一個激勵人心的結局。
而我的生命裡,也奇蹟般地出現了不少年少出書的有為青年,在我周遭來不斷加強暗示這個想法,必須要成真。
很多人離職之後,可能會旅遊放鬆身心、可能開始經營自媒體,而我卻在這時,總算覺得時機成熟——有足夠多的底氣、比以前更多的自信,去實踐一直以來埋在心中的種子——「寫書」。
當我告訴新加坡的友人,我要離職,去寫書,他們的表情就像是我第一次聽到父親跟我說「你要出版自己的書」一樣,彷彿這也是他們聽過最瘋狂的想法。然而經過好幾年的心理暗示,我已經不覺得這是什麼瘋狂的想法了,反而是去實踐便能夠達成的事情。
這就是長期心理暗示的力量!
但是,假如在這之前我從未想過「寫書」,就算當下有人提出這樣的建議,我想我也不夠敢接。
這個真實發生在我身上的人生故事教會了我,千萬別低估「幻想及自我暗示」的力量。小時候我們會有很多「幻想」,幻想自己是總統,拯救世界;幻想自己成為飛行員,帶心愛的人們遨遊四海;
你一定要無條件的相信自己,因為現實社會,對待成年人與兒童有很大區別!我們會讓兒童「不放棄夢想」,卻對成年人說「請看清現實」。總有人會想方設法告訴你,你不可能、你癡心妄想!
但是只有你最了解自己。早點做夢,做更大的夢。當你深深的認為自己是怎樣的人、會成為怎樣的人、你自然而然就會採取行動,達到知行合一。
當我認定自己是作家,我就會每天乖乖坐在電腦前打字至少四小時。因為假如我不這麼做,就等於在欺騙自己,形成錯誤的自我認同,我的大腦會與我抗議。
人生最大的幸福,就是做到知行合一。而當你不知行合一,大腦就會生病。
謝謝看到這裡!我的生涯首作《在危機中重生:人生的藍海戰略》即將出版,裡頭有詳盡的關於我跌宕起伏的跨文化成長故事。歡迎追蹤,掌握新書動態。
同時,現在加入我的電子報行列,即附贈我的電子書《如何一年內存下人生第一個100萬:讓我25歲開始嘗試數位遊牧的底氣》 ,請點連結:https://eve-liu.ck.page/944956b1b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