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不同個性的人對親密關係的渴望程度不同?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慾望與性愛:為何不同個性的人,對關係的渴望程度不同?

在親密關係中,慾望與性愛 的需求因人而異,有些人對伴侶有極強的渴望,認為性愛是維繫關係的重要核心;而有些人則認為情感連結比身體接觸更重要,甚至可以長時間沒有性行為,卻依然感受到愛的存在。這種差異來自多種因素,包括 個性特質、依戀風格、心理需求與生理機制

那麼,為何有些人對性愛的渴望較強,而有些人則相對冷淡?個性真的會影響一個人對親密行為的需求嗎?


1. 性慾與個性:五大人格特質的影響


心理學中的 「五大人格特質」(Big Five Personality Traits),能夠解釋人們在伴侶關係中不同的慾望需求。這五個特質包括 開放性、盡責性、外向性、親和性、神經質,其中幾個特質對性愛的態度影響尤其明顯。


(1)外向性(Extraversion)

「對性愛充滿探索與興趣,認為性愛是親密關係的重要部分。」

  • 外向的人通常比較熱情、社交能力強,對於新事物的接受度較高,這包括性愛與親密行為的探索
  • 他們可能對性愛有較高的興趣,並且不介意嘗試新鮮玩法,例如角色扮演、情趣用品等。
  • 在感情中,他們可能會主動表達需求,且對於性愛頻率較高的關係感到滿足。

特徵:性愛頻率較高、樂於嘗試、享受肢體接觸



(2)神經質(Neuroticism)


「對性愛有時渴望、有時抗拒,情緒影響性慾變化。」

  • 神經質高的人較容易感到焦慮與不安,這可能導致性愛需求變得極端
    • 當感情穩定時,會渴望透過性愛來獲得安全感。
    • 當感情不穩定時,可能對性愛失去興趣,甚至感到排斥。
  • 他們對親密行為的需求,往往受到情緒波動的影響。

特徵:性愛需求不穩定,依賴情感連結,容易受壓力影響性慾



(3)開放性(Openness to Experience)


「對性愛有高度興趣,喜歡探索新鮮感與激情。」

  • 這類人天生對新體驗充滿好奇,對於性愛的態度較為開放,甚至可能接受多元性關係(如開放式關係、多重伴侶)。
  • 他們傾向於將性愛視為探索與快樂的來源,而不僅僅是維繫感情的工具
  • 也容易願意嘗試新的性技巧,甚至有較高的性幻想頻率。

特徵:性愛創意多,追求激情與新鮮感,願意挑戰傳統界限



(4)親和性(Agreeableness)


「性愛是一種關愛的表達,而非生理需求的發洩。」

  • 高親和性的人重視伴侶的需求,對於性愛的渴望較為溫和,但會願意透過親密行為來滿足對方。
  • 他們不一定有很強的性慾,但會認為性愛是一種愛的表現方式,願意為了維護關係而付出。

特徵:重視情感交流,願意為對方調整性愛頻率,較少主動追求


(5)盡責性(Conscientiousness)


「性愛是關係中的一部分,但需要有計畫與規律。」

  • 這類人做事有計劃性,對於性愛的需求可能不像外向型或開放型那麼強烈,但會重視穩定與規律的性生活
  • 可能不會主動要求頻繁的性愛,但會確保伴侶的需求被滿足,並尋求建立長期穩定的關係。

特徵:偏向穩定的性愛模式,較少追求新鮮感,但會重視伴侶的需求



2. 依戀風格與性愛需求


除了個性,依戀風格(Attachment Styles) 也是影響性愛需求的重要心理因素。依戀風格來自童年與照顧者的互動模式,影響我們如何在親密關係中表達需求。

  • 焦慮依戀型(渴望親密):對性愛需求較高,因為他們將性視為「愛的證明」,並透過性愛來尋求安全感。
  • 逃避依戀型(害怕親密):可能對性愛需求較低,甚至會對過於親密的行為感到壓力,傾向於保持距離。
  • 安全依戀型(親密與獨立平衡):能夠健康地享受性愛,不會過度依賴或排斥。

焦慮型可能會因為安全感需求而想要「透過性愛綁住伴侶」,逃避型則可能因害怕依賴而刻意降低性愛需求。



3. 為何慾望隨著關係變化而改變?


