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職涯 - 自由工作者真的有這麼好?半年接案的心路歷程與焦慮克服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raw-image


近期在回顧自己的職涯旅途,才發現原來在不知不覺間,成為自由工作者已經半年了。

雖然我總是在社群上分享自己的收穫與學習,讓其他人感覺我好像過得不錯,甚至跟朋友聊天的時候,他們看我這樣,也說想要跟著嘗試自由工作者的生活。

這時候,我都會跟他們分享在那些分享的華麗外表下,背後潛藏的焦慮。

對我來說,成為自由工作者,意味著要時刻與兩種焦慮競爭:金錢焦慮以及自我焦慮。

金錢焦慮

金錢焦慮相信大家都能理解,畢竟從穩定的正職收入轉為接案模式,最先面對到的問題,就是每個月不再會有固定的錢轉到你的帳戶,可是正常的開銷卻還是存在。因此在商業模式還沒建立起來之前,很多時候都得面對入不敷出的情況。

以我自己的經驗,從我七月底離職到年底前基本上都是這樣的狀態。

所以,離職前準備好預備金真的非常、非常、非常重要(說三遍)。自己當初是抓了至少一年的生活費,然而計畫還是趕不上變化,在歷經八月美國、九月泰國的數位遊牧(還有電腦泡水維修)之後,預備金水位快速蒸發,短短幾個月便少了將近一半。

這在當下真的覺得超級慌張,尤其是原本上班族的模式已經養成,習慣穩定現金流帶來的安全感,有一種雖然早就預料到,但實際體驗之後還是遠遠超出你預料的感覺,甚至一度產生「要不要就試半年,然後趕快回去找份正職工作?」的念頭。

直到後來順利接到線上課程外包的案子,雜誌的邀稿也比較穩定之後,這樣的焦慮才小了一點。

但這也讓從不習慣抓現金流的我,開始會去預估下個月甚至下下個月的收入,並嘗試分配資金。

也得說,除了控制收支之外,建立股票、定存等等資產部位也非常重要。畢竟淡季的時候,必須要有其他的收入管道,所以即使現在的收入不穩定,我還是依然堅持定期定額,也因為這幾年股市的表現很好,才能讓我有更多的餘裕。

不過,我也提醒自己,這並非長久之計。要真正減緩金錢焦慮,必須儘快建立穩定的商業模式,拓展更多案源,確保資產與專業發展並行,才能讓這條自由工作的路走得更長遠。

總結這段,我自己在面對金錢焦慮時,會做三件事:準備自己的預備金(大約抓一年的生活費)、試著建立自己的收入與支出表(不一定要事無鉅細,但至少大筆花費或收入要記)、建立資產部位(大盤股票或定存)。

自我焦慮

我一直是個比較沒有自信的人,因此在這段過程中,無數次在午夜夢迴時問自己:「我是不是選錯了?」

特別是在接觸職涯諮詢後,這種懷疑變得更強烈。我常想:「我憑什麼給別人建議?」甚至在接案時,也不斷擔心自己做得不夠好,會不會因此失去下一次合作的機會。

過去在公司工作時,容錯率相對較高,做不好時,主管會給回饋,老闆會指引方向。但在接案的世界裡,當表現不理想時,業主可能只是客氣地笑笑,然後再也不聯絡。畢竟對他們來說,這個接案者不合適,大不了換一個就好。

除了對個人能力的懷疑,還有一種是對個性的質疑。

有次跟朋友R聊天,他跟我說:「你跟我一樣都是個性比較懶散的人,真沒想到你會選擇自由工作者這種需要自律的職業。」

其實,這句話我對自己說過無數次了。

「自律」對於自由工作者來說真的很重要,但也是非常難做到的,因為如果你跟我一樣不是自制力很強的人,那你等於是在跟自己的本性對抗。

俗話說「江山易改,本性難移」,這句話絕對不假,像我自己如果在家工作,那麼很有可能一天過去,完成的事情寥寥無幾。

只能說,床在工作區域內是一件很危險的事。

所以有時候我也會想,自己這樣違背本性的工作模式真的能夠持續下去嗎?畢竟現在連假日也大多數時間在工作,在這種工作與休息時間模糊的狀態下,我真的能保持自律嗎?

面對這種自我焦慮,我的應對方式是:「先踏出去,再想辦法。」每當開始懷疑自己的能力時,我就會想起離職時 Bryan 對我說的那句話:「不要把一次的失敗,等同於你的自我價值。」

所以現在的我選擇先做,再從中學習。如果遇到問題,就努力改進;如果真的無法解決,那就勇敢尋求幫助。即使最終失敗,至少在過程中已經盡了全力,這只代表自己還需要再成長,而不是否定自己的價值。

