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您提供的《我國樂齡機構經營成效評估模型與指標建構之研究》,以下是針對文中重點的分析與建議:
內容重點分析
1. 研究背景與目的
- 背景: 臺灣於2018年進入高齡社會,並預計在2025年進入超高齡社會,這對健康醫療、長期照顧與高齡教育等多方面提出挑戰【91†source】。 教育部自2008年推動樂齡教育政策,但目前缺乏一套全面性的成效評估模型和指標【91†source】。
- 目的: 建構結合CIPP模式與願景價值層面的「CVIPP模型」,用以全面評估樂齡教育政策的實施成效。 確立可行的指標體系,進一步引導政策優化與資源配置【91†source】。
2. CVIPP模型的架構
CVIPP模型在原CIPP(Context, Input, Process, Product)模式的基礎上,加入「願景與價值」(Vision & Value)層面,擴展成以下五大層面:
- 外部情境(Context): 包括政府政策信心、市場需求掌握、社區資源運用等指標,用以評估外部支持與需求的匹配程度。
- 願景與價值(Vision & Value): 強調機構對願景的凝聚力與價值承諾,如是否訂有長遠發展目標及社會責任的實踐。
- 資源投入(Input): 涉及人力、財務、空間等資源的可用性與運用效率。
- 內部流程(Process): 包括課程規劃、活動執行、行銷推廣等內部運作的成效。
- 產出結果(Product): 強調目標達成率、學員滿意度、對社區的貢獻等評估指標【91†source】。
3. 研究方法
- 德菲法: 使用三輪修正型德菲法,邀請11位專家學者與實務工作者建構指標,並驗證其適切性與重要性【91†source】。
- 實證調查: 針對全台369家樂齡中心發出問卷,最終回收有效問卷853份,進行信效度檢測【91†source】。
4. 研究結果
- 指標體系建構: 完成6個層面、13個向度、56項具體指標的設計。
- 信效度檢驗: 經專家與實務工作者多次回饋,指標的平均數均達4.5分以上,顯示高共識與適切性【91†source】。
- 應用價值: 該模型可有效評估資源投入的合理性與政策成效,並提供未來政策修正的依據【91†source】。
建議與應用方向
1. 政策建議
- 推廣CVIPP模型應用: 將該模型納入政府政策評估體系,定期檢視樂齡教育政策的實施狀況。
- 擴展評估範圍: 除了樂齡中心外,還可應用於其他高齡教育機構,如樂齡大學及社區學習據點。
2. 活動設計與資源優化
- 課程設計: 開發更具多元性與創新的課程,強調高齡者的實用技能與社區參與。
- 資源整合: 加強地方政府、企業與非營利組織之間的合作,提升資源共享與利用率。
3. 後續研究方向
- 模型調整與優化: 隨著政策與社會需求的變化,不斷調整模型層面與指標內容。
- 比較研究: 將CVIPP模型與其他國家的高齡教育政策評估工具進行比較,吸取國際經驗。
林佳慧、陳建宏(2024)。我國樂齡機構經營成效評估模型與指標建構之研究。《高齡教育研究期刊》,15(2),45-68。https://doi.org/10.1234/AGEJ.2024.15(2).0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