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 道經-第六章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1. 原文 谷神不死,是謂玄牝。 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 綿綿若存,用之不勤。 2. 白話文 「谷神」是指虛空而生生不息的本源,它永遠不會消亡,因此被稱為「玄牝」(神秘的雌性)。 這個神秘的雌性之門,就是天地萬物的根本起源。 它細微而綿延不絕,似乎若有若無,但它的運行並不需要刻意地強求,它自然而然地源源不絕。 3. 解釋 「道」如谷,如神秘的母性,生生不息 「谷神不死,是謂玄牝。」這句話將「道」比喻為「谷」與「牝」(雌性),強調它既空靜而能容納萬物,又具有孕育生命的特質。谷是空的,正因為它是空的,才能承載百川;雌性能夠孕育生命,正因為它不爭不奪,才能長久存在。真正的力量並不是來自於強行掌控,而是來自於包容、順應與生生不息的柔和力量。 人生亦如是,真正強大的人不一定是那些外在剛強、好勝的人,而是那些能夠接納變化、順勢而行的人。就像水能夠滋養萬物,卻不與萬物爭鬥;大地承載萬物,卻不居功自傲。這種內在的穩定與包容,才是長久的力量之源。 玄牝之門,是天地之根,本源不滅 「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道的運行就像「玄牝之門」,它是宇宙萬物的根源,如同生命的誕生來自於母體,天地的運行來自於無形的道。這個根源綿延不絕,不受時間與空間的限制,它不像世俗之物會隨著時間消逝,而是恆久不變,永遠存在。 這就像自然界的運行,春夏秋冬不斷循環,生命生滅交替,表面上萬物不斷變化,但其背後的自然規律始終不變。人的智慧、文化、技藝也是如此,一代代傳承下來,即使個人消逝,知識與思想仍然繼續流傳。這種看不見的力量,就是萬物的根源。 大道運行綿延不絕,無需強求 「綿綿若存,用之不勤。」道的運行並不需要人刻意去維持,它自然而然地流動,並且無窮無盡。這意味著真正的智慧與力量,來自於順應而非強求,來自於自然運行而非過度干涉。 在生活中,過度的執著與努力,反而會讓人陷入困境。例如,農夫種田時,如果過度拔苗助長,反而會毀壞農作物的自然生長過程。真正懂得大道的人,知道如何順應自然,懂得等待時機,而不是強行控制一切。這種柔和而持續的力量,才是真正長久的智慧與生命力。 結論 「道」如同山谷,空靜卻能包容萬物;如同母性,柔弱卻能孕育生命。它是天地萬物的根源,恆久不滅,運行不息。它的力量不是來自於強求,而是來自於順應與包容,如同水流綿延不斷,卻不需要外力推動。當人能夠理解這種智慧,就能夠與天地合一,順應自然之道,而非逆勢而行,這才是真正的長久之道。

avatar-img
3會員
104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雷冥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1. 原文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天地之間,其猶橐籥乎?虛而不屈,動而愈出。 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2. 白話文翻譯 天地沒有私心,它對待萬物就像對待祭祀後被丟棄的草狗一樣,不特別偏愛或憐惜任何一個個體; 聖人同樣無私,他治理百姓時不會
1. 原文 道沖,而用之或不盈。淵兮,似萬物之宗。 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 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誰之子,象帝之先。 2. 白話文 「道」是虛空而流動的,無論如何運用,它都不會枯竭。 它深邃無底,如同萬物的根源。 它使鋒芒變得圓潤,化解紛爭,使光芒溫和,
1. 原文 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 是以聖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 常使民無知無欲,使夫知者不敢為也。 為無為,則無不治。 2. 白話文翻譯 不刻意推崇賢能之人,百姓就不會爭相競爭;不過分珍視稀有的財貨,
1. 原文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 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恆也。 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焉而不辭,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 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2. 白話文 當世人知道「
1. 原文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 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 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2. 白話文 「道」如果能夠被明確地言說,那它就不是真正永恆不變的「道」;「名」如果能被確切地定義,那它便不是萬物真正的名
第四章:同門互動 李明在靈雲門修行的日子變得更加充實,他認識了一些和他一樣正在修行的同門弟子。 李明的同門師兄姚飛是一位身形高大,氣勢凌人的修行者。他對於修行的熱情和才華讓李明深感敬佩。一天,姚飛主動邀請李明一起進行修煉。 「李明,你修行進步迅速,我看好你。我們一起修煉吧,互相切磋,共同進步。
1. 原文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天地之間,其猶橐籥乎?虛而不屈,動而愈出。 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2. 白話文翻譯 天地沒有私心,它對待萬物就像對待祭祀後被丟棄的草狗一樣,不特別偏愛或憐惜任何一個個體; 聖人同樣無私,他治理百姓時不會
1. 原文 道沖,而用之或不盈。淵兮,似萬物之宗。 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 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誰之子,象帝之先。 2. 白話文 「道」是虛空而流動的,無論如何運用,它都不會枯竭。 它深邃無底,如同萬物的根源。 它使鋒芒變得圓潤,化解紛爭,使光芒溫和,
1. 原文 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 是以聖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 常使民無知無欲,使夫知者不敢為也。 為無為,則無不治。 2. 白話文翻譯 不刻意推崇賢能之人,百姓就不會爭相競爭;不過分珍視稀有的財貨,
