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布農的山》:從征服到共存的登山哲學

L.Y Lee-avatar-img
發佈於書評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越是溫柔,行走就顯從容。我從營火的點燃體悟到登山是一道人生哲學的命題。越是急促,越無法將事情完成,這是我從布農族的山林文化中逐漸學來的。
raw-image


從征服山岳到與山林共存


在許多人眼中,登山是一種征服——征服高峰、征服體能極限、征服未知的挑戰。但《走進布農的山》的作者郭熊,卻在山林間走出了另一種理解。

曾是登山愛好者的他,轉而投身野生動物保育,這使他從不同的角度重新認識山林。從原先的「登頂視角」,轉向關注森林生態的流動,並與布農族人學習如何真正融入山林,而非僅僅攀越。這趟旅程讓他理解到,山並非被人征服的對象,而是與人並肩同行的夥伴。


讀懂山林的語言


黑熊是布農族文化裡重要的動物之一,布農族人深諳自然的節奏,他們不需科技儀器,他們的狩獵與生活經驗,使他們能預測黑熊的動向。這並非神秘力量,而是一代代觀察累積出的經驗。郭熊在書中提到,他如何透過觀察植物結果的產量,推斷黑熊何時會出現在何處。青剛櫟、鬼櫟果實的豐收與否,決定了黑熊是否會在特定區域現身。這樣的推測,來自於長年對山林細微變化的觀察與理解。

過去,我們習慣用「探索」或「研究」來形容與自然的關係,但布農族人的智慧,讓人意識到,或許更適合的詞,是「傾聽」。這不只是科學紀錄,而是一種與環境建立連結的方式。


營火之道,亦是人生之道


書中第九章〈溫柔流動的營火〉是最令我印象深刻的部分。郭熊細細描寫點燃營火的過程,柴薪的挑選、搭築的方式,乃至營火如何在夜裡安穩燃燒,都蘊藏著布農族傳承下來的智慧。

布農族人挑選木柴時,會特別選擇耐燒的殼斗科植物,如森氏櫟、鬼櫟、青剛櫟,而避免燃燒過旺、容易迅速燒盡的鐵杉、紅檜、扁柏等木材。熊熊烈火雖然壯觀,但只有溫柔持久的火焰,才能伴人度過寒夜。這不僅是對火焰的理解,更是一種生活哲學——

「越是溫柔,行走就顯從容。越是急促,越無法將事情完成。」

這一章的閱讀體驗很特別,彷彿能聽見柴薪劈啪燃燒的聲音,甚至嗅到營火的氣息。那是一種沉靜的、溫暖的、與自然共存的氛圍。


從「仰望」到「平視」


郭熊在書中提到,自己從前看山的方式是仰望或俯視,登頂時從上往下看,未曾真正與山並肩。而當他一次次走過八通關古道,步履漸緩,視角也跟著變化。他開始用平視的角度看待山林,而不是以征服者的姿態俯視它。

這樣的轉變,讓我想到我們與環境的關係——我們是否總試圖控制與改變,而忘了與之共存?

《走進布農的山》不只是一部關於登山與黑熊的書,而是一本關於如何重新學習與自然相處的作品。讀完之後,或許我們會開始重新審視自己與世界的關係——我們是在征服,還是在傾聽?

