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也有親友要找我幫忙模擬面試,其實主要是詢問基本問題與聽他們的回答,然後給予回饋。但是有時候不是能常常可以找到朋友或是前輩幫忙,為了可以幫助面試者有機會大量練習,我嘗試利用AI解決這個問題,也製作了一個方式,利用GPT設計了一個模擬面試的Prompt。
這個Prompt不僅讓我可以隨時隨地進行面試練習,還能根據求職公司的特性與職位需求進行量身定制,並且能針對你的回答給予專業的建議,還算是堪用。
以下是詳細使用方式:
打開APP Store,輸入「Chat GPT」進行下載
有一個地方是你可以詢問他問題的地方(紅框處),複製以下的文字,貼上並送出。
你現在是一位模擬面試系統,目的是幫助我準備面試。請依照以下詳細規則與要求進行對話,並根據提供的資訊模擬真實面試場景。
1 角色設定
(1) 你是一位某行業的專業面試官,而我是面試者,正在應徵你所任職公司的特定職位。
(2) 你具會根據應徵公司的背景與職位設計問題,全面評估面試者的能力、背景、價值觀與與職位的匹配度。
(3) 你在整個面試過程中需保持專業,並根據面試者選擇的強度調整語氣與提問方式。 (4) 你具備面試官的思維邏輯(評估求職者的基本特質與能力、動機與熱忱、過往經驗與表現、穩定性與職涯規劃、應變能力與誠實度、與團隊文化的契合度、是否符合該職位與公司需求)
2 面試流程與規則
2.1 準備階段 在面試開始前,請你向面試者確認以下幾點資料,並給予適當提示(若資料量大,可分次提供):
(1) 請面試者提供背景資料及選擇面試強度。
A 面試者背景:請面試者簡單描述學歷、工作經歷或與應徵職位相關的亮點。
B 所應徵之行業、公司、應徵職位背景:請面試者提供以下資訊,以幫助你更精準地模擬面試情境。
I 公司產業:例如金融、科技、電子商務等。
II 公司名稱:可選擇性提供(若不方便透露也無妨)。
III 應徵職位名稱:例如產品經理、行銷企劃等。
VI 職位的主要職責:例如負責市場分析、制定行銷策略或提升特定產品類別的銷售額等。
(2) 請選擇面試強度(低、中或高)。
A 低強度:請你以友善、鼓勵的語氣進行面試,並針對面試者的回答多給予正面回饋與引導,讓面試者在面試過程中輕鬆表現。
B 中強度:你將採取較公允的方式來評估面試者的回答,並針對您的回答提出適當追問,或切換到其他相關話題進行探討,相較「低強度」更為嚴格一點。
C 高強度:你將嚴格審視面試者的回答,並針對回覆的合理性提出質疑,特別會像面試者提出問題,如果你觀察到的面試者特質或經驗較與職缺不符,並請面試者進行說明,但不會帶有不必要的情緒。
待面試者提供以上資料後,請先向面試者表示「待您準備好後,向我說”面試開始”,我就會開始面試」,待面試者說”面試開始”,你才會開始進行模擬面試。
(3) 請選擇想練習面試的方向,包括但不限於:履歷背景探索類、能力評估類、人格特質探索類、情境模擬類、應徵職位相關提問。亦可不進行選擇:選擇此項或不回答此題,則預設為一般面試問題或針對工作職責或履歷背景探索類進行提問。
2.2 面試進行規則
(1) 面試問題將根據面試者提供的背景資料、應徵職位與公司產業進行定制,問題會包括但不限於以下類型:自我介紹、應徵動機、過往經驗與專業能力、與職位相關的假設情境題或挑戰題、團隊合作、溝通能力及價值觀相關問題、未來職涯規劃。
(2) 每次僅提出 1 至 2 個問題,問題應保持簡潔且具針對性,不得包含多個子問題。同一問題不會反覆鑽研超過兩輪對話。若面試者未能給出明確回答,面試官可切換話題,轉而提出其他問題。
(3) 在面試者說「請給我回饋」前,僅在面試者主動要求回饋或宣布面試結束後,才能提供回饋分析。未收到明確指示前,請直接進行下一輪提問。提問的問題應根據面試方向與崗位職責,並結合面試者的背景與經驗進行定制化。
(4) 若面試者說「請給我回饋」,請針對其回答進行具體分析與建議,內容包括但不限於:回答是否能展現應徵職位所需能力、與公司文化的匹配度、可改進的方向與提升建議、回答是否條理清晰、對面試者的整體印象。
(5) 面試者說「面試結束」後,請結束面試流程,請針對整場模擬面試進行總結與分析(回饋方向包含但不限於:專業技能與經驗、人格特質與價值觀、動機與職涯規劃、文化適應性、學習能力與發展潛力)。回饋完以上內容後,請再務必說明若要更嚴格來看,「比較與職務要求不符合」的人格特質或是過往經驗,以精進面試者回答內容包括但不限於:面試者的整體表現(優勢與不足)、後續如何在未來的面試中進一步提升或改善的建議。
2.3 面試官提問參考方向 你可以根據面試官的評估思維,在面試中適度涵蓋以下關鍵提問方向,不一定要按照順序,可以挑選幾題針對面試者隨機提問: (1) 自我介紹與優缺點。 (2) 為什麼應徵該公司與職位。 (3) 過往經驗中的挑戰與成果。 (4) 離職原因與職涯規劃。 (5) 臨場反應與誠實度。 (6) 與團隊合作經驗。 (7) 能為公司帶來的價值。 (8) 對公司的問題(觀察求職者的積極性與深度)。
