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會是碳權市場低迷氛圍的盡頭嗎?

更新 發佈閱讀 9 分鐘

前言

華爾街日報的專欄文章,有實際訪問到關鍵人物以及列出重點數據,能夠直接從最核心的視角看到產業發展狀況。雖然未來的發展沒有人能精確預測,但是方向以及趨勢是能夠把握的。

在2022年爆發REDD+醜聞後,相關類型的碳權價格就一落千丈,整體市場交易量也快速萎縮。今年 ICVCM 核准新一代REDD+方法學的消息,是否能讓這類專案起死回生會是接下來兩年的重要關注點。

而今年的重磅消息不外乎 COP29 宣布全球碳市場框架啟動。雖然不會像股市一樣聽到消息就馬上狂歡反應,但光是不確定性的降低就足以對市場產生正面影響。否則今年年底之前,到底有沒有可能核定巴黎協議第六章都會有人持懷疑態度,覺得永遠談不攏。

雖說低迷與萎縮,但這是發生在REDD+以及早期且大宗的減量類碳權專案上,如果這些逆風能夠正確地將市場導向注重於高品質碳權以及碳移除類型,那何嘗不是件好事?

摘要翻譯

碳權公司力拼渡過兩年市場低潮

支持者希望透過需求變化與合規市場的支持來扭轉頹勢,但整個行業仍在努力求生存。

在自願碳市場經歷自 2023 年起的深度收縮後,相關企業不得不裁員、調整服務,並緊隨買方需求,試圖在困境中找到出路。作為知名專案開發商與營銷商的 South Pole,公司員工數量已從 2023 年中期高峰時的 1,300 多人削減至不足 1,000 人。這家企業在 2022 年底至 2023 年間陷入危機,原因是多位學者、媒體報導,以及碳權評級機構 Renoster 指控其重要合作專案——位於辛巴威的 Kariba REDD+ 項目,曾發行數百萬噸無法實現真實減排的碳權。此後,作為該專案標準機構的 Verra 暫停了其註冊資格,而 South Pole 也與該專案徹底切割。

「帶領組織進行轉型一向充滿挑戰,」South Pole 執行長 Daniel Klier 說道。他於創辦人 Renat Heuberger 於 2023 年 10 月離職後接任,並在 2024 年 5 月正式上任。「但危機有時也能成為契機。」自此,South Pole 將重心轉向其他類型的碳權專案,並宣稱在 2024 年下半年,公司依已退役碳權計算,已占全球自願碳市場 20% 的份額,Klier 提到。

然而,像 Kariba REDD+ 等碳權專案的爭議導致碳權價格大幅下跌。根據價格報導機構 OPIS 的數據,REDD+ 項目——這類項目專注於保護現存森林,並是主要碳權來源之一——其新發行的碳權均價從 2022 年初的每公噸 $16.27 美元高峰下滑至 2024 年 6 月的 $8.06 美元低點。同為道瓊斯公司旗下的 OPIS 和 《華爾街日報》均指出,相比之下,政府監管的合規市場如歐盟排放交易體系中的碳價格,今年已超過 €70/公噸($73.59/公噸)。來自遭受批評或碳權評級機構評分偏低的項目之碳權,往往成為滯留資產,並只能在二級市場上以每公噸 $0.50 美元甚至更低的價格出售。

「過去六個月的交易情況相當零散且混亂,」碳權交易平台 Emstream 的執行長 Melissa Lindsay 表示。「過去一年,市場的主要趨勢是投資人減少既有持倉,而非開展新的投資。」

防止森林砍伐類型碳權價格走勢

防止森林砍伐類型碳權價格走勢


根據 Ecosystem Marketplace 在 2023 年 5 月的調查,自願性碳市場( VCM )的規模從 2022 年的 $19 億美元大幅縮減至 2023 年的 $7.23 億美元。多數受訪者預測,2024 年的市場規模可能與 2023 年相當,或略有成長。