更重要的是,當真的開始行動,往往會發現事情沒有想像中那麼糟。而每一次的成功經驗,無論大小,都是累積自信與成就感的養分。

至於對個性的質疑,我選擇透過建立工作儀式感來調整自己。

即使已經離職,我的鬧鐘依然設定在每天早上七點半,雖然偶爾會因為睡過頭拖到八點或八點半,但我盡量讓自己在九點半前出門,找間咖啡館,點一杯咖啡,然後開始工作。

在工作安排上,我也會在行事曆上標記每個接案的交付時間,確保自己在特定時段內完成相應的工作。因為沒有人監督,更需要透過這樣的方式來自我管理,避免因為自由而失去效率。

所以小結一下,面對自我的焦慮,我的做法是:先做再修正、透過達成里程碑來累積成就感、建立工作儀式感來達成「自律」。

對我來說,自由工作者是一種工作形式,更是一種自我挑戰的旅途,讓我想辦法克服自己性格中比較弱勢的一面。或許這條路並不輕鬆,但正是因為挑戰,才能讓成長更具意義。



我是一名有社群行銷經驗的課程規劃師,也是一名見習職涯諮詢師。 曾在媒體擔任社群行銷,並撰寫與職場相關內容。過去也曾於大人學負責課程製作,參與 LinkedIn 經營與主管管理相關課程的設計。 我將在這裡,分享自己對職場寫作與職涯諮詢的觀察與想法!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本文探討人們在行動時容易害怕失敗的困境,並從教育體制、心態調整以及實際方法等面向分析原因,提出「最小可行性原則」與「大目標拆分」等解決方案,鼓勵讀者勇於嘗試,從過程中學習成長。
在職涯規劃中,我們常面臨選擇與展現自我的兩大挑戰。選擇時易受他人評價影響,而展現時又常忽略他人視角。文章指出,應在選擇時向內探索自我需求,展現時則向外延伸,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才能有效傳達自身價值,實現職涯目標。
本文探討「讀書的意義」這個議題,透過自身的代課經驗與與朋友的對話,闡述提升認知的重要性,並以「認知決定命運」的概念,說明讀書如何幫助人們拓展視野、增加選擇,提升人生格局。
在當今競爭激烈的職場環境中,發揮個人的優勢比起補強弱點更為重要。透過優勢觀點,我們可以利用自身獨特的能力克服困難,實現目標,而不是強迫自己成為某個理想中的人。本文探討了教育背景對於弱點補強的影響,並提出在職場中如何有效地互補優勢與弱點,以提升專業表現與競爭力。
在運動視界的十週年分享會中,張尤金前輩提供了寶貴的寫作技巧,鼓勵我們不要過於自信於自己的作品,並強調設計吸引人的標題是提升文章吸引力的重要策略。本文總結了分享會的關鍵點,尤其是對於文章分割與如何避免續集標題的建議,幫助提升寫作質量與讀者參與度。希望這些經驗分享能為作者們提供啟發與實踐方向。
許多人夢想將興趣化為職業,但並非所有興趣都能帶來商業回報。本文探討興趣與職業的關係,分析將興趣化為工作的挑戰,並提出保持工作與生活平衡、將熱情元素融入工作等策略,鼓勵讀者找到適合自己的職涯路徑。興趣可以是生活的調劑,而不必成為工作的根基,讓我們重新思考職涯的價值。
本文探討人們在行動時容易害怕失敗的困境,並從教育體制、心態調整以及實際方法等面向分析原因,提出「最小可行性原則」與「大目標拆分」等解決方案,鼓勵讀者勇於嘗試,從過程中學習成長。
在職涯規劃中,我們常面臨選擇與展現自我的兩大挑戰。選擇時易受他人評價影響,而展現時又常忽略他人視角。文章指出,應在選擇時向內探索自我需求,展現時則向外延伸,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才能有效傳達自身價值,實現職涯目標。
本文探討「讀書的意義」這個議題,透過自身的代課經驗與與朋友的對話,闡述提升認知的重要性,並以「認知決定命運」的概念,說明讀書如何幫助人們拓展視野、增加選擇,提升人生格局。
在當今競爭激烈的職場環境中,發揮個人的優勢比起補強弱點更為重要。透過優勢觀點,我們可以利用自身獨特的能力克服困難,實現目標,而不是強迫自己成為某個理想中的人。本文探討了教育背景對於弱點補強的影響,並提出在職場中如何有效地互補優勢與弱點,以提升專業表現與競爭力。
在運動視界的十週年分享會中,張尤金前輩提供了寶貴的寫作技巧,鼓勵我們不要過於自信於自己的作品,並強調設計吸引人的標題是提升文章吸引力的重要策略。本文總結了分享會的關鍵點,尤其是對於文章分割與如何避免續集標題的建議,幫助提升寫作質量與讀者參與度。希望這些經驗分享能為作者們提供啟發與實踐方向。