不論是個性還是依戀風格,人的慾望與性愛需求並非固定不變的,而是會受到 關係的變化、心理狀態與生理變化 的影響。


(1)激情期 vs. 穩定期

「熱戀時性慾高,穩定後性慾下降」

  • 熱戀期因為多巴胺(Dopamine)與催產素(Oxytocin)的影響,人們的性愛渴望通常較高,彼此的新鮮感也讓性愛變得充滿激情。
  • 但當關係進入穩定期,安全感增加,新鮮感減少,性愛頻率可能會下降,取而代之的是情感的深度交流。


(2)壓力與焦慮影響性慾

  • 高壓工作、家庭責任或情緒困擾,可能會降低性慾,讓人對性愛提不起興趣。
  • 反之,當人們放鬆、自在時,對性愛的渴望通常會提升。


(3)生活習慣與荷爾蒙變化

  • 男性睪固酮下降,性慾可能降低;女性的荷爾蒙變化(如懷孕、更年期)也會影響對性愛的需求。
  • 運動、健康飲食、充足睡眠 可以提升性慾,而壓力、過度疲勞則會降低興趣。



理解彼此的需求,才能讓性愛與感情同步發展


不同個性與心理狀態,決定了我們對性愛的渴望程度。沒有「正確」的性愛頻率,關鍵在於伴侶間的溝通與理解。你對性愛的需求,是來自於 身體的渴望、情感的連結,還是心理的安全感?你的伴侶呢?