買方需求的轉變主要集中在兩個方向,Klier 和其他業界人士指出。第一個趨勢是從僅專注於減少排放的專案,轉向那些能夠積極吸收並移除大氣中碳排放的專案,例如在退化土地上推動森林復育、提升農業土壤的碳匯量,或透過化學技術直接從大氣中捕捉二氧化碳的計畫。

買家逐漸將目光轉向那些能夠被納入國家或國際減碳框架支持的碳權,這類市場通常被稱為合規市場。典型例子包括《巴黎協議》下的機制、排放交易系統與碳稅,以及國際航空業的「國際航空碳抵消與減排計畫( CORSIA )」

為了提升碳權項目的品質,許多組織也在積極努力。例如, ICVCM 誠信委員會( Integrity Council for the ICVCM )正在按照核心碳原則( Core Carbon Principles )對碳權標準及其方法學進行評估,該原則被設計為行業品質的參考基準。

許多企業買家預期在 2030 年及以後的減排計畫中至少會部分使用碳權。然而,今年來,碳抵換的使用範圍和方式在減碳計畫中引發了激烈的討論。負責制定企業氣候目標標準的科學基礎目標倡議( SBTi )在宣布計劃放寬政策,允許更多使用碳權來抵換範疇三排放量( Scope 3 ,指公司價值鏈中不在其直接控制下的溫室氣體排放)後,遭到內部員工的強烈反對。

今年夏天,SBTi 發布了一批文件,探討將碳權納入減碳計畫的可行方式。該組織在 11 月表示,標準的草案版本預計將於「未來幾個月內」對外公布。

市場的動盪也波及到數據和服務提供商

碳權評級公司 Sylvera 原本專注於為碳權專案提供第三方品質評估,但在 2024 年,該公司將重心轉移到為有意投資高品質專案或提前購買高品質碳權的客戶提供諮詢服務。目前這項業務已占其新業務的近一半,執行長兼共同創辦人 Allister Furey 表示。作為重組計畫的一部分,Sylvera 最近將員工數從 150 人減少到 120 人。Furey 預測,自願碳市場( VCM )在短期內可能會加速整併。

「許多小型業者可能很快會資金枯竭,」他指出。「而這些業者將逐步被併購。數據業務的優勢在於規模化——數據量越大,能提供的產品就越多,但單一產品的成本卻會下降。」

儘管碳權銷售低迷,投資者對相關專案的資金支持依舊強勁。根據 MSCI 在 11 月發表的研究,自 2021 年以來,碳權專案開發商已吸引約 $220 億美元的投資。專注於打造移除碳權組合的 Nature Broking 董事總經理 Andrew Harris 表示,新一代的碳移除項目陸續上線,價格範圍從每公噸 $40 美元到數百美元不等

「市場需求依然存在,」Harris 說道。「我們觀察到的是市場的另一面,而非單純的低迷情況。我認為,一些大型公司正在結束舊的策略,可能之前的做法並不完善,因此暫時停下來重新規劃。而那些一直擁有明確策略的公司仍在市場中活躍,甚至擴大投入。」

這一市場趨勢正在改變自願碳市場( VCM )的運作方式。「我們越來越多的客戶開始為 2030 年採購碳移除碳權,」 South Pole 的 Klier 表示。「這與目前的模式截然不同,現在的情況更像是有人到年底臨時找我們,說:‘我需要一百萬碳權來實現碳中和。’」

除了合規市場需求的增長,自願碳市場也在聚焦於數百家企業的 2030 年減碳承諾。「真正的挑戰在於,一些公司可能會選擇完全放棄氣候目標,」 Klier 說道。「許多企業在 2020 和 2021 年設定了減碳目標,但如今進入了一個更艱難的階段。他們必須做出比預期更困難的抉擇,而當前的政治氛圍對氣候行動的支持力度也可能不如從前。」

相關文章

歡迎留言分享,也期待你追蹤並加入沙龍,一起關心氣候變遷與碳移除。

與這個主題相關的文章連結整理如下:

