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想.8~14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象山慶2022.6.15)

8.極大與極小,是一體兩面:極大是「自性彌陀.唯心淨土」,極小是「信受彌陀救度,願生彌陀淨土」--或反過來說,就看個人的傳承與認知。面對信仰之門,須有「敬畏、歡欣、祝福」之心。境界就在其中顯現,不是標榜「我很卑微,你看到沒?我在念佛,你聽到沒? 」

9.無我,如斷線的風箏,飄盪於無拘無礙的空中。「世界可不要,社群可沒有,但不能遺失唸佛的心。」表現在待人處世上,就是祝福之心,自信教人信。如此,才能聆聽、陶醉在別人的言談中;他若很囉嗦,你也能傾聽,且有「人生苦海」的感受,起一分厭離心;風吹鳥叫,如說「三法印」。在念佛中淡化「我見我執」,就不至於掉入「武林至尊,寶刀屠龍;倚天不出,誰與爭鋒」的狂妄。語不驚人也可休,算了!前人田地後人收,拿了屠龍刀,又能幹什麼?「錦衣玉食風中燭,象簡金魚水上波,富貴欲求求不得,縱然求得待如何?」修行若為了解脫,而解脫卻是「無智亦所得」;既然如此,就安然念佛的活著,隨緣做些好事、說些好話,給人溫暖、人希望,他肯念佛,就一起念;他不念佛,就為他念;閒話家常的轉告他:「娑婆生死一場夢,淨土蓮開悟無生!」

10.誠以待人,樂於念佛:在「過程」中圓滿,在「做事」中體會--什麼是修行?無所求的關懷、護持、對人好。隨緣盡分的扮演不同角色,品嚐各種人生,就在這浮世光影中念佛安心,蒙佛攝受!

11.個人能力雖有限,救不了全世界;但灑水處有一片清涼!受苦受難的人這麼多,我只能略盡念佛之力,迴向給他,讓阿彌陀佛光照他、救護他,對於被救的人,就是宇宙的全部!每個人是獨一無二的個體,也是阿彌陀佛的兒女,值得全掏一片心以善待他,就如阿彌陀佛毫無條件的救渡我!

12.彌陀都平等的包容我們了,我們為什麼不能平心靜氣地接納他人?「枯者任它枯,榮者任它榮」,若論「念佛」所為何事?就是「仰蒙彌陀恩,自信教人信」而已!

13.念佛人可以有透視眾生相的冷眼,以及愛人如己的熱血、善體人意的深情;此外,更有如山如海、無怨無悔的度量;這一切超乎凡情的存養與展現,來自於阿彌陀佛的悲心流注、本願加持。

