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周邊動脈疾病介入治療新進展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周邊動脈疾病 (PAD) 的挑戰與醫療管理

  • ❤️ 嚴峻的現況:在嚴重肢體缺血 (CLTI) 的患者中,高達 63% 在截肢前一年未接受血管重建手術。其中 92% 未接受血管攝影檢查,且 46% 接受膝上截肢,顯示此領域仍有巨大的進步空間。
  • 💙 指南的進展:2024年,由 ACC、AHA、Sky、SVS等多個組織共同發布了新的周邊動脈疾病治療指南。
  • 💚 積極藥物治療:無論患者是否接受血管重建,低劑量 rivaroxaban (2.5mg) 被列為一級適應症,有助於減少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MACE) 和主要不良肢體事件 (MALE)。

血管內超音波 (IVUS) 的重要性

  • ❤️ 臨床數據:在周邊動脈和深靜脈介入治療中,IVUS 的應用已顯示出顯著益處,一項包含超過 70 萬名患者的觀察性研究顯示,使用 IVUS 可 提升 26% 的血管暢通率和 減少 26% 的截肢風險。
  • 💙 優於血管攝影:專家小組一致認為,IVUS 在許多手術和病灶特徵方面都優於血管攝影。
  • 💚 優化治療策略:IVUS 有助於準確評估血管大小,避免使用過小的球囊,並能識別斑塊形態,以選擇合適的斑塊修飾設備。

生物可吸收支架與新型藥物塗層支架

  • ❤️ 生物可吸收支架:針對膝下病變,一項研究比較了生物可吸收支架與單純經皮血管腔內血管成形術 (PTA)。該支架由聚乳酸 (PLA) 組成,可提供 長達六個月 的徑向支撐,並在 36 個月 內完全吸收。該研究顯示,使用生物可吸收支架組的患者,一年後肢體搶救和血管通暢率顯著提升 (74.2% vs 47.9%),且該益處持續到兩年。
  • 💙 新型藥物塗層支架:一種新型的釘狀支架Spur Retrievable Scaffold Therapy (RST) 預計在 2025 年初上市,該支架能夠達到類似支架的效果,且不需留下任何植入物。研究顯示,六個月和十二個月時,截肢率為 1.1%,且兩年後血管暢通率也非常好。
  • 💚 雷帕黴素塗層球囊:在冠狀動脈疾病中,雷帕黴素 (sirolimus) 被認為優於紫杉醇 (paclitaxel)。新型的奈米雷帕黴素技術 (nanolute technology) 可以改善藥物在球囊上的附著力、包覆性和組織利用率。目前正在進行多項臨床試驗,以評估雷帕黴素塗層球囊在周邊動脈疾病治療中的效果。
  • 💚 微儲槽藥物塗層球囊:另一種技術使用由可生物降解聚合物製成的微儲槽,與雷帕黴素混合,可在組織中達到 長達 90 天 的最大治療效果。多項臨床試驗正在進行中。

經皮動脈繞道術與深靜脈動脈化

  • ❤️ 經皮動脈繞道術:針對嚴重鈣化的股淺動脈長病變,經皮動脈繞道術提供了一種新的選擇。該手術通過從動脈到靜脈再回到動脈的方式,利用覆蓋式支架建立繞道。研究顯示,患者在 36 個月 內有良好的治療效果和低的併發症發生率。
  • 💙 深靜脈動脈化:針對足部動脈嚴重阻塞的患者 (desert foot),深靜脈動脈化是一種新的治療方法。通過建立動靜脈瘻,使靜脈動脈化以提供血流,可顯著提高肢體保留率,Promise I 和 Promise II 研究均顯示,在 24 個月 時,肢體保留率分別為 77% 和 69%