哪種碳移除碳權比較好? - Absolute Climate 提出新認證標準

新世代淘金狂潮,碳移除技術的投資趨勢與挑戰

SBTi的挑戰與未來:企業氣候承諾的風向標

碳移除議題於社群媒體之討論趨勢分析

2024 碳移除產業五大發展趨勢

高品質碳移除碳權開發關鍵 - Isometric與Graphyte的先行者經驗

Frontier:推動碳移除技術創新的採購聯盟

自願性碳市場整合里程碑 - 航空業碳抵換計劃核准VCS加入

碳移除市場 2024 發展概覽 - Puro.Earth 年度報告

川普回歸,碳移除產業的第一個挑戰

SBTi針對COP29的重點回顧

自願性碳市場的當前挑戰與未來發展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細雨徐行的沙龍
39會員
319內容數
分享氣候變遷與環境政策主題。 增廣見聞之餘,讓生活產生更多洞見。 如果有想了解的新知、產業資訊、相關主題內容等, 都非常歡迎在文章中留言讓我知道。
細雨徐行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30
Puro.earth的海洋缺氧碳封存(MACS)方法學獲諮詢委員會批准,標誌著一項以海洋為基礎的持久性碳移除新技術的重要里程碑。此方法通過將富含木質素的生物質沉積到深層缺氧的海洋盆地中,實現長期碳移除。文章詳細介紹了MACS方法學設計理念、科學依據、碳封存年限估算調整、目前實驗進展、環境與社會考量。
Thumbnail
2025/04/30
Puro.earth的海洋缺氧碳封存(MACS)方法學獲諮詢委員會批准,標誌著一項以海洋為基礎的持久性碳移除新技術的重要里程碑。此方法通過將富含木質素的生物質沉積到深層缺氧的海洋盆地中,實現長期碳移除。文章詳細介紹了MACS方法學設計理念、科學依據、碳封存年限估算調整、目前實驗進展、環境與社會考量。
Thumbnail
2025/04/29
法國推出符合巴黎協定且具有高完整性碳權使用憲章,強調企業應優先削減自身排放,將碳權作為輔助性手段,並明確揭露資訊。此憲章符合國際最佳實務準則,並與《巴黎協定》第6.4條及自願碳市場誠信委員會(ICVCM)的核心碳原則相符,旨在重建碳市場的公信力,避免綠色漂綠,促進真實減碳。
Thumbnail
2025/04/29
法國推出符合巴黎協定且具有高完整性碳權使用憲章,強調企業應優先削減自身排放,將碳權作為輔助性手段,並明確揭露資訊。此憲章符合國際最佳實務準則,並與《巴黎協定》第6.4條及自願碳市場誠信委員會(ICVCM)的核心碳原則相符,旨在重建碳市場的公信力,避免綠色漂綠,促進真實減碳。
Thumbnail
2025/04/28
本文深入淺出地解釋巴黎協定第六條及其相關專有名詞,例如NDC、ITMO、VER和CORSIA。詳細闡述了ITMO和VER的差異,以及巴黎協定第六條的兩個主要組成部分(第6.2條和第6.4條)如何促進國際合作,幫助各國達成減碳目標,並以曼谷電動巴士計畫為例,說明Article 6.2的實際應用。
Thumbnail
2025/04/28
本文深入淺出地解釋巴黎協定第六條及其相關專有名詞,例如NDC、ITMO、VER和CORSIA。詳細闡述了ITMO和VER的差異,以及巴黎協定第六條的兩個主要組成部分(第6.2條和第6.4條)如何促進國際合作,幫助各國達成減碳目標,並以曼谷電動巴士計畫為例,說明Article 6.2的實際應用。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全球企業積極追求2030淨零排放目標,高品質碳移除方案需求激增,生物炭成為熱門選擇。然而,Supercritical研究顯示,高品質生物炭碳權供應緊張,2025年已62%預購。本文探討生物炭市場現況、價格趨勢、預購合約的重要性,以及企業如何搶佔先機,避免面臨供應短缺和價格飆漲風險。