avatar-img
0會員
10內容數
我們在這邊討論生活、生命、享受、關係的各種品味。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品報|品味好生活 的其他內容
為何我們明知道距離對感情比較好,卻又渴望整天黏在一起? 在親密關係心理學中,距離與親密一直是個矛盾的議題。理性上,我們知道適當的距離能讓關係保鮮,維持吸引力;但感性上,很多人卻仍然渴望與伴侶整天相處,甚至會因分開而感到焦慮。這種心理衝突涉及了依戀理論、神經科學、關係動力學等多種心理學範疇。
《恐懼的原型:分裂、憂鬱、強迫、歇斯底里人格深度探索》是德國心理學家弗里茲·李曼(Fritz Riemann)於1961年出版的經典著作。此書自問世以來,已被翻譯成15種語言,銷售超過百萬冊,對心理學領域影響深遠。在此跟各位探討,四種恐懼與人格類型對情感關係的表達方式。
建立邊界感,讓愛情與慾望更炙熱:距離的藝術 在親密關係中,許多人習慣追求「親密無間」的相處模式,認為愛情就是要時刻陪伴、無話不談。然而,心理學家艾絲特·佩瑞爾(Esther Perel)在《親密關係的矛盾》中強調,太多的親密反而會削弱激情,適當的距離才能保持吸引力。 這與我們對戀愛的認知有衝突吧!
艾絲特·佩瑞爾(Esther Perel)《親密關係的矛盾》核心概念解析:愛與自由的微妙平衡 她是當代最受矚目的心理治療師之一,專精於兩性關係與親密心理學。在《親密關係的矛盾|台灣翻譯為:情欲徒刑 給困在親密關係卻失去性愛的原因討論。保持適當的距離,反而對於愛情能夠更長久有更直接的幫助。
情侶之間,需要保有各自的空間嗎? 關係裡的界線與品味 在一段親密關係中,「距離感」一直是一個微妙而重要的議題。有些人認為戀愛應該是彼此形影不離,彷彿「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但也有一派認為,唯有保留個人的界線與空間,才能讓感情長久保鮮。你所提出的觀點——「需要有自己的界線與空間,這樣反而可以讓感
為何我們明知道距離對感情比較好,卻又渴望整天黏在一起? 在親密關係心理學中,距離與親密一直是個矛盾的議題。理性上,我們知道適當的距離能讓關係保鮮,維持吸引力;但感性上,很多人卻仍然渴望與伴侶整天相處,甚至會因分開而感到焦慮。這種心理衝突涉及了依戀理論、神經科學、關係動力學等多種心理學範疇。
《恐懼的原型:分裂、憂鬱、強迫、歇斯底里人格深度探索》是德國心理學家弗里茲·李曼(Fritz Riemann)於1961年出版的經典著作。此書自問世以來,已被翻譯成15種語言,銷售超過百萬冊,對心理學領域影響深遠。在此跟各位探討,四種恐懼與人格類型對情感關係的表達方式。
建立邊界感,讓愛情與慾望更炙熱:距離的藝術 在親密關係中,許多人習慣追求「親密無間」的相處模式,認為愛情就是要時刻陪伴、無話不談。然而,心理學家艾絲特·佩瑞爾(Esther Perel)在《親密關係的矛盾》中強調,太多的親密反而會削弱激情,適當的距離才能保持吸引力。 這與我們對戀愛的認知有衝突吧!
艾絲特·佩瑞爾(Esther Perel)《親密關係的矛盾》核心概念解析:愛與自由的微妙平衡 她是當代最受矚目的心理治療師之一,專精於兩性關係與親密心理學。在《親密關係的矛盾|台灣翻譯為:情欲徒刑 給困在親密關係卻失去性愛的原因討論。保持適當的距離,反而對於愛情能夠更長久有更直接的幫助。
情侶之間,需要保有各自的空間嗎? 關係裡的界線與品味 在一段親密關係中,「距離感」一直是一個微妙而重要的議題。有些人認為戀愛應該是彼此形影不離,彷彿「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但也有一派認為,唯有保留個人的界線與空間,才能讓感情長久保鮮。你所提出的觀點——「需要有自己的界線與空間,這樣反而可以讓感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本篇文章深入探討了兩性關係中的共依存和自戀問題,從精神分析的角度出發,關注了兩個人之間的平衡怎樣或怎麼被打破了,以及可能的解決方式。另外,文章也強調了多元的問題回應方式,希望讀者可以重新檢視當初吸引兩人的平衡是如何構成的,並以轉化的方式重拾吸引的動力。
Thumbnail
這篇文章談論了作者在不同階段對愛情觀的不同理解,分享了她在愛情路上的一些反思和成長。從對異性的吸引到對伴侶的設定,作者表達了對愛情的多樣性和個人成長的體認。
Thumbnail