腎動脈去神經術與頸動脈支架術

  • ❤️ 腎動脈去神經術:針對難治性高血壓患者,Metronic Simplicity 和 Recor Paradise 導管已獲得 FDA 批准,可作為生活方式調整和降壓藥物的輔助治療,雖然目前尚無保險給付,但預計在 2025 年初將會有所改變。
  • 💙 頸動脈支架術:美國醫療保險和醫療補助服務中心 (CMS) 擴大了頸動脈支架的給付範圍,涵蓋了無症狀、標準風險且狹窄程度 > 70% 的患者,以及有症狀且狹窄程度 > 50% 的患者。這使得頸動脈支架術成為頸動脈疾病患者的另一種有效治療選擇,與頸動脈內膜切除術 (CEA) 和經頸動脈頸動脈重建術 (TCAR) 並駕齊驅。


不定期發布與心臟學相關之醫學新知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新版心血管手術圍術期管理指南重點解析 ACC/AHA Guideline for Perioperative Cardiovascular Management for Noncardiac Surgery: 2024 Update 風險評估新觀點 ❤️ 手術與患者風險雙重評估:新的指南強調
主動脈瓣置換手術:TAVR 與 SAVR 的終生管理 🔴 TAVR 與 SAVR 的選擇 主動脈瓣狹窄的治療方式包含傳統手術置換瓣膜 (SAVR) 和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術 (TAVR)。美國心臟學會/美國心臟協會 (ACC/AHA) 治療指引建議: 65 歲以下患者應優先考慮 SAVR。
冠狀動脈電腦斷層血管攝影 (CCTA) 在現代心臟病學中的應用 🔴 CCTA 的適用對象 CCTA 適用於評估穩定型心絞痛患者,而非急性胸痛。 無症狀 和低風險 患者不建議進行 CCTA 檢查。 中高風險 患者,特別是具有典型心絞痛症狀者,可以考慮 CCTA 檢查。 高冠狀動脈鈣化 的患
心臟衰竭性休克的最新治療原則 🔴 心臟衰竭性休克的現狀 心臟衰竭性休克是一種危及生命的疾病,需要及時治療。 即使患者在醫院內接受治療,死亡率仍然很高。 這種疾病的特點是需要呼吸機、正性肌力藥物和血管活性藥物,並伴有腎臟和肝臟損傷。 🔵 早期診斷和轉診的重要性 儘早識別和治療心臟衰竭性休克
HDL 膽固醇:從好幫手到風險指標 🔴 HDL 的傳統認知和益處 傳統上,HDL 被稱為「好膽固醇」,因為它與心血管疾病(ASCVD)風險呈負相關。 即使 LDL 膽固醇得到良好控制,低 HDL 仍是風險的獨立預測因子。 HDL 的有益作用包括: 逆向膽固醇運輸 改善內皮細胞生物學 抗氧化
🔴 急性肺栓塞的發病機制 急性肺栓塞(PE)是一個🔵 雙心室問題,它不僅影響呼吸系統,也影響循環系統。當肺動脈發生急性阻塞時,肺動脈壓力會突然升高,導致右心室(RV)後負荷增加。同時,內皮細胞和血小板細胞因子的釋放也會導致血管收縮,進一步加劇右心室負擔。 🔴 急性肺栓塞的風險分層 急
新版心血管手術圍術期管理指南重點解析 ACC/AHA Guideline for Perioperative Cardiovascular Management for Noncardiac Surgery: 2024 Update 風險評估新觀點 ❤️ 手術與患者風險雙重評估:新的指南強調
主動脈瓣置換手術:TAVR 與 SAVR 的終生管理 🔴 TAVR 與 SAVR 的選擇 主動脈瓣狹窄的治療方式包含傳統手術置換瓣膜 (SAVR) 和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術 (TAVR)。美國心臟學會/美國心臟協會 (ACC/AHA) 治療指引建議: 65 歲以下患者應優先考慮 SAVR。