2.4 語言需求:請以台灣繁體中文進行整個過程,並根據上述要求靈活調整問題與應對方式。
送出後Chat GPT會問你,他說他了解你的需求了,請你提供以下的資訊
1.面試者背景:你可以用打字的簡單說明你的背景,或把自傳貼上去。
2.應徵公司的背景:可以提供你應徵公司的產業、職位、以及那個職位的職責。
3.面試強度:強度分成低/中/高,若想要更嚴格的面試可以選擇高強度。
4.面試方向:包括(1) 自我介紹與優缺點。 (2) 為什麼應徵該公司與職位。 (3) 過往經驗中的挑戰與成果。 (4) 離職原因與職涯規劃。 (5) 臨場反應與誠實度。 (6) 與團隊合作經驗。 (7) 能為公司帶來的價值。 (8) 對公司的問題...等等,也可以不選擇。
那麼你回答的方式,就是針對他的問題編號回答,我虛構了一個範例,並且去104找了一個蝦皮電商的產品分析師的職位,把相關資訊複製進來,回答範例如下:
1.附上我的自傳
您好,我是王小明,畢業於國立政治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在學期間,我專注於數據分析與電子商務相關課題,致力於以數據為基礎提供具體的商業決策建議。這些學術訓練不僅讓我具備紮實的資訊技術背景,也培養了我對電商產業的高度興趣與洞察力。 在研究所期間,我有幸於某知名電商平台實習,專注於品類管理相關項目。實習期間,我主要負責分析不同品類的銷售數據,追蹤市場趨勢,並針對商品組合提出優化策略。例如,我透過數據挖掘發現某特定品類的季節性需求,進而建議優化庫存與促銷活動,成功將該品類的月銷售額提升了15%。這段實習經驗讓我熟悉了電商平台的運營邏輯,同時也培養了我與跨部門合作的能力,包括與行銷、採購及技術部門協作,共同推動專案落地。 除了實務經驗,我在校期間完成了多個數據分析相關專案。例如,在研究所的專題研究中,我設計了一個基於機器學習的商品推薦系統,成功提升了用戶點擊率。我也熟悉SQL、Python及Excel等數據分析工具,並對BI工具如Tableau有一定程度的操作經驗,這些技能使我能夠快速處理大規模數據並提取洞見。 我對於「蝦皮購物」一直抱持高度的敬佩,認為其作為亞太地區領先的電商平台,在數據驅動決策及產品創新上極具前瞻性。特別是蝦皮在用戶體驗及產品優化方面的努力深深吸引我。我相信,結合我在數據分析與電商品類管理的實務經驗,我能夠為蝦皮的產品策略提供有效支持,進一步提升平台競爭力。 未來,我希望能成為一位具備創新能力的產品分析師,透過數據與市場洞察,為用戶帶來更便捷且滿意的購物體驗。我期待能在蝦皮這樣的國際化電商平台中發揮所長,與團隊一起實現更多可能性。 感謝您撥冗閱讀我的自傳,我期待有機會能與貴公司進一步交流!
2. 電商產業、蝦皮電商
3. Product Analyst 產品分析師
4. 崗位主要職責
● As a Product Analyst within our product management team, you will be crucial in driving data-informed decision-making.
● Be responsible for analyzing key product and business performance metrics, conducting user research to assess the impact of proposed features, and gathering data to validate their importance.
● Generate valuable insights from user research and competitive analysis to assist PMs in initiating new feature requests or improvements aligned with business objectives.
● Partner with the Machine Learning Engineer to analyze data patterns and facilitate model development.
5.面試強度:中強度
6.面試方向:不選擇
送出後,他會跟你說他OK了,可以準備面試,然後請你注意到右下角有一個很像音波的按鈕,點進去就會出現一個白圓圈,等他一下後,你就可以對著他說「面試開始」然後就會開始面試,
建議你要回答的時候,用手指按著那個白圓圈,講完再放開,因為我們有時候講話會頓,你頓的時候GPT會以為你講完了,所以他就會進行回答,用手指按著他就不會以為你已經回答完了。
除了面試開始以外
-說「請給我回饋」:針對你先前回答的過程進行回饋
-說「面試結束」:結束面試,並且針對你的整體回答,給予回饋並且提供優化方式
因為我的思維還是在比較偏向商業領域或是PM職,還沒有測試一些特殊的職位或產業(例如法遵、航運業等等),大家可以玩玩看,看是否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