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從《悖論簡史》看來的故事,是作者本人的經歷。
他說,柯林頓總統就職的時候,
有個記者,發現總統的照片,是就職之前拍的。
於是打電話到哲學系問他:
「這張照片,算不算是『柯林頓總統』的照片?」
原來哲學系這麼忙!而且記者這麼認真!
因為是就職之前的照片,那時柯林頓還不是總統,
所以這到底是不是柯林頓總統的照片呢?
真的好問題。
這讓我想到,以前還是T大研究生時,在系辦打工,
我們助教,也是常常接到熱心市民打電話來問問題,
當然記者也有。
問題也是五花八門,從這個字怎麼唸,到成語的用法,
還有端午節的由來之類。
那時候,我都覺得,在系辦工作真的很辛苦。
小朱好可憐喔!
不過,因為是T大,所以算是樹大招風嗎?
想到這裡,就覺得,會打電話給我問問題的,
都是一些奇怪的人,
而且,只會問一些奇怪的問題。
不是問我「老師你要轉生成什麼」,
就是問我「睡不著啊怎麼辦」,
或是問我「老師你有驅邪的佛經嗎」,
要不然就是問「你要買大樂透還是刮刮樂」。
真的是差太多了。唉,這就是現實,人生的格差啊。
××××××
柯林頓總統的照片,是怎麼回事呢?
是這樣,作者其實講到的是,在英文中,因為時態的問題,
使得「時間」這個千古難題,格外突出。
但是,不知道為什麼,他的例子,是柯林頓和呂文斯基的緋聞事件。
呂文斯基的證詞說,他和總統沒有性關係。
柯林頓被質詢的時候,
就說,
是的,因為我們用的是現在式,「現在」確實是沒有性關係……
然後,我們就發現,「現在」這個概念太奇怪了,
就像奧古斯丁說的,一說現在時,現在已經是過去啊。
「現在」到底在哪裡呢?
真是好問題。
這麼說來,這就是為什麼英文中多數時候,用的都是過去式吧。
於是我想到,
幾年前,強尼戴普和安柏赫德的官司,不是也鬧出很多名場面嗎?
我記得有位心理醫生做證時,
被強尼戴普的律師問到:
「你知道馬龍白蘭度演戲的時候,也用耳機提詞嗎?」
「馬龍白蘭度?他不是死了嗎?」心理醫生非常驚訝。
「是的。」
「那答案就是沒有,他現在沒有用耳機提詞。」
「不,我用的是過去式......」律師說。
但是,就算說到剛剛發生的事,也是用過去式啊。
這就是問題所在啊!
這麼說來,漢語中沒有時態問題,算是好事嗎。
××××××
於是說到照片。一樣的問題:
17年前的我的照片,
可以當成我的大頭貼照片嗎(是的,這裡該用什麼時態)?
因為在回顧裡,看到我當兵時apple來探親的照片,
所以拿來暫時當成大頭貼。
結果,×霓竟然問:
「老師你這些年經歷了什麼」
「你說呢」我只好這樣回答。
而當我說明,這是當兵時的照片後,
×妤算了一算,竟然問我:
「為什麼三十歲還可以當役男」
「35歲之前都要當兵啊哈哈哈」
這個問題就問得很傻!
其實她的意思,應該是要問,為什麼我30歲才去當兵吧?
真的,
大家都問我這種奇怪的問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