冠狀動脈電腦斷層血管攝影 (CCTA) 在現代心臟病學中的應用 🔴 CCTA 的適用對象 CCTA 適用於評估穩定型心絞痛患者,而非急性胸痛。 無症狀 和低風險 患者不建議進行 CCTA 檢查。 中高風險 患者,特別是具有典型心絞痛症狀者,可以考慮 CCTA 檢查。 高冠狀動脈鈣化 的患
心臟衰竭性休克的最新治療原則 🔴 心臟衰竭性休克的現狀 心臟衰竭性休克是一種危及生命的疾病,需要及時治療。 即使患者在醫院內接受治療,死亡率仍然很高。 這種疾病的特點是需要呼吸機、正性肌力藥物和血管活性藥物,並伴有腎臟和肝臟損傷。 🔵 早期診斷和轉診的重要性 儘早識別和治療心臟衰竭性休克
HDL 膽固醇:從好幫手到風險指標 🔴 HDL 的傳統認知和益處 傳統上,HDL 被稱為「好膽固醇」,因為它與心血管疾病(ASCVD)風險呈負相關。 即使 LDL 膽固醇得到良好控制,低 HDL 仍是風險的獨立預測因子。 HDL 的有益作用包括: 逆向膽固醇運輸 改善內皮細胞生物學 抗氧化
🔴 急性肺栓塞的發病機制 急性肺栓塞(PE)是一個🔵 雙心室問題,它不僅影響呼吸系統,也影響循環系統。當肺動脈發生急性阻塞時,肺動脈壓力會突然升高,導致右心室(RV)後負荷增加。同時,內皮細胞和血小板細胞因子的釋放也會導致血管收縮,進一步加劇右心室負擔。 🔴 急性肺栓塞的風險分層 急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脊髓性肌肉萎縮症SMA是一種體隱性遺傳退化性的罕見疾病,起因於第五對染色體的SMN1基因變異,無法製造完整SMN蛋白,導致脊髓運動神經元退化,造成患者全身肌肉無力及萎縮,且漸進性失去全身自主運動、咳嗽、吞嚥等功能。。
Thumbnail
心血管疾病和失智症是現代社會中威脅健康的重要問題。本文介紹了採取積極的預防措施來降低這些疾病風險的有效方法,並提供了一些建議,包括避免三高(高血壓、高血糖和高血脂)、增加腦部和身體活動、參與社交活動、不吸菸不酒不偏食等。
Thumbnail
失智照顧以年來算,從確診發病到現在問題也越來越多也越麻煩。 無論是失智、帕金森氏症或是長期慢性疾病最終都會遇到腎衰竭與多重器官衰竭而往生。 〔人身可以使用權但永遠不可能擁有這身體〕,人類都是風、火、水、土所組成 風是呼吸、空氣、流動也是基礎存活在世界上的開始 新生兒挽出時也是醫師團隊最緊張的
Thumbnail
「有位40歲的女士,剛開始的症狀是手麻、走路不太方便,經過治療後,症狀改善,但是在幾個月後又出現手腳無力,並在3天內就進展到四肢癱瘓。」郭育呈醫師指出,「經過檢查後,診斷為泛視神經脊髓炎,且水通道蛋白(AQP4)抗體為陽性。接受高劑量類固醇與血漿置換後,患者的症狀漸漸改善。」
Thumbnail
作者延伸提問:文章中提到喪失抓取與觸摸能力的病人在移植手術後,有可能重新恢復抓取與觸摸能力,可要是病人為先天便有殘缺的人,是否能透過在移植手術後的練習,具備抓取與觸摸能力呢?
Thumbnail
動態治療模式運用投入與超然的觀點,評估受督者與當事人的助人關係,促進對助人關係中助人者角色的自我覺察,以調整助人者自身的助人作為。
Thumbnail
精神疾病照顧者專線自110年起開始舉辦精神疾病手足聚會,每梯次的聚會我們會邀請每個成員輪流分享自己與生病手足的故事,或是請他們提出想在聚會討論的議題,在聚會結束前會安排幾次的主題討論,以成員想談的主題為主。 今年的成員最關切的題目是:如何增加生病手足的人際互動。   
Thumbnail
本篇你將學到:內頸動脈(頸內動脈 Internal Carotid Artery)、眼動脈(Ophthalmic Artery)、外頸動脈(External Carotid Artery)、眼眶的靜脈(veins of the blood)、靜脈回流、淋巴引流
Thumbnail
