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科學上來觀察,幾乎每個人都會做夢,只是並非每個人都記得自己的夢。夢境回憶顯示出很大的個體間差異。小a昨晚睡前看了偵探劇,結果就夢到了自己是偵探的怪夢^_^|||,那今天就來聊聊科學中,探討回憶夢境的個體差異決定的因素。
進入正題前,先說明作夢的好處:
在情緒記憶處理中的積極作用--做夢是為了忘記! 根據《自然》的《科學報告》(2024-04-15)[1],夢境可能會通過--忘記不太相關的資訊--來增強突出的情緒體驗。研究結果與夢在情緒記憶處理中的作用,是主動而非被動的假設一致,其中夢會減弱情緒反應,並以犧牲中性記憶為代價,使離線記憶鞏固偏向於情緒豐富的內容。此外
做夢可能不僅僅是隨機的圖像——它是一個重要的過程,通過幫助我們忘記,幫助我們大腦管理情緒和記憶。這些見解強調了睡眠的多面性及其對情緒處理和記憶鞏固的影響。換句話說,延長睡眠功能可能增強負面記憶,但不一定會忘記中性記憶,而夢境回憶可能特別支援兩者之間的權衡。
過去的一些研究發現,女性、年輕人或有白日夢傾向的人往往能更好地回憶起夜夢。但其他研究並未證實這些發現。而其他假設,例人格特徵或認知能力很重要,從數據中獲得的支援甚至更少。在最近的COVID-19大流行期間,當全球報導晨夢回憶突然激增時,晨夢回憶的個體差異現象再次引起了公眾和科學界的關注。
2025年2月18日《自然》的《傳播心理學》義大利IMT研究學院與卡梅里諾大學科學家合作的一項新研究,透過實證觀察驗證了影響夢境回憶的各種因素。觀察研究於2020年至2024年進行,收集217名健康成年人(18-70 歲,116名女性參與者,101名男性參與者)的夢境報告,以及人口統計資訊和心理測量、認知、活動圖和腦電圖測量來解決這個問題[2]。
在此研究中,科學家設計讓參與者連續15天每天記錄自己的夢境,同時使用可穿戴設備和心理測試追蹤他們的睡眠和認知數據。每個研究參與者都得到了一個錄音機,每天醒來後報告他們在睡眠中的經歷。
早上醒來時,從夢境中得到印象和記憶的概率
結果顯示出個體之間的相當大的差異,並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
這樣看來,春天、#年輕限定(HO! HO! HO!)、愛作白日夢,似乎能解釋小a今早回憶起的偵探怪夢囉? 那麼,近期的你/妳,是否想起做了什麼夢?
[1] Zhang, J., Pena, A., Delano, N. et al. Evidence of an active role of dreaming in emotional memory processing shows that we dream to forget. Sci Rep 14, 8722 (2024).
[2] Elce, V., Bergamo, D., Bontempi, G. et al. The individual determinants of morning dream recall. Commun Psychol 3, 25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