或許,下次踏入山林時,不再只是數著步伐,盯著海拔高度,而是蹲下來摸摸泥土,看看風如何穿過樹梢,聽聽柴火燃燒的聲音,讓自己,真正地「走進」這片土地。


書籍資訊




延伸閱讀


  • 甘耀明《成為真正的人》
    以台灣二戰史的三叉山事件為故事背景,建構台灣日治時期下的兩位布農族少年情誼的故事,並延伸帶出布農文化、空襲恐懼、不同族群間的衝突,講述經歷這些事件後主角內心蛻變的過程。
  • 公視紀錄片《群山之島與不去會死的他們》
    總共有四集,紀錄郭彥仁的主題為第三集,有興趣的話建議四集都看,非常感人且有意義的紀錄片,公視拍的片真的都好優!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L.Y Lee
0會員
3內容數
時而聊書、動畫、漫畫與電影,偶爾踏上旅程,理想的日常仍是窩在家裡,與故事為伴。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天氣越來越冷,在夏季往高一點的山區避暑氣的山豬,也漸漸往低一點的淺山,甚至平地移下來。 所以在藍鵲當生態導覽的日子裡,每年冬季就可以明顯見到很多山豬活動的痕跡,甚至幸運的話可以親眼見到山豬本尊,可惜每次都不是山豬匆匆逃離;就是我們人類在移動快速的車子裡,因此都沒能留下山豬們的倩影
Thumbnail
天氣越來越冷,在夏季往高一點的山區避暑氣的山豬,也漸漸往低一點的淺山,甚至平地移下來。 所以在藍鵲當生態導覽的日子裡,每年冬季就可以明顯見到很多山豬活動的痕跡,甚至幸運的話可以親眼見到山豬本尊,可惜每次都不是山豬匆匆逃離;就是我們人類在移動快速的車子裡,因此都沒能留下山豬們的倩影
Thumbnail
走進一次山林,就很難忘記大自然給予的神奇感受,當身體被林立的樹木包圍著,縱身徜徉在一片綠意盎然的樹林裡,陽光從枝葉間若隱若現的透露蹤跡,一路伴隨著我們踩在泥土上的腳步前進,宛如山林裡的金黃色星星一樣奇幻,無論是竹林裡嘎嘎作響的交響樂,亦或是由隨風飄逸的芒草環繞的步道,讓我們脫離都市的塵囂,卻又感覺到
Thumbnail
走進一次山林,就很難忘記大自然給予的神奇感受,當身體被林立的樹木包圍著,縱身徜徉在一片綠意盎然的樹林裡,陽光從枝葉間若隱若現的透露蹤跡,一路伴隨著我們踩在泥土上的腳步前進,宛如山林裡的金黃色星星一樣奇幻,無論是竹林裡嘎嘎作響的交響樂,亦或是由隨風飄逸的芒草環繞的步道,讓我們脫離都市的塵囂,卻又感覺到
Thumbnail
「其實海諾南是會走路的樹人。從前,老人家可以跟大地萬物溝通,只要家裡沒有木頭,就對著窗外,大喊『海諾南,沒有木頭了』。赤楊聽到呼喚,緩緩走進家中,然後抖動身體,枯枝就掉落在地上,因此無需辛苦蒐集木材。」(頁一九九)
Thumbnail
「其實海諾南是會走路的樹人。從前,老人家可以跟大地萬物溝通,只要家裡沒有木頭,就對著窗外,大喊『海諾南,沒有木頭了』。赤楊聽到呼喚,緩緩走進家中,然後抖動身體,枯枝就掉落在地上,因此無需辛苦蒐集木材。」(頁一九九)
Thumbnail
「嘉明湖」是近幾年非常熱門的登山景點,就算不是登山愛好者,也多少聽過這座位於高山上的冰斗湖。但相對之下,或許就沒有那麼多人聽過在它附近發生的「三叉山事件」。
Thumbnail
「嘉明湖」是近幾年非常熱門的登山景點,就算不是登山愛好者,也多少聽過這座位於高山上的冰斗湖。但相對之下,或許就沒有那麼多人聽過在它附近發生的「三叉山事件」。
Thumbnail
這對藏族老夫婦用身體力行詮釋了『志工』真正的意義,那就是:一個願意在寒風中為著陌生人起身開門、熱情地接待不認識的過路客,預備吃喝、將自己僅有的一切和素昧平生的他人一同分享。
Thumbnail
這對藏族老夫婦用身體力行詮釋了『志工』真正的意義,那就是:一個願意在寒風中為著陌生人起身開門、熱情地接待不認識的過路客,預備吃喝、將自己僅有的一切和素昧平生的他人一同分享。
Thumbnail
宮澤賢治《銀河鐵道之夜》 如果你的職業是獵熊人,卻也是唯一聽得懂熊話,且能與熊溝通的人類,你該如何執行你的工作? 宮澤賢治〈滑床山的熊〉就是這麼悲傷的故事。獵熊人淵澤小十郎每年到了夏天就得離開簡陋且無糧存的家,到森林捕獵熊。
Thumbnail
宮澤賢治《銀河鐵道之夜》 如果你的職業是獵熊人,卻也是唯一聽得懂熊話,且能與熊溝通的人類,你該如何執行你的工作? 宮澤賢治〈滑床山的熊〉就是這麼悲傷的故事。獵熊人淵澤小十郎每年到了夏天就得離開簡陋且無糧存的家,到森林捕獵熊。
Thumbnail
原住民獵人之所以不會在山林裡大開殺戒,是因為獵人本身是一套規範/信仰的組成部分。這套規範將獵人牢固的定位在現代社會所謂的生態鏈裡,且禁止貪婪、快感、戲謔、娛樂的存在。
Thumbnail
原住民獵人之所以不會在山林裡大開殺戒,是因為獵人本身是一套規範/信仰的組成部分。這套規範將獵人牢固的定位在現代社會所謂的生態鏈裡,且禁止貪婪、快感、戲謔、娛樂的存在。
Thumbnail
因緣際會下,跟著學校的腳步來到了高山森林基地見習。知道需要05:30起床時當然是抗拒的,但在放下些微抗拒的心理時,反倒更能夠體驗到更深層的內容。
Thumbnail
因緣際會下,跟著學校的腳步來到了高山森林基地見習。知道需要05:30起床時當然是抗拒的,但在放下些微抗拒的心理時,反倒更能夠體驗到更深層的內容。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