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神作的《聽海湧》

不到神作的《聽海湧》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raw-image

《聽海湧》剛上映時,在社群上有不少討論,為了避開討論的熱潮,到近日才能專心看這部幾乎是外語的劇!而近日又因立法院藉其大砍公共電視預算,《聽海湧》又站上了浪尖!

《聽海湧》究竟值不值得花那麼多錢?是不是扭曲歷史?該不該說成故事?坦白說,台灣關於「歷史」的劇實在太少,不論是不是杜撰、改編或是擦邊球的被提及,都少之又少,能多一部是一部,拿「不符史實」來大砍預算,或許我們得先問「有多少人了解當時的歷史」來提問吧!

五集的《聽海湧》其實故事單薄了一點!節奏緩慢外,在跳躍的節奏上也很容易讓人失去專注度,要說它是「神作」或「台劇天花板」,倒是不到這樣的境地,但要說「拍得不好」「不值得花錢(不值得花時間看)」也不至於,就是一個故事說得還可以,但在美術、服裝、造型、場景⋯⋯這類技術性的部分發揮得很好,演員的演出、口條也都在水準之上的電視劇。

被大大讚揚的語言部分,的確是台劇難見的優秀!想必劇組、演員都下了非常大的功夫。

或許「語言」也是台灣拍歷史劇的一大障礙。

且不說日治時期前的語言,日治時期與國民政府來台的1949前後故事,除了本土台灣各種語言外,應該要有台灣人學日文、學華語的交叉,後來再從不准說方言後,有各種中國口音的腔調配著各種台灣本土學華語後的台灣國語,再接著是方言幾乎已經在年輕人口語中消失的不輪轉,再回頭回去拍台語劇的現在!

但說「台語講不好」所以台語劇拍得尷尬,倒也不完全是,台灣演員的口條,在近年有大大的提升,但還是有不少是聽得出來語言訓練的缺乏(華語、台語,甚至外語都是),於是《聽海湧》的語言部分就變成大大的加分項!

以五集的長度來看《聽海湧》,少了不少描述時代背景的細節,專注只談三個台籍日本軍人在屬於日本的戰場上被指控行使駭人的屠殺戰俘,以及國際軍事審判的過程;那麼,三個台灣孩子,為什麼選擇去了日本?家庭的背景,以及當時在台灣的生活與選擇如何讓他們決定從容就義?而日本當時之於台灣,又是以什麼樣的角色存在?少了這兩個關鍵,就讓劇顯得非常單薄!

畢竟以台灣當時的處境,即使被日本治理五十年,對幾個十多歲的青年來說,會有極大的矛盾與衝突或者困惑吧?這個部分的著墨太少,就算看得出來三個人對國家認同的差異:新海輝完全認同日本國籍、新海志遠在他與女友的身分別上已有出現矛盾、新海木德尚未思考到台灣與日本籍的不同或低日本一級,而在心中發出巨大的聲響!

但當一切理所當然地呈現著國際法庭審視日本遺棄的台籍青年,看似要指控當時在身分位階上犠牲掉台灣人的日方,卻硬生生把這群青年理所當然地推向劊子手的位置上,「不能反抗」成為平庸的邪惡!而成為對這些青年最直接的指控了。

史實究竟為何?人在當下應該有各種各樣的選擇,只看後人想要用什麼角度把故事說出來,而說故事的人,應該不只是握有話語權的當權者,也該讓故事透過不同方式說出!

我最喜歡的一場戲是羅領事在法庭上不把台灣人當作中華民國人的那場戲!看來是極為諷刺的一場:他們未曾真的面對真實,只一味地帶著對他人的憤怒,往他們不認同的人身上發洩!

《聽海湧》到底是不是台劇天花板?當然不是啊!如果我們只能專注在技術面上的部分讚許,或許得思考劇情是不是少了些什麼?