Thumbnail
全球企業積極追求2030淨零排放目標,高品質碳移除方案需求激增,生物炭成為熱門選擇。然而,Supercritical研究顯示,高品質生物炭碳權供應緊張,2025年已62%預購。本文探討生物炭市場現況、價格趨勢、預購合約的重要性,以及企業如何搶佔先機,避免面臨供應短缺和價格飆漲風險。
Thumbnail
碳移除市場發展受限於政策不明確,企業多觀望高耐久性碳移除方案,偏好價格較低的自然型移除。高耐久性碳移除技術(如ERW和DAC)雖具潛力,但成本高昂,供應鏈不確定性高,缺乏政府補貼與明確規範。調查顯示,2030年前高耐久性方案需求將增加,但超過35%企業仍未規劃採購,價格及市場信任為主要瓶頸。
Thumbnail
碳移除市場發展受限於政策不明確,企業多觀望高耐久性碳移除方案,偏好價格較低的自然型移除。高耐久性碳移除技術(如ERW和DAC)雖具潛力,但成本高昂,供應鏈不確定性高,缺乏政府補貼與明確規範。調查顯示,2030年前高耐久性方案需求將增加,但超過35%企業仍未規劃採購,價格及市場信任為主要瓶頸。
Thumbnail
耐久碳移除市場雖被視為實現淨零碳排的關鍵技術,但當前仍面臨高昂成本、有限供給及技術不確定性等挑戰。企業雖已投入數億美元簽署碳權預購協議,但多數技術尚未成熟,市場價格亦缺乏共識。與此同時,土地利用型碳移除雖更具成本效益,但可用土地有限,無法單獨承擔減碳重任。
Thumbnail
耐久碳移除市場雖被視為實現淨零碳排的關鍵技術,但當前仍面臨高昂成本、有限供給及技術不確定性等挑戰。企業雖已投入數億美元簽署碳權預購協議,但多數技術尚未成熟,市場價格亦缺乏共識。與此同時,土地利用型碳移除雖更具成本效益,但可用土地有限,無法單獨承擔減碳重任。
Thumbnail
本文介紹 Sylvera 2024自願碳市場報告,分析碳權市場的現況。儘管2024年碳權的總退休量維持穩定,但市場結構正經歷重大轉變:買家越來越重視高品質碳權導致價格溢價;Verra的市場主導地位正在下降;碳移除(CDR)市場則由少數大型買家主導。報告也指出,市場缺乏透明度,使得碳權採購變得複雜。
Thumbnail
本文介紹 Sylvera 2024自願碳市場報告,分析碳權市場的現況。儘管2024年碳權的總退休量維持穩定,但市場結構正經歷重大轉變:買家越來越重視高品質碳權導致價格溢價;Verra的市場主導地位正在下降;碳移除(CDR)市場則由少數大型買家主導。報告也指出,市場缺乏透明度,使得碳權採購變得複雜。
Thumbnail
2024 年全球碳權市場規模停滯在 USD 14 億,需求增長乏力,平均價格下滑至每公噸僅 USD 4.8。儘管市場面臨專案品質質疑與企業減碳目標緩慢推進的挑戰,隨著高品質及移除型碳權需求增加,市場預計將逐步回溫。在政策支持及企業淨零承諾推動下,全球碳權市場將迎來新的增長契機。
Thumbnail
2024 年全球碳權市場規模停滯在 USD 14 億,需求增長乏力,平均價格下滑至每公噸僅 USD 4.8。儘管市場面臨專案品質質疑與企業減碳目標緩慢推進的挑戰,隨著高品質及移除型碳權需求增加,市場預計將逐步回溫。在政策支持及企業淨零承諾推動下,全球碳權市場將迎來新的增長契機。
Thumbnail