14.於守愚念佛中有全方位(無所住)的人生觀:除了念佛之外,世間似沒什麼「特別」要做、或非做不可的,但也不妨於念佛中隨緣而為,隨遇而安。就在一切(順逆)遭遇、事相中,以念佛乘佛力的「轉化、超越」其心境,直到全然的平安、無事。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象山慶(淨慶,張火慶: 博士/教授) 的沙龍
13會員
330內容數
21世紀的淨土宗--回歸"善導"系
2025/04/20
自知自覺or人云亦云(象山慶25.4.14)     翻閱佛經,拜見如下經文之際,內心感戴而歡喜,學佛人本當如此奉行,雖一時不能成就,但隨緣隨分去做,也可熏習第八識,深值諸佛緣與善淨種。     《大寶積經》卷111:菩薩成就八種法故,於諸佛前蓮花化生。何者為八?一者    乃至失命不說他過,二
Thumbnail
2025/04/20
自知自覺or人云亦云(象山慶25.4.14)     翻閱佛經,拜見如下經文之際,內心感戴而歡喜,學佛人本當如此奉行,雖一時不能成就,但隨緣隨分去做,也可熏習第八識,深值諸佛緣與善淨種。     《大寶積經》卷111:菩薩成就八種法故,於諸佛前蓮花化生。何者為八?一者    乃至失命不說他過,二
Thumbnail
2025/03/06
母子連心相感應(象山慶25.3.2) https://blog.udn.com/6ccc7d15/181908865 或問:ooo老菩薩,20年前中風開腦,不醒人事,小兒子給了美國的親戚;有一次,小兒子回台灣,沒來醫院看生母;幾天後老菩薩清醒,問說「小兒子為何沒來看她?」家人都說「沒聽說他有回
2025/03/06
母子連心相感應(象山慶25.3.2) https://blog.udn.com/6ccc7d15/181908865 或問:ooo老菩薩,20年前中風開腦,不醒人事,小兒子給了美國的親戚;有一次,小兒子回台灣,沒來醫院看生母;幾天後老菩薩清醒,問說「小兒子為何沒來看她?」家人都說「沒聽說他有回
2025/02/18
念佛-居家與群聚(象山慶25.2.8)    「念佛往生」,乃彌陀大願,釋尊廣宣,諸佛作證,超越一切世間之判教,其詮釋權、弘揚權不屬一宗一派所獨佔,誰都不能宣稱「只此一家,別無分號」,乃至被少數人的偏見與盲點所蒙蔽,而代佛決定誰能往生,誰生邊地?或誰順次生、誰順後生?或誰該調熟、誰該攝受?……每個
2025/02/18
念佛-居家與群聚(象山慶25.2.8)    「念佛往生」,乃彌陀大願,釋尊廣宣,諸佛作證,超越一切世間之判教,其詮釋權、弘揚權不屬一宗一派所獨佔,誰都不能宣稱「只此一家,別無分號」,乃至被少數人的偏見與盲點所蒙蔽,而代佛決定誰能往生,誰生邊地?或誰順次生、誰順後生?或誰該調熟、誰該攝受?……每個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是心作佛」,你想佛,就是你這個心在作佛。你這個心本身,「是心」,這個心就「是佛」。所以諸佛正遍知海,從心想生,從你心的想念裏頭就産生了。我們這起心在念佛,我們念念之間念佛,這就是「是心在作佛」,你在修。你作佛的心就本來是佛嘛,這我們自己就是「妙明真心」,就是「佛心」,就是「法性」。
Thumbnail
「是心作佛」,你想佛,就是你這個心在作佛。你這個心本身,「是心」,這個心就「是佛」。所以諸佛正遍知海,從心想生,從你心的想念裏頭就産生了。我們這起心在念佛,我們念念之間念佛,這就是「是心在作佛」,你在修。你作佛的心就本來是佛嘛,這我們自己就是「妙明真心」,就是「佛心」,就是「法性」。
Thumbnail
「念自性彌陀。生唯心淨土。」—蕅益大師 原夫諸佛憫念群迷。隨機施化。雖歸元無二。而方便多門。然于一切方便之中。求其至直捷至圓頓者。(卽心是佛。卽佛是心)則莫若念佛求生淨土。又于一切念佛法門之中。求其至簡易至穩當者。則莫若信願專持名號。是故淨土三經並行于世。而古人獨以阿彌陀經列為日課。
Thumbnail
「念自性彌陀。生唯心淨土。」—蕅益大師 原夫諸佛憫念群迷。隨機施化。雖歸元無二。而方便多門。然于一切方便之中。求其至直捷至圓頓者。(卽心是佛。卽佛是心)則莫若念佛求生淨土。又于一切念佛法門之中。求其至簡易至穩當者。則莫若信願專持名號。是故淨土三經並行于世。而古人獨以阿彌陀經列為日課。
Thumbnail
