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期間,隨著家裡的亂度上升,我生氣的機率也漸漸上升,在家常常生氣的對象都會指向先生。
先生不善於收拾整理東西,從宿舍到辦公室,他的桌面都是只剩下中間那一小塊可以用的那種。我時常擔心孩子像他一樣,雖然先生的人生似乎沒有因為他的亂而有缺損。記得有一次我碎念他亂七八糟,他回我說他又沒有影響到別人,當下我語塞。但過了幾天,我發現有阿,我就是全世界被影響最大的那個別人。
約半個月快開學前,我常常對先生很不滿,看家裡很亂想離家出走。先生不菸不酒,下班就回家,對孩子的教養也參與得很深。我究竟在不滿甚麼?
其實我知道,心理諮商專家也知道。去年我看了一本好書《美好人生》,裡面有一個章節提到跟靈魂伴侶相處的智慧,指出在伴侶間一再重複的爭執中產生的強烈情緒,常可以歸結到少數幾個常見但影響深遠的關鍵點。
你不在乎我。我在這件事情上比你更努力。我不確定可以信任你。我擔心失去你。你就是我覺得我不夠好。你不接受我本來的樣子。
這幾個是心理諮商專家指出的關鍵點,我知道我對先生的不滿主要來自前三點。因為他空閒的時間都給了孩子,我感受不到他在乎我。我覺得自己對給孩子健康的飲食和充足睡眠這件事情上比他更努力,甚至覺得只有我在努力。先生面對事情的溝通姿態,預設模式是薩提爾理論裡面的打岔,態度顧左右而言他,讓我覺得他不認為事情重要,進一步覺得不能信任他。而我的預設模式是指責,所以先生反擊我的點常常是我太兇、語氣太差,態度不好他不願意聽。
《美好人生》中還提到另一件事情。1970年代的陌生情境依附實驗,觀察九到十八個月大的嬰兒和其主要照顧者的互動關係,將依附類型分成安全依附和不安全依附。人生隨我們長大越來越複雜,但是擁有安全連結的好處會延續到每一個生命階段。成人也有機會在伴侶之間找到安全依附,當我們從親近的人獲得安慰,心情會回復到平衡狀態。
兩週前我很不想跟先生講話,孩子睡了後我就躲起來看書寫文章。過了幾天我知道這樣不好,成人世界冷戰的危險大過於吵架,而我對先生情感依附的開始,就源自於聊天分享生活。於是我自認伸出橄欖枝,傳訊息約他吃午餐,才能在沒有孩子的狀況下關心一下彼此的生活。
午餐之約定好之後的兩天,剛好是情人節。先生下班的時候,帶了一束玫瑰花回來!已經好多年沒有收到先生的花束了。由兩朵豔紅色玫瑰、兩朵鮮紅玫瑰、兩朵香檳玫瑰和許多石竹的白色小花組合成的花束,在這天表示一種特別的儀式感。可能需要預定,需要提早下班去拿等等,都讓收到的人感覺被在乎。
原本有六朵玫瑰花,被小孩要走一朵
玫瑰花束對伴侶爭執的第一個關鍵點:你不在乎我,提出有力反駁。然後我就願意跟他講話了,哈哈。
孩子去上學之後,我把家裡收拾到符合我的標準,孩子在家時間短也不會玩得很亂,家裡環境就回到平衡狀態了,我的心情也是。
這段婚姻又過了一關,同時我們更了解對方也更了解自己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