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尖瓣疾病的指引式治療二尖瓣的結構與考量正常的二尖瓣有兩個瓣葉,前瓣和後瓣各有三個小葉。二尖瓣下方還有腱索、乳突肌等結構,共同構成二尖瓣複合體。評估二尖瓣疾病需要考慮多個因素,包括瓣葉本身的狀況、心室的變化、血流動力學以及可能的心律失常。二尖瓣逆流 (MR) 的分類根據瓣葉運動情況,Carpentier 分類法將 MR 分為幾種類型:Type 1:瓣葉長度正常,但有穿孔。Type 2:瓣葉長度和活動度異常,可能由腱索斷裂、瓣葉脫垂或乳突肌斷裂引起。Type 3A:瓣葉長度縮短,活動受限,常見於放射性心臟病等。即使是二尖瓣脫垂,也有不同的表現型,如瀰漫性黏液瘤樣變和纖維彈性脫垂。🔴 MR 的嚴重程度與長期預後相關,合併左心室擴大會使預後更差。慢性 MR 的階段MR 分為不同階段,包括有風險期、代償期(C 期)和失代償期(D 期)。代償期患者可能無症狀,但可能有中度至重度左心房擴大,心室大小和射血分數 (EF) 可能正常。失代償期患者則可能出現肺高壓、左心室擴大和運動耐受性降低等症狀。🔴 在代償期及早介入治療與改善長期預後相關。EF 值非常重要,二尖瓣疾病中 EF 的正常下限為 60%。心臟磁共振 (CMR) 可用於精確評估和檢測心肌纖維化,尤其在二尖瓣環分離患者中,MRI 有助於評估猝死風險。運動壓力測試對於評估無症狀患者的手術時機至關重要。何時介入治療?🔴 對於慢性嚴重原發性 MR 患者,應尋找不介入治療的理由,而非等待症狀或左心室功能惡化。指南建議,對於有症狀或無症狀但 EF < 60% 的嚴重 MR 患者,應考慮介入治療。即使無症狀,但合併左心房擴大、肺高壓等問題,且瓣膜適合修復,也應考慮轉診至經驗豐富的中心進行二尖瓣修復。續發性 MR續發性 MR(或稱功能性 MR)分為心房性 MR 和心室性 MR。心房性 MR 通常左心室功能正常,但左心房擴大,瓣環擴張。心室性 MR 則常見左心室重塑。評估續發性 MR 時,除了 MR 程度,還需要精確評估左心室的大小和功能。在計畫介入治療前,務必先進行最佳藥物治療 (GDMT)。部分 MR 可能由心臟不同步引起,此時 CRT 裝置可能有助於改善 MR。🔴 對於續發性 MR,務必先進行 GDMT,若效果不佳,再考慮手術或經導管介入治療。二尖瓣狹窄 (MS)在美國,MS 不僅限於風濕性病因,還包括風濕性瓣膜置換後功能障礙和退化性 MS。對於風濕性 MS 患者,若瓣膜柔軟且 Wilkins 評分良好,可考慮經皮瓣膜成形術。一般而言,對於有症狀的患者,手術的作用越來越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