本篇你將學到:視覺路徑的血液供應(Blood supply to the visual pathway)、不同的視野缺損(Visual Field defects)、紋狀皮質圖(Striate Cortex Maps)、黃斑部倖免(Macular Sparing)、視覺路徑老化
2025 年邁入超高齡化社會,國際阿茲海默症協會(ADI)預計到 2030 年,全球會有 7800 萬人患上腦退化症(Dementia)。由於失智症無法靠藥物治癒, 因次科學家相當鼓勵高齡長輩以手部運動的方式來保持腦部健康。日前澳洲的阿茲海默症協會,就推動一項[編織大腦]的計畫,來鼓勵高齡長輩動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脊髓性肌肉萎縮症SMA是一種體隱性遺傳退化性的罕見疾病,起因於第五對染色體的SMN1基因變異,無法製造完整SMN蛋白,導致脊髓運動神經元退化,造成患者全身肌肉無力及萎縮,且漸進性失去全身自主運動、咳嗽、吞嚥等功能。。
Thumbnail
心血管疾病和失智症是現代社會中威脅健康的重要問題。本文介紹了採取積極的預防措施來降低這些疾病風險的有效方法,並提供了一些建議,包括避免三高(高血壓、高血糖和高血脂)、增加腦部和身體活動、參與社交活動、不吸菸不酒不偏食等。
Thumbnail
失智照顧以年來算,從確診發病到現在問題也越來越多也越麻煩。 無論是失智、帕金森氏症或是長期慢性疾病最終都會遇到腎衰竭與多重器官衰竭而往生。 〔人身可以使用權但永遠不可能擁有這身體〕,人類都是風、火、水、土所組成 風是呼吸、空氣、流動也是基礎存活在世界上的開始 新生兒挽出時也是醫師團隊最緊張的
Thumbnail
「有位40歲的女士,剛開始的症狀是手麻、走路不太方便,經過治療後,症狀改善,但是在幾個月後又出現手腳無力,並在3天內就進展到四肢癱瘓。」郭育呈醫師指出,「經過檢查後,診斷為泛視神經脊髓炎,且水通道蛋白(AQP4)抗體為陽性。接受高劑量類固醇與血漿置換後,患者的症狀漸漸改善。」
Thumbnail
作者延伸提問:文章中提到喪失抓取與觸摸能力的病人在移植手術後,有可能重新恢復抓取與觸摸能力,可要是病人為先天便有殘缺的人,是否能透過在移植手術後的練習,具備抓取與觸摸能力呢?
Thumbnail
動態治療模式運用投入與超然的觀點,評估受督者與當事人的助人關係,促進對助人關係中助人者角色的自我覺察,以調整助人者自身的助人作為。
Thumbnail
精神疾病照顧者專線自110年起開始舉辦精神疾病手足聚會,每梯次的聚會我們會邀請每個成員輪流分享自己與生病手足的故事,或是請他們提出想在聚會討論的議題,在聚會結束前會安排幾次的主題討論,以成員想談的主題為主。 今年的成員最關切的題目是:如何增加生病手足的人際互動。   
Thumbnail
本篇你將學到:內頸動脈(頸內動脈 Internal Carotid Artery)、眼動脈(Ophthalmic Artery)、外頸動脈(External Carotid Artery)、眼眶的靜脈(veins of the blood)、靜脈回流、淋巴引流
Thumbnail
本篇你將學到:視覺路徑的血液供應(Blood supply to the visual pathway)、不同的視野缺損(Visual Field defects)、紋狀皮質圖(Striate Cortex Maps)、黃斑部倖免(Macular Sparing)、視覺路徑老化
2025 年邁入超高齡化社會,國際阿茲海默症協會(ADI)預計到 2030 年,全球會有 7800 萬人患上腦退化症(Dementia)。由於失智症無法靠藥物治癒, 因次科學家相當鼓勵高齡長輩以手部運動的方式來保持腦部健康。日前澳洲的阿茲海默症協會,就推動一項[編織大腦]的計畫,來鼓勵高齡長輩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