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宜蘭礁溪山區的步道上,與家人散步時,意外地遇見了一群台灣獼猴。一隻母猴懷裡抱著小猴,慢慢地穿越草地,母猴警戒的眼神、幼猴無助的依偎,這樣的畫面讓我停下腳步,忍不住拿起相機想捕捉這珍貴的一刻。
在山區步道上偶遇獼猴,總是讓人感到矛盾。它們是台灣的原生野生動物,聰明又充滿靈性,可是當牠們逐漸習慣人類、甚至依賴人類的食物時,卻也衍生了許多不容忽視的問題。
聽過最離奇的獼猴新聞,讓我至今印象深刻:在高雄的西子灣中山大學校園裡,有一隻獼猴居然倒在馬路上裝死,等著外送員停車查看,接著迅速打開外送箱,把食物搶走!這樣的行為或許讓人發笑,但也讓人感到擔憂,因為獼猴逐漸失去了對人類的自然戒心,甚至變得過於聰明與大膽,去「學習」如何應對人類。
這次在步道上看到整群獼猴時,家人也提醒我不要拿著相機對著牠們太久,尤其是長鏡頭,可能會被牠們認為是挑釁,進而攻擊。即便是懷中的小猴,看似溫馨,但牠們警戒的姿態告訴我,這片山林才是牠們真正的家,而我們不過是匆匆而過的訪客。
說到獼猴,我也想起曾經在天母古道散步時看到的一個滑稽場景:一隻小小的博美犬對著樹上的獼猴狂吠不止,那模樣氣勢十足,彷彿它才是這片山林的主人。然而,這隻小狗的底氣顯然來自它的主人,以及附近一隻看起來威風凜凜的大狗。
那隻獼猴倒是很有風範,對博美的叫聲毫不在意,只是靜靜地坐在樹上,偶爾低頭看看牠,像是看一場毫無威脅的小鬧劇。我當時站在一旁,忍不住笑出聲來。那一瞬間,獼猴的冷靜與博美的張牙舞爪形成了有趣的對比,讓我不禁感慨:在這片自然山林中,人類與動物的互動有時竟然這麼戲劇化,甚至帶著一絲喜劇色彩。
隨著獼猴數量日增,而棲地有限,它們開始與人類的生活產生交集。在某些地方,獼猴搶食的問題越來越嚴重,甚至有些遊客為了好玩,特意餵食它們,讓牠們對人類產生錯誤的依賴。這樣的行為雖然最初可能只是單純的好意,但長期下來,卻改變了獼猴的生活模式,讓牠們逐漸遠離自然的本能。
作為野生動物,獼猴應該生活在山林間,尋找牠們的天然食物,而不是在步道上與人爭奪便當或零食。當牠們開始接近人類時,也可能引發安全問題,畢竟獼猴的體型與力量並不容小覷。
獼猴,對我來說,不僅僅是一種野生動物,更像是一面自然的鏡子,映照出我們人類與這片土地的互動方式。牠們身上的矛盾性,既野性又聰明,既令人驚嘆又帶著一絲威脅,或許也是我們與自然共處過程中的縮影。
在山林間偶遇這些獼猴的那一刻,我們彼此是如此不同,但卻又如此相似。牠們的親情,牠們的應對方式,甚至牠們不屑理會一隻狂吠博美的神態,都讓我感受到一種超越語言的溝通。也許,我們不需要急於去界定這種關係,而是多一些停留和觀察,去感受這片山林中每一個生命的步調。
我開始思考,我們是不是也像那隻博美一樣,試圖用自己的方式定義或改變獼猴的生活?而獼猴,或許就像那隻在樹上的靜默存在,選擇不在意我們的行為,繼續過著牠自己的日子。這樣的思考,讓我帶著更多的疑問,而不是答案,離開這片山林,但或許,這才是所有自然旅程的意義所在。
版權聲明:
本文及照片版權屬於作者本人所有,歡迎分享原始鏈接,但未經書面授權,禁止轉載、複製、改編或用於其他任何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