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意的雜想

隨意的雜想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清晨的雨

蒸騰的水氣翻滾鋪開,打落的水滴四濺。
呼出的氣息化作白煙升起,零散的擊打樂在傘面上奏起。
沿著柏油延伸向地平的道路裊無人煙,
遠處打來的車燈直射向雙眼。

我瞇起了眼。
透過薄霧的光打散了刺眼的車燈,
帶著暖意的光沖散了寡淡的濕意。
或許是我仍未清醒。
或許是我仍未清醒?
平凡的、早起的街道似乎也在這如夢的雨色中多了分迷濛。

學測考題-52赫茲的鯨魚/心疼應考生,這什麼題目......

在這廣大的世界裡,究竟自己有什麼和別人不同的地方呢?幼時的我仍無法理解,所謂的不同、所謂的特殊在這個世界究竟是意味著什麼?只是單純的認定,我所看到的風景就是別人眼中的風景。我所聽見的風聲就是別人耳中的風聲。

事過境遷,巨大的班級、眾多的同學與威嚴的老師成了每日起床的風景,耳邊環繞的也從父母的叮嚀、阿姨的讚美與兄弟姊妹的歡笑變成了影視的八卦、無趣的課堂與同儕的吵鬧。我不明白,就如同我不明白這些無趣的知識為何對『未來』是如此重要。

為什麼你們總說著這些無聊的東西?

我拒絕了變得無趣的自己。
也被那些相似給拒絕了。

從那時起,我開始思考起了『特別』還有『相似』。

人類是團體生活的生物,我們的一舉一動與生活的一切都離不開團體的支持。然而,在許多的聲音與告誡下,我們總被期待著成為相似的、成功的個體。在這些相似模具的澆注下,社會量產出了一個個相似精神的個體並排斥一切相異於群體的異物,而被排斥的個體又因為群體的本能成為了一群又一群......,這會持續到什麼時候?直到最後一個無法融入群體的個體出現?

我否定著、並期待著。

這個世界該是容忍特別的世界。這個世界該是容許孤獨的世界。
或許有些人無法忍受孤獨,選擇為了融入群體而調整自己。
或許有些人如此幸運,在茫茫的世界裡找到了容許自己安身的居處。

但不該去期待,不該去嚮往,這世界不總是照著這些『理所當然』運作。我們不應該去將自己的聲音套在他人的意識,發聲只是本能,不應添加過多顏色。

我期待著,並期許著,一個能讓獨自發出的聲音為世界添色的世界。

我用差不多的考試時間寫出的學測作文,真心覺得作文這種不理性的產物應該從應試文化中消失......要怎麼在有限的時間,寫一篇充滿浪漫主義的理性探討社會文章?現在學生也太難了。


avatar-img
沉默者的發聲方式
20會員
113內容數
少年總是做夢,青年總是尋夢,中年總是不夢,老年一場大夢。 在夢相互交織的現實裡,讓我們一起勾勒夢的形狀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沉默者的發聲方式 的其他內容
世界觀設計:這是一個只能用點點點溝通的世界,人類無法言語的世界 場景設計:午後的咖啡廳,外頭的小雨稀稀落落的下著 主人公:落魄的、不會說話的保險業務和優秀的銷售冠軍
臺灣教育體制長期以來注重未來成果,忽略當下學習的成就感,導致學生在追求「未來」的過程中迷失自我。本文探討臺灣教育制度的盲點,如何讓108課綱真正發揮效用,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與成就感,並期待Z世代能改變現況。
一位作者分享了他們的第一篇爆紅文章,文章內容充滿負面情緒,作者反思網路曝光的利弊,以及如何平衡個人情緒與文字創作。
世界觀設計:這是一個只能用點點點溝通的世界,人類無法言語的世界 場景設計:午後的咖啡廳,外頭的小雨稀稀落落的下著 主人公:落魄的、不會說話的保險業務和優秀的銷售冠軍
臺灣教育體制長期以來注重未來成果,忽略當下學習的成就感,導致學生在追求「未來」的過程中迷失自我。本文探討臺灣教育制度的盲點,如何讓108課綱真正發揮效用,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與成就感,並期待Z世代能改變現況。
一位作者分享了他們的第一篇爆紅文章,文章內容充滿負面情緒,作者反思網路曝光的利弊,以及如何平衡個人情緒與文字創作。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在這篇文章中,我延續《主管這樣帶人就對了》一書的核心理念,分享了如何讓團隊對齊目標、讓任務有效落地的四個關鍵原則:相信任務、簡化行動、建立紀律與釋出指揮權。透過實際職場案例,說明當任務突然轉向或資源被重新分配時,領導者如何重新定位、穩住團隊,持續前行。
在這篇文章中,我延續《主管這樣帶人就對了》一書的核心理念,分享了如何讓團隊對齊目標、讓任務有效落地的四個關鍵原則:相信任務、簡化行動、建立紀律與釋出指揮權。透過實際職場案例,說明當任務突然轉向或資源被重新分配時,領導者如何重新定位、穩住團隊,持續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