《聽海湧》/2024
編劇:蔡雨氛
導演:孫介珩
演員:吳翰林、黃冠智、朱宥丞、李國強、連俞涵、施名帥、周厚安

圖片來源:《聽海湧》Facebook



avatar-img
換日線的沙龍
16.2K會員
880內容數
自由工作者、上班族究竟要用什麼樣的心態去面對呢?來看線線怎麼說;業餘的時候,也來跟線線一起看劇看電影及看書;有空的話一起來學做出版、編輯和電子書吧!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換日線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我滿喜歡《餘燼》這個故事的,在時間往前的洪流裡,當我們往回看,以為可以遺忘什麼,才發現其實那些刻在心裡的事一樣也沒少過,而那些權力一樣掌控著詮釋歷史的話語權!在故事說出來的那一瞬間,聽故事的人必然地要在故事中,找到自己願意信仰的真實!
為什麼聲勢都搞得如此浩大,還故弄玄虛沒完結,硬是把故事又推到第三季,徒留第二季那樣了無新意的內容在那裡,讓人看了不知所云!要是知道第二季這麼拖泥帶水、啥都沒說,還不如等第三季一次看比較過癮!
愛一個人的才華,不等於愛一個人。就像周凡內心的恐懼一樣,害怕自己被愛是因為那個女神般的存在;再怎麼有才華的人,也還是很普通人,他們跟普通人一樣,渴望被愛又經常害怕不被愛、想要愛人又常常陷於自己內在的自我懷疑裡!
若沒人陪我討論台劇,或者這樣一個好劇本,那麼多好演員,也回應我那樣對台劇台影的不離不棄!台劇不應該有天花板,就是要越綻放越美麗!像女人一樣!
當性與同志關係都可以作為戲劇的主題,不再是不被提起的事時,或許我們的社會又更往前進了一步!在愉悅的時候可以與他人分享,在受到委屈時不再獨自承受孤單的重量!一旦能被提起,我們就能擁有更多的擁抱!
青春就是那樣的迷人,籃球就是那樣讓人熱血沸騰!好的劇本其實就是好好的把故事說好、說完就很好看了!不用那麼多高潮迭起或是曲折離奇,青春就是最好看的一種故事。
我滿喜歡《餘燼》這個故事的,在時間往前的洪流裡,當我們往回看,以為可以遺忘什麼,才發現其實那些刻在心裡的事一樣也沒少過,而那些權力一樣掌控著詮釋歷史的話語權!在故事說出來的那一瞬間,聽故事的人必然地要在故事中,找到自己願意信仰的真實!
為什麼聲勢都搞得如此浩大,還故弄玄虛沒完結,硬是把故事又推到第三季,徒留第二季那樣了無新意的內容在那裡,讓人看了不知所云!要是知道第二季這麼拖泥帶水、啥都沒說,還不如等第三季一次看比較過癮!
愛一個人的才華,不等於愛一個人。就像周凡內心的恐懼一樣,害怕自己被愛是因為那個女神般的存在;再怎麼有才華的人,也還是很普通人,他們跟普通人一樣,渴望被愛又經常害怕不被愛、想要愛人又常常陷於自己內在的自我懷疑裡!
若沒人陪我討論台劇,或者這樣一個好劇本,那麼多好演員,也回應我那樣對台劇台影的不離不棄!台劇不應該有天花板,就是要越綻放越美麗!像女人一樣!
當性與同志關係都可以作為戲劇的主題,不再是不被提起的事時,或許我們的社會又更往前進了一步!在愉悅的時候可以與他人分享,在受到委屈時不再獨自承受孤單的重量!一旦能被提起,我們就能擁有更多的擁抱!
青春就是那樣的迷人,籃球就是那樣讓人熱血沸騰!好的劇本其實就是好好的把故事說好、說完就很好看了!不用那麼多高潮迭起或是曲折離奇,青春就是最好看的一種故事。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這是帶有惡意的詛咒信性質虛構怪談。 這是虛構的創作故事,大家看看就好噢~原故事為知名怪談「昔田舎で起こったこと」 (完整故事如下‼️) 這是第一次跟人講這件事,如果有空的人就看看吧。 先說好,文章很長,文筆也可能很爛,沒有任何情色內容。 而且我大概不會回覆,我真的沒有太多時間。
在古道具展看到一顆像哆啦A夢一樣可愛的鈴鐺,當下覺得「啊這也太可愛了吧」,毫不猶豫就買回家。 誰知道,自從它來到我家,夜裡有時候就會聽見鈴聲響起……像是從那天起,就有什麼東西悄悄跟著我了。 這次我乾脆把這顆詭異的鈴鐺,做成哆啦A夢風的項鍊,自己都越來越有感情。 結果在家裡戴著走廊上走來走去
東京一棟45年歷史公寓的房東將租金調漲近三倍,引發住戶不滿。新房東A公司為一家疑似空殼公司,似乎想以高租金驅逐住戶。文章探討了日本租賃法律對房客的保護,以及房東不合理漲價的案例,並提及該地區的都市再開發計畫。
這是帶有惡意的詛咒信性質虛構怪談。 這是虛構的創作故事,大家看看就好噢~原故事為知名怪談「昔田舎で起こったこと」 (完整故事如下‼️) 這是第一次跟人講這件事,如果有空的人就看看吧。 先說好,文章很長,文筆也可能很爛,沒有任何情色內容。 而且我大概不會回覆,我真的沒有太多時間。
在古道具展看到一顆像哆啦A夢一樣可愛的鈴鐺,當下覺得「啊這也太可愛了吧」,毫不猶豫就買回家。 誰知道,自從它來到我家,夜裡有時候就會聽見鈴聲響起……像是從那天起,就有什麼東西悄悄跟著我了。 這次我乾脆把這顆詭異的鈴鐺,做成哆啦A夢風的項鍊,自己都越來越有感情。 結果在家裡戴著走廊上走來走去
東京一棟45年歷史公寓的房東將租金調漲近三倍,引發住戶不滿。新房東A公司為一家疑似空殼公司,似乎想以高租金驅逐住戶。文章探討了日本租賃法律對房客的保護,以及房東不合理漲價的案例,並提及該地區的都市再開發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