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導師,我也是敝班的任課老師之一。
時至今日,在中學裡各班導師的遴選辦法,仍然
通常就是👉從班級裡的任課老師選一位出來擔任,或是反向作法👉該班的導師通常就要教授該班的某科課程。
所以,早期師範校院的系別,就是搭配中等學校的"課程科目"而生,例如「國文系」、「數學系」、「歷史系」、「化學系」、「生物系」、「XX系」就是訓練養成XX老師的系,然後XX老師真的進入校園職場,會任教某班級的XX課,並兼職某班的導師。
簡單的說,就是我的主職是「生物老師」,而「導師」身份我的"兼職"。
因此若擔任某班導師的話,則每學年會收到一張"兼職聘書"。
就是,可以偷偷地將「班會課」延伸至其他的課堂時光,例如,我可以在「生物課」的時候,順便跟導生處理一下班務!😆😆
但這樣其實是張冠李戴,生物課都已經趕課上不完了,怎麼還花費時間在班務上?
因為班會課又被其他任課老師借走,所以只好用導師自己的學科正課,來處理班務!
而任課老師兼導師,表示學生的部分成績及學分也掌握在"導師"手上,這樣又可增添一些對導師的敬畏~
總之,整體而言就是從古至今教育體系裡有關"導師如何產生?"一直傳承至今的思維及做法。
那就是,師範校院生物系訓練的是「生物專科老師」,不是訓練「導師」而設置的系,所以,我理應不知如何當好一名「導師」啊!我只受過「生物老師」的訓練而已!
導師就導師嘛,有什麼難的?
今非昔比,從現在的教學現場來看,「導師」身俱一級輔導及轉介的職責,導師在輔導這塊,是有非常高深的能力要求的!如果教育界希望能讓孩子們都能從學校獲得一些身心的協助的話……
「導師」須與家長、其他任課老師、校方溝通聯繫,導師在與他人聯絡這塊,是有非常巧妙的能力要求的!如果孩子們希望自己在學校都能獲得關照並且心身安適地好好學習的話……
「導師」還要能規畫班務及引領學生,引領的層面包括以身作則、在該教的時候要教,在該罵的時候要罵、在該疼的時候要疼,學生之間的人際互動、班級群體學習風氣與個人學習態度等,如果社會大眾希望孩子們能在學校這個小社會裡先學習及磨練這些能力的話……
而且「導師」自己最好還要有穩定的心性,試想,「生物任課老師」vs「導師」,哪個可以比較情緒化一點呢? XDDD
隔行如隔山,在擔任導師將近兩年後,我強烈覺得,現行各訓練師資培育有關的大專校院,應成立「導師系」!讓導師由擁有專業的輔導及溝通能力的人擔當,專責班級及學生的上述總總、總總、總總總大小事情,不用分心於專業學術學科,不要一心二用地忙碌不已,才能及時又正確地給予學生們恰當的協助!
成立「導師系」,訓練未來畢業將專責至中學擔任各班「導師」的專業人才
,並搭配合適制度配套,以下是我認為最良的狀態:
我們總說孩子們是國家未來的希望,
要這些「希望」身心平安健康的長大,
早期的灌溉與投資是非常必要且應該的作為,
時代飛速變化,
免洗筷→金筷? For 政府,請問學校何時可以放心地招考「正式教師」?
政府啊,請給「社工」搭配他們"承接幫助的弱勢份量"一樣多的薪水啊!∣菜b導日記∣倒數900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