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讀者QA專欄05|真正在乎的人,會靠近,不會只停留在回應
付費限定

讀者QA專欄05|真正在乎的人,會靠近,不會只停留在回應

林思齊-avatar-img
發佈於恆星🪐 個房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 重要聲明

本篇內容為原創作品,嚴禁抄襲,亦不接受媒體報導,更不允許以任何形式轉載、截圖或分享至其他平台,如需引用,請先取得原作者正式授權。

尊重創作,是對內容最基本的尊重。感謝理解,也感謝每一位願意守護這份文字價值的朋友。🙏✨

創作靈感:軍旅經驗、人際關係與成長領悟

軍旅生涯教會我「果斷、精準、取捨」,而這些原則,放在人際關係裡同樣適用。

在部隊裡,決策必須快速準確,因為猶豫往往帶來更大的問題。

後來,我發現感情也是如此——

🔹 真正珍惜你的人,會主動靠近,而不是只會被動回應。

🔹 如果你總是在維繫一段關係,那麼這段關係本質上已經不對等。

🔹 安全感,不該來自對方的回應,而是來自於你對自己的肯定。

這篇文章,是給所有在關係裡迷惘、焦慮的人——

如果一個人從不靠近你,那麼你該做的,不是抓得更緊,而是學會放手。

這次的讀者QA,我們來聊聊「被動的關係、缺乏安全感、果斷與取捨」。


好的,讓我們開始吧👇👇👇

Q1-熱絡的回應,不代表主動的在乎

朋友說:「他訊息秒回,但從來不主動找我,也沒有分享欲。」

我問:「那如果你不傳訊息,關係還存在嗎?」

她沉默了一下,低聲道:「好像就斷了……」

我點點頭:「所以你不是在聊天,而是在維持這段關係的存在。」

她苦笑:「可是他回覆時很熱絡啊……」

我輕聲道:「熱絡不代表在乎,他只是禮貌回應,卻沒想過主動靠近。」

她愣住,眼神有些黯淡:「所以,他從來沒真正把我放在心上?」

——

很多時候,我們以為一個人願意回覆,就是在乎,但真正的在乎,是會靠近,不是只是回應。

一個人如果真的把你放在心上,他會主動想知道你的生活,會想找你說話,會想和你分享他的世界,而不是等你開口後才敷衍地接住話題。

「秒回」是一種習慣,「主動靠近」才是一種選擇。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2242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極光🪢、恆星🪐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avatar-img
‹思›語室
368會員
530內容數
脆上累積超過 「1億」次閱讀、300萬次互動,這些數字背後,是無數的共鳴與思考。從軍旅生涯到全職創作,我書寫職場、愛情、人心,每一篇文章,都是對現實的觀察與體悟。如果你也在尋找深度內容,文章訂閱制已開放,更多長文與解析,寫給願意思考的你。尊重創作,嚴禁未註明出處之轉載。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思›語室 的其他內容
我們以為自己在成長,卻可能只是換了一種方式依賴。有人報名心靈課程,想找到力量,卻變得更加依賴導師;有人等到成熟再談戀愛,卻發現時間無法保證長久;有人在愛裡想靠近,卻又害怕失去自由。成長,不是找到一個可以依靠的答案,而是學會獨立思考。你真的在前進,還是只是在換一種方式困住自己?
有些人愛得越深,越想逃離,這可能是迴避型依戀的特徵。他們害怕過度親密,也害怕關係帶來的期待與壓力。當對方越靠近,他們越想拉開距離,不確定感讓他們在愛裡反覆掙扎。這篇 QA 深入解析「愛裡的拉扯」,幫助你理解自己或身邊的人。如果你也曾在愛裡迷惘,歡迎私訊 IG 投稿,或許你的故事,也能成為他人的解答。
最近,很多人問我:「為什麼每次關係變親密,我就開始覺得窒息,甚至想逃?」其中有個讀者說,她的伴侶對她很好,但越是被關心,她越覺得壓力大,甚至開始找理由疏遠對方。她問:「這是不是代表我不夠愛?」 其實,不是你不愛,而是你把親密當成了一種風險。
這篇文章來自於許多讀者最近私訊我有關於在感情、職場、人生中共同的困惑—我們習慣退讓、懷疑、逃避、討好,以為這樣能讓關係更穩定,卻在不知不覺中失去了自己。我希望透過這篇文章,讓你知道:你不是孤單的,每個問題都有答案,而你的感受,也值得被重視。希望你能在這裡,找到對自己更深的理解。
我們以為自己在成長,卻可能只是換了一種方式依賴。有人報名心靈課程,想找到力量,卻變得更加依賴導師;有人等到成熟再談戀愛,卻發現時間無法保證長久;有人在愛裡想靠近,卻又害怕失去自由。成長,不是找到一個可以依靠的答案,而是學會獨立思考。你真的在前進,還是只是在換一種方式困住自己?
有些人愛得越深,越想逃離,這可能是迴避型依戀的特徵。他們害怕過度親密,也害怕關係帶來的期待與壓力。當對方越靠近,他們越想拉開距離,不確定感讓他們在愛裡反覆掙扎。這篇 QA 深入解析「愛裡的拉扯」,幫助你理解自己或身邊的人。如果你也曾在愛裡迷惘,歡迎私訊 IG 投稿,或許你的故事,也能成為他人的解答。
最近,很多人問我:「為什麼每次關係變親密,我就開始覺得窒息,甚至想逃?」其中有個讀者說,她的伴侶對她很好,但越是被關心,她越覺得壓力大,甚至開始找理由疏遠對方。她問:「這是不是代表我不夠愛?」 其實,不是你不愛,而是你把親密當成了一種風險。
這篇文章來自於許多讀者最近私訊我有關於在感情、職場、人生中共同的困惑—我們習慣退讓、懷疑、逃避、討好,以為這樣能讓關係更穩定,卻在不知不覺中失去了自己。我希望透過這篇文章,讓你知道:你不是孤單的,每個問題都有答案,而你的感受,也值得被重視。希望你能在這裡,找到對自己更深的理解。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在商場江湖上,會計這門內功常被誤認為只有財務長、會計師那種老骨頭才需要修煉。但真相是不懂會計,就像拿著破銅爛鐵去闖天下,怎麼跟別人比劍?
在2022年的某個夜晚,我送走了陪伴我18年的貓咪 那一夜,他靜靜地離開了人世,當時我潰堤落淚,哭到無法站立 這份情感至今仍深藏心底,時而浮現 愛與陪伴的重量,讓人懂得珍惜當下,也讓人學會,帶著思念繼續前行
表達對已逝父親深沉的愛與感謝,以及未能及時表達的遺憾。
在商場江湖上,會計這門內功常被誤認為只有財務長、會計師那種老骨頭才需要修煉。但真相是不懂會計,就像拿著破銅爛鐵去闖天下,怎麼跟別人比劍?
在2022年的某個夜晚,我送走了陪伴我18年的貓咪 那一夜,他靜靜地離開了人世,當時我潰堤落淚,哭到無法站立 這份情感至今仍深藏心底,時而浮現 愛與陪伴的重量,讓人懂得珍惜當下,也讓人學會,帶著思念繼續前行
表達對已逝父親深沉的愛與感謝,以及未能及時表達的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