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功挫敗強敵,塞爾柱帝國以後不久,公元1143年,大遼在中亞的中興之主耶律大石駕崩。按照中原的政治傳統,廟號「德宗」。距離他率領兩百親信脫離天祚帝大營,約二十年。
對那個時代來說,耶律大石是殘酷但仍不失優秀的統治者。不同的波斯文記載留下了對這位初代大遼「菊兒汗」偏向正面的描述,說他公正、智慧而強大。
他或許也算是同一時代最傑出的統帥之一。在他數十年的軍旅生涯中,只找得到兩次敗北:在大遼解體之時敗於金人,以及在喀什噶爾失利。
在他故去很多很多年後,中亞的人依然敬畏地將西遼的統治者稱為「大石」。這群契丹流亡者也仍是金國忌憚的敵人。耶律大石的傳奇故事不脛而走,失真的版本一路傳到歐洲。可說是「從契丹到愛爾蘭,無人不知他的大名。」
在傳奇的末段,耶律大石留給了契丹人新的帝國。然而,這個征服者政權的基礎仍是極不穩固的。西遼的霸業是否能繼續震懾中亞群雄,考驗著未來菊兒汗的統治智慧。
&
圖片:遼代《出獵圖》
圖片來源:
Wiki Commons, "MongolHuntersSong.jpg"
資料來源:
魏良弢,《中國歷史:喀喇汗王朝史、西遼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