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 蕅益大師《開示念佛法門》 2010/07/28 「念佛法門,別無奇特,只“深信力行”為要耳」。 佛云:「若人但念彌陀佛,是名無上深妙禪。」 (蕅益大師註解):念佛無分專念或散念,都有功德!? 各位同修:這是大修行者般若慈悲之
Thumbnail
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 蕅益大師《開示念佛法門》 2010/07/28 「念佛法門,別無奇特,只“深信力行”為要耳」。 佛云:「若人但念彌陀佛,是名無上深妙禪。」 (蕅益大師註解):念佛無分專念或散念,都有功德!? 各位同修:這是大修行者般若慈悲之
Thumbnail
29. 能隨順,借力使力,省心省力,乃至於似有實無的自力,毫不作心用力,只是放輕鬆,半推半就,或全體繳械,不掙扎、不抗拒、沒疑問、沒意見,讓佛力推著走,或拉著去,任憑名號光明之攝取,直入淨土。
Thumbnail
29. 能隨順,借力使力,省心省力,乃至於似有實無的自力,毫不作心用力,只是放輕鬆,半推半就,或全體繳械,不掙扎、不抗拒、沒疑問、沒意見,讓佛力推著走,或拉著去,任憑名號光明之攝取,直入淨土。
Thumbnail
9.以果地覺為因地心:唯佛獨明了,我輩所修一切有漏善資糧,全無可能望及,若能信受彌陀之本願救度,則可稱名獨達,領受阿彌陀佛全體功德而往生成佛。
Thumbnail
9.以果地覺為因地心:唯佛獨明了,我輩所修一切有漏善資糧,全無可能望及,若能信受彌陀之本願救度,則可稱名獨達,領受阿彌陀佛全體功德而往生成佛。
Thumbnail
2.每個生命(就其立場)是獨一無二的,不可剝奪;雖是凡夫,有平等被救(往生成佛)的價值。 5.示弱(機)、歸命(法),乃「深層交流、至誠趨向」之表示(信受彌陀救度、願生彌陀淨土),也是絕對的信任—祂必視我為目的、有價值的存在(值得被保護、救度的對象)。
Thumbnail
2.每個生命(就其立場)是獨一無二的,不可剝奪;雖是凡夫,有平等被救(往生成佛)的價值。 5.示弱(機)、歸命(法),乃「深層交流、至誠趨向」之表示(信受彌陀救度、願生彌陀淨土),也是絕對的信任—祂必視我為目的、有價值的存在(值得被保護、救度的對象)。
Thumbnail
8.極大與極小,是一體兩面:極大是「自性彌陀.唯心淨土」,極小是「信受彌陀救度,願生彌陀淨土」--或反過來說,就看個人的傳承與認知。面對信仰之門,須有「敬畏、歡欣、祝福」之心。境界就在其中顯現,不是標榜「我很卑微,你看到沒?我在念佛,你聽到沒? 」
Thumbnail
8.極大與極小,是一體兩面:極大是「自性彌陀.唯心淨土」,極小是「信受彌陀救度,願生彌陀淨土」--或反過來說,就看個人的傳承與認知。面對信仰之門,須有「敬畏、歡欣、祝福」之心。境界就在其中顯現,不是標榜「我很卑微,你看到沒?我在念佛,你聽到沒? 」
Thumbnail
何等世界無,佛法功德寶,我願皆往生,示佛法如佛。佛本何故起此願?見有軟心菩薩,但樂有佛國土修行,無慈悲堅牢心。是故興願:願我成佛時,我土菩薩,皆慈悲勇猛,堅固志願,能捨清淨土,至他方無佛法僧處,住持莊嚴佛法僧寶,示如有佛,使佛種處不斷。
Thumbnail
何等世界無,佛法功德寶,我願皆往生,示佛法如佛。佛本何故起此願?見有軟心菩薩,但樂有佛國土修行,無慈悲堅牢心。是故興願:願我成佛時,我土菩薩,皆慈悲勇猛,堅固志願,能捨清淨土,至他方無佛法僧處,住持莊嚴佛法僧寶,示如有佛,使佛種處不斷。
Thumbnail
因為六道當中唯有人道才能修行聖道;神和鬼你再怎麼說,神在天上,鬼在地下,人類往往錯把神明捧到最高點,神明是有賞善罰惡的能力,但這無非是輪迴的一個相狀而已;當在懲罰你的時候,跌下來往往會跌得更深。當你跌到最底的時候,想要挽救起來卻是非常地困難。所以,佛陀的教育宗旨,基本上就是以人為主,大家平等相處。
Thumbnail
因為六道當中唯有人道才能修行聖道;神和鬼你再怎麼說,神在天上,鬼在地下,人類往往錯把神明捧到最高點,神明是有賞善罰惡的能力,但這無非是輪迴的一個相狀而已;當在懲罰你的時候,跌下來往往會跌得更深。當你跌到最底的時候,想要挽救起來卻是非常地困難。所以,佛陀的教育宗旨,基本上就是以人為主,大家平等相處。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