1. 原文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 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恆也。 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焉而不辭,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 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2. 白話文 當世人知道「
1. 原文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 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 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2. 白話文 「道」如果能夠被明確地言說,那它就不是真正永恆不變的「道」;「名」如果能被確切地定義,那它便不是萬物真正的名
第四章:同門互動 李明在靈雲門修行的日子變得更加充實,他認識了一些和他一樣正在修行的同門弟子。 李明的同門師兄姚飛是一位身形高大,氣勢凌人的修行者。他對於修行的熱情和才華讓李明深感敬佩。一天,姚飛主動邀請李明一起進行修煉。 「李明,你修行進步迅速,我看好你。我們一起修煉吧,互相切磋,共同進步。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身為一個小資女,一日之始在於起床。 每天早上起床,最先面對的就是被陽光曝曬的空間場景。 如何用既懶散又不失優雅的姿態完美的伸個懶腰後踮腳下床,著實是門學問。 重點不在於自己那一席披頭散髮,也不是因為打呵欠而扭曲的容顏。 而是在於陽光滲進空間的角度與濃度。 不能太多,直接曝曬像吸血鬼一樣花容
Thumbnail
原文: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強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城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這一篇講的是道生成於無形的天,生生息息周而運行的天是大地的
Thumbnail
本文講解了《道德經》中的一些架空禪談和對地球生態環境的關懷。
Thumbnail
時時警惕自己要讓心回歸安住。而也要好好的真誠看待、微笑迎接每一個機緣、每一時刻,這都是老天爺精心安排,來幫助我們學習、反省,要讓我們回歸道中。如此,一而再的學習、反省、修正,一步步走回道中,越來越能安住在道心中,即是從動詞的守中,到動名詞的守中,一直保持在道心中。第六章延續於此,守中即能遇見谷神。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 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導讀】「道」是宇宙自然界的規律(无),是萬物的根源(有),是萬物的父(无)母(有),真正的「道」是無法形容與描寫的 ●道可道 非常
Thumbnail
道德經 第六章 每個人一生的成敗都與母親有關 谷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綿綿若存,用之不勤。
Thumbnail
《道德經》 傳說是春秋時期的老子李耳所撰寫, 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  
Thumbnail
「谷」形成空間上的「虛」,虛能納,納則聚,聚精而凝「神」,這是自然生成的精氣,似乎是造就萬物的能量來源。
Thumbnail
上篇我提到了「無極」與「太極」,現在讓我來和大家談論「道的存在」。 老子《道德經》有曰: 谷神不死,是謂玄牝; 玄牝之門,是謂天地之根; 綿綿啊!其若存!用之不堇。 此文之意是:「天地萬物的道(『谷神』即道也)是永恒長存的,為玄妙的母性;而玄妙母體的生育之産門,就是天地的根本;也就是根源的生育之門
Thumbnail
身為一個小資女,一日之始在於起床。 每天早上起床,最先面對的就是被陽光曝曬的空間場景。 如何用既懶散又不失優雅的姿態完美的伸個懶腰後踮腳下床,著實是門學問。 重點不在於自己那一席披頭散髮,也不是因為打呵欠而扭曲的容顏。 而是在於陽光滲進空間的角度與濃度。 不能太多,直接曝曬像吸血鬼一樣花容
Thumbnail
原文: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強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城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這一篇講的是道生成於無形的天,生生息息周而運行的天是大地的
Thumbnail
本文講解了《道德經》中的一些架空禪談和對地球生態環境的關懷。
Thumbnail
時時警惕自己要讓心回歸安住。而也要好好的真誠看待、微笑迎接每一個機緣、每一時刻,這都是老天爺精心安排,來幫助我們學習、反省,要讓我們回歸道中。如此,一而再的學習、反省、修正,一步步走回道中,越來越能安住在道心中,即是從動詞的守中,到動名詞的守中,一直保持在道心中。第六章延續於此,守中即能遇見谷神。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 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導讀】「道」是宇宙自然界的規律(无),是萬物的根源(有),是萬物的父(无)母(有),真正的「道」是無法形容與描寫的 ●道可道 非常
Thumbnail
道德經 第六章 每個人一生的成敗都與母親有關 谷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綿綿若存,用之不勤。
Thumbnail
《道德經》 傳說是春秋時期的老子李耳所撰寫, 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  
Thumbnail
「谷」形成空間上的「虛」,虛能納,納則聚,聚精而凝「神」,這是自然生成的精氣,似乎是造就萬物的能量來源。
Thumbnail
上篇我提到了「無極」與「太極」,現在讓我來和大家談論「道的存在」。 老子《道德經》有曰: 谷神不死,是謂玄牝; 玄牝之門,是謂天地之根; 綿綿啊!其若存!用之不堇。 此文之意是:「天地萬物的道(『谷神』即道也)是永恒長存的,為玄妙的母性;而玄妙母體的生育之産門,就是天地的根本;也就是根源的生育之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