許多人夢想將興趣化為職業,但並非所有興趣都能帶來商業回報。本文探討興趣與職業的關係,分析將興趣化為工作的挑戰,並提出保持工作與生活平衡、將熱情元素融入工作等策略,鼓勵讀者找到適合自己的職涯路徑。興趣可以是生活的調劑,而不必成為工作的根基,讓我們重新思考職涯的價值。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很感謝自己養成寫日記的習慣,每天放空的自由書寫不知不覺成為挖掘自我意識的好地方。 轉職至今已有半年,某天一個靈光乍現想說來回顧一下這幾個月寫的內容好了(因為寫日記時我會完全的放鬆,所以每天寫的內容基本上隔天就忘記),沒想到一回顧才發現,滿篇的抱怨啊,自己都沒想到原來我這半年過得這麼辛苦(笑)。
今天和老公拉了一個很特別的勾,在完成九個月的課程之前「不要投履歷」。 五月底的時候離職,除了預計想要去追求自己的夢想、想要轉換工作性質和跑道,也帶有休息和調養身心、學習進步的性質。 我是自願離職的,也很幸運老公成為我的金主,可以支援我,讓我維持相同的生活品質,但是對金錢的焦慮讓我開始坐立難安……
Thumbnail
本文探討面對工作壓力時的壓力反應,進而學會放鬆,擴展自我尋找工作之餘也學會放鬆,提升自己,交流溝通技巧。 主要講述了,透過這份工作,學會放鬆,解壓力。
閒來無事,思索生活和內心感受,經歷過疲累的工作後,開始關注生活品質和健康,期待一切會好轉,紀錄了22天的離職生活。
Thumbnail
目標回到職場,具體開始行動的這段時間,我經歷了內心懷疑焦慮和不自信,終於確定了方向。
Thumbnail
雖然不是人人的人生目標都想成為一個自由工作者,但我覺得如果能夠用自由工作者的角度來思考工作跟時間的話,也會是一個學習如何為自己工作的自主人生吧,就來看看這本書能為我們帶來甚麼吧!
Thumbnail
想離職成為自由工作者,除了準備足夠的經濟,支撐自己度過前期收入不穩定的期間外,心理上的調適與能力的準備,你準備好了嗎?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著作者的求職心路歷程,探討了對金錢的心態轉變和尋找工作的初衷。透過內心的對話和療癒過程,作者獲得了對工作和金錢的新體會,最終找到了為自己而工作的初心。文章中還包含了對生活中各種珍貴的遇見和體驗的感悟。
Thumbnail
這是一個,有強迫、執著、焦慮、憂鬱的日記,試著記錄我從離職,開始自行接案、創作,我想看看我能走到哪裡?能不能抱著熱情走下去? 用日記,稍微有點流水帳的方式寫下我轉職的過程,我也想讓那些想轉職,從自信、變得自卑的創作者們,你們不孤單,這裡有人比你還慘((揮手👋 (提醒🔔,本篇真的很負面)
很感謝自己養成寫日記的習慣,每天放空的自由書寫不知不覺成為挖掘自我意識的好地方。 轉職至今已有半年,某天一個靈光乍現想說來回顧一下這幾個月寫的內容好了(因為寫日記時我會完全的放鬆,所以每天寫的內容基本上隔天就忘記),沒想到一回顧才發現,滿篇的抱怨啊,自己都沒想到原來我這半年過得這麼辛苦(笑)。
今天和老公拉了一個很特別的勾,在完成九個月的課程之前「不要投履歷」。 五月底的時候離職,除了預計想要去追求自己的夢想、想要轉換工作性質和跑道,也帶有休息和調養身心、學習進步的性質。 我是自願離職的,也很幸運老公成為我的金主,可以支援我,讓我維持相同的生活品質,但是對金錢的焦慮讓我開始坐立難安……
Thumbnail
本文探討面對工作壓力時的壓力反應,進而學會放鬆,擴展自我尋找工作之餘也學會放鬆,提升自己,交流溝通技巧。 主要講述了,透過這份工作,學會放鬆,解壓力。
閒來無事,思索生活和內心感受,經歷過疲累的工作後,開始關注生活品質和健康,期待一切會好轉,紀錄了22天的離職生活。
Thumbnail
目標回到職場,具體開始行動的這段時間,我經歷了內心懷疑焦慮和不自信,終於確定了方向。
Thumbnail
雖然不是人人的人生目標都想成為一個自由工作者,但我覺得如果能夠用自由工作者的角度來思考工作跟時間的話,也會是一個學習如何為自己工作的自主人生吧,就來看看這本書能為我們帶來甚麼吧!
Thumbnail
想離職成為自由工作者,除了準備足夠的經濟,支撐自己度過前期收入不穩定的期間外,心理上的調適與能力的準備,你準備好了嗎?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著作者的求職心路歷程,探討了對金錢的心態轉變和尋找工作的初衷。透過內心的對話和療癒過程,作者獲得了對工作和金錢的新體會,最終找到了為自己而工作的初心。文章中還包含了對生活中各種珍貴的遇見和體驗的感悟。
Thumbnail
這是一個,有強迫、執著、焦慮、憂鬱的日記,試著記錄我從離職,開始自行接案、創作,我想看看我能走到哪裡?能不能抱著熱情走下去? 用日記,稍微有點流水帳的方式寫下我轉職的過程,我也想讓那些想轉職,從自信、變得自卑的創作者們,你們不孤單,這裡有人比你還慘((揮手👋 (提醒🔔,本篇真的很負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