全球自願碳市場(VCM)因需求減少和專案質疑陷入低迷,許多企業轉向高品質碳移除項目。South Pole 等開發商調整策略,專注於長期碳移除目標和合規市場需求,但市場整合加劇,小型業者面臨被併購風險。企業逐步採購 2030 年碳移除碳權,但氣候目標的落實面臨政治支持減弱與挑戰,市場前景充滿不確定性。
Thumbnail
全球自願碳市場(VCM)因需求減少和專案質疑陷入低迷,許多企業轉向高品質碳移除項目。South Pole 等開發商調整策略,專注於長期碳移除目標和合規市場需求,但市場整合加劇,小型業者面臨被併購風險。企業逐步採購 2030 年碳移除碳權,但氣候目標的落實面臨政治支持減弱與挑戰,市場前景充滿不確定性。
Thumbnail
2024 年是碳移除產業的重要一年,展現了技術進步、政策支持與投資熱潮。直接空氣捕捉設施持續擴展,多家新創共同推動行業規模突破百萬噸級別。政府加強資金與政策支持,企業則透過長期採購協議承諾碳移除目標。儘管全球已售出 1,200 萬噸碳移除憑證,但僅 4% 實際交付,凸顯交付與擴展挑戰。
Thumbnail
2024 年是碳移除產業的重要一年,展現了技術進步、政策支持與投資熱潮。直接空氣捕捉設施持續擴展,多家新創共同推動行業規模突破百萬噸級別。政府加強資金與政策支持,企業則透過長期採購協議承諾碳移除目標。儘管全球已售出 1,200 萬噸碳移除憑證,但僅 4% 實際交付,凸顯交付與擴展挑戰。
Thumbnail
2024 年碳移除市場持續快速成長,美洲與 EMEA 地區共同主導全球供需,佔總價值的 98.2%。供應端由美國領先;需求端則由碳中介機構、金融與科技業驅動,長期預購合約逐漸成為趨勢。市場集中於北半球,但新興市場亦顯示成長潛力,供需互動推升了碳移除技術與商業模式的進一步擴展。
Thumbnail
2024 年碳移除市場持續快速成長,美洲與 EMEA 地區共同主導全球供需,佔總價值的 98.2%。供應端由美國領先;需求端則由碳中介機構、金融與科技業驅動,長期預購合約逐漸成為趨勢。市場集中於北半球,但新興市場亦顯示成長潛力,供需互動推升了碳移除技術與商業模式的進一步擴展。
Thumbnail
本文回顧了自願性碳市場在2024年的發展狀況,探討市場面臨的挑戰,如詐欺行為與專案可信度下降,同時也分析了市場的潛在轉型機會。COP29會議為市場的未來發展提供了新的指導原則,並強調提高透明度與市場規範化的重要性。隨著對高品質碳權的需求上升與技術創新,雖然市場仍面臨試煉,但長期前景仍充滿希望。
Thumbnail
本文回顧了自願性碳市場在2024年的發展狀況,探討市場面臨的挑戰,如詐欺行為與專案可信度下降,同時也分析了市場的潛在轉型機會。COP29會議為市場的未來發展提供了新的指導原則,並強調提高透明度與市場規範化的重要性。隨著對高品質碳權的需求上升與技術創新,雖然市場仍面臨試煉,但長期前景仍充滿希望。
Thumbnail
台灣綠電短缺,碳權交易平台不見蹤影,國外碳權市場暗藏機遇與挑戰。但碳權品質、認證和價格等挑戰接踵而至,中小企業其實更急需創新解方 資料來源:資料整理:MAT美特行銷 跨國碳交易新時代! 八大金融巨頭攜手推出碳市平台,為企業解鎖減碳排之路 台灣企業面臨碳排放挑戰,求助無門。綠電供應緊張,碳權交易平台
Thumbnail
台灣綠電短缺,碳權交易平台不見蹤影,國外碳權市場暗藏機遇與挑戰。但碳權品質、認證和價格等挑戰接踵而至,中小企業其實更急需創新解方 資料來源:資料整理:MAT美特行銷 跨國碳交易新時代! 八大金融巨頭攜手推出碳市平台,為企業解鎖減碳排之路 台灣企業面臨碳排放挑戰,求助無門。綠電供應緊張,碳權交易平台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