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BTi 的企業淨零標準正在推動重大更新諮詢,最核心的關鍵點在於減少單純檢視承諾,而是要求更多明確行動和可被驗證的透明資訊。
最顯而易見的例子,之前有許多企業所提交的淨零計劃中單純羅列了 2030 會開始有碳移除專案或行動,但並沒有詳細說明會有哪些作為。未來標準更新後,有可能會要求所提列的計劃要有當前行動來佐證,證明未來確實會有這些承諾事項,因為現在已經有做了哪些籌備或投資工作。
新聞社論來源請參考。
「淨零碳排」不只是目標,更是一個期限。 然而許多企業仍將其視為遙不可及的未來願景,寄望於未來的碳移除技術,而非立即採取行動。問題在於,拖延只會讓解決方案變得更複雜,成本更高,氣候風險也更加嚴峻。因此,企業應該從現在開始將碳移除納入減碳策略,而非當作最後關頭的權宜之計。
全球企業氣候行動的標竿組織—— The Science Based Targets initiative( SBTi ) 近期調整策略,改變過去「最後階段再進行碳移除」的做法,推動企業在減排的同時同步擴大碳移除規模,並透過階段性目標來確保落實。
過去,許多企業將碳移除視為「未來的問題」,但實際上,這並非萬能解方。直接空氣捕集( Direct Air Capture, DAC ) 技術成本高昂,每去除 1 公噸二氧化碳的費用高達 600 至 1,200 美元,且目前全球僅有少數幾座 DAC 設施運行。即便是被視為自然解決方案的森林再造,也需數年才能發揮減碳效果,且對土地需求龐大——據估計,到 2050 年全球需 9 億公頃土地才能達成預期減碳目標。
企業的碳移除承諾不能只停留在 2050 年,必須在 2030 年前展現具體進展。 換句話說,從含糊的長期承諾轉向立即行動,才是關鍵。如果現在不投資碳移除,未來企業將面臨有限且昂貴的解決方案,被迫付出更高代價。
這不僅攸關減碳,也影響企業的信譽。投資者、監管機構和消費者正對「只畫大餅、不見行動」的企業愈發不信任。漂綠( greenwashing ) 指控層出不窮,未能拿出具體成果的企業,將面臨日益嚴格的市場與監管審視。
更重要的是,碳移除不只是氣候責任,更關乎企業的財務競爭力。全球主要機構投資者,包括養老基金與資產管理公司,已將碳移除視為企業能否獲取資本的基本門檻。如今,掌管數兆美元資產的投資者,正將資金決策與明確、可問責的淨零戰略掛鉤,而碳移除正是其中的核心環節。
企業若缺乏明確的碳移除階段目標,恐怕將被資本市場拒之門外,因為投資者正加大對氣候行動的要求。管理 1.5 兆美元資產的機構投資者已經警告,資產管理公司若不強化氣候行動,恐將失去資金支持。
SBTi 正在全面更新《企業淨零標準( Corporate Net-Zero Standard )》,並計劃於 2025 年啟動公開諮詢,組建專家工作小組。 這次調整的核心目標,是建立更嚴謹、具體的框架,確保企業真正落實減碳行動,而不只是口頭承諾。主要變革包括:
這代表企業不能再僅靠減排承諾應付過關,更不能寄望未來才有碳移除技術可用。 企業現在就必須訂定分階段落實的策略,將碳移除與積極減排同步推進,確保長期競爭力。
碳移除資源有限,晚一步行動,成本只會更高。 具備耐久性、可擴展性且可驗證的高品質碳移除技術,隨著需求飆升,價格將水漲船高。企業若遲遲不投資,未來勢必陷入「搶碳」競價戰,在最需要碳移除時卻面臨成本高昂、供應不足的窘境。
技術競賽已經開跑。直接空氣捕捉( Direct Air Capture )技術正加速發展,雖然預估到 2050 年成本有機會降至 每噸 100 至 200 美元,但這一切取決於企業能否提前投入資金。至於森林復育等自然解決方案( Nature-based Solutions ),則需大量土地,而農業與城市發展已經對土地資源形成高度競爭。有研究估算,大規模森林復育可能需佔全球多達 20% 的農地,這無疑進一步推升了碳移除的難度與成本。
拖延的風險,不只是碳移除成本,更包括合規風險。全球各國政府正加強企業氣候資訊揭露規範:
企業若未提前因應,未來將在法規與市場壓力下付出更高昂的代價。
即將展開的公眾諮詢,是企業影響淨零標準發展的最佳時機。真正重視氣候承諾的企業,應該現在就投入討論,因為這不只是「符合法規」,而是確保自身能夠落實具體、可衡量、可擴展的減碳行動。
率先設立階段性碳移除目標的企業,將搶占市場先機,不僅能符合未來監管要求,更能取得競爭優勢。 早一步行動,就能優先獲得最優質的碳移除專案、建立關鍵長期合作,並在全球淨零轉型中取得領導地位。
更重要的是,早期投資碳移除,將帶動技術突破並降低成本。 回顧歷史,當企業開始大規模採用再生能源時,市場發展加速,技術成本隨之大幅下降——2009 至 2019 年,太陽能發電成本下降 89%,風力發電成本則減少 70%。同樣地,現在投入碳移除的企業,將成為市場擴張與技術降本的關鍵推動者,未來也將因此受惠。
邁向淨零,企業必須主動出擊,而非被動應對。碳移除不再是「未來的問題」,而是企業當下的責任。拖延只會讓企業付出更大的代價——不論是在財務、競爭力,還是品牌聲譽上。
企業該採取行動的時間,不是 2050 年,而是現在。
歡迎留言分享,也期待你追蹤並加入沙龍,一起關心氣候變遷與碳移除。
與這個主題相關的文章連結整理如下:
企業永續發展趨勢:氣候轉型行動計劃 (CTAP) 指南與實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