性生活是男女關系中非常重要的一環,彼此通過人體的接近,更接近心靈,使兩人的感情更加堅定。這種情況在網上交朋友的約炮風靡,有很大變化的雙方為了考慮性的要求相遇,下雨翻雲後,有機會發出戀愛火花嗎? 對於某人來說,愛和性能是緊密相連的兩件事,在沒有形成充分的感情之前,她們不能接受對方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喜歡的你未必是性愛合拍的你,生活合拍的你性愛卻永遠對不上節奏。門當戶對的你可能不是最喜歡的你。人性在各種現實不斷的艱難挑戰中,依然不想放棄自我最深層的追求,所以才有了掙扎和探索。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你最近愛愛了嗎? 透過身體的接觸和親密互動,雙方能夠加強彼此的情感聯繫,並在心理上感到更加親近。
Thumbnail
在你的關係裡,你是否活在情緒的興奮感中,而不是活在基於現實的承諾? 對於我們當中一些強烈渴望進入關係的人,有時我們會愛上「愛」這個想法,多過於實際與我們約會的那個人。
Thumbnail
男女在關係穩定後,期望得到的感覺有很大的不同,女人感情訴求多,男人想要擁有自我,人和人之間想要保持長久的關係,相處舒適是最大的主因,今天就帶大家一起了解,男女在關係中最想得到的五個感覺。
Thumbnail
男性比女性更傾向去物化身體,男人觀看,而被凝視者會被視為缺乏自主性的「客體」,而非「個人」。異性戀男性將女性視為性對象來表現或再現,滿足性觀看者的愉悅(例如A片),而男人也從觀看中得到快感。 而女性比男性更傾向去物化親密關係,綜觀整個社會對於親密關係的描繪和想像,一直是矛盾又狹隘的。當代社會高
Thumbnail
這本書探討了人與人之間的社會連結對健康的影響,以及作者在愛情與孤獨中的個人經歷。從大腦、激素和神經可塑性的角度來分析了正向社交和負向社交對人的影響。提出了對於社會關係的看法和對愛情的反思。
Thumbnail
1、身 當然火辣激情又契合的性愛是絕對的,我們終究是人,會有七情六慾,會對於情慾的相互吸引,本來就會充滿渴望。 正視慾望並不可恥,越早體認到這件事,會避免掉很多人生/感情路上的叉路。 2、心 而對於多數人來說,撇除掉生理上的需求,在心理/精神層面有愛,是讓我們更加渴望與另一半在抱抱貼貼互
Thumbnail
本篇文章深入探討了兩性關係中的共依存和自戀問題,從精神分析的角度出發,關注了兩個人之間的平衡怎樣或怎麼被打破了,以及可能的解決方式。另外,文章也強調了多元的問題回應方式,希望讀者可以重新檢視當初吸引兩人的平衡是如何構成的,並以轉化的方式重拾吸引的動力。
Thumbnail
這篇文章談論了作者在不同階段對愛情觀的不同理解,分享了她在愛情路上的一些反思和成長。從對異性的吸引到對伴侶的設定,作者表達了對愛情的多樣性和個人成長的體認。
Thumbnail
性生活是男女關系中非常重要的一環,彼此通過人體的接近,更接近心靈,使兩人的感情更加堅定。這種情況在網上交朋友的約炮風靡,有很大變化的雙方為了考慮性的要求相遇,下雨翻雲後,有機會發出戀愛火花嗎? 對於某人來說,愛和性能是緊密相連的兩件事,在沒有形成充分的感情之前,她們不能接受對方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喜歡的你未必是性愛合拍的你,生活合拍的你性愛卻永遠對不上節奏。門當戶對的你可能不是最喜歡的你。人性在各種現實不斷的艱難挑戰中,依然不想放棄自我最深層的追求,所以才有了掙扎和探索。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你最近愛愛了嗎? 透過身體的接觸和親密互動,雙方能夠加強彼此的情感聯繫,並在心理上感到更加親近。
Thumbnail
在你的關係裡,你是否活在情緒的興奮感中,而不是活在基於現實的承諾? 對於我們當中一些強烈渴望進入關係的人,有時我們會愛上「愛」這個想法,多過於實際與我們約會的那個人。
Thumbnail
男女在關係穩定後,期望得到的感覺有很大的不同,女人感情訴求多,男人想要擁有自我,人和人之間想要保持長久的關係,相處舒適是最大的主因,今天就帶大家一起了解,男女在關係中最想得到的五個感覺。
Thumbnail
男性比女性更傾向去物化身體,男人觀看,而被凝視者會被視為缺乏自主性的「客體」,而非「個人」。異性戀男性將女性視為性對象來表現或再現,滿足性觀看者的愉悅(例如A片),而男人也從觀看中得到快感。 而女性比男性更傾向去物化親密關係,綜觀整個社會對於親密關係的描繪和想像,一直是矛盾又狹隘的。當代社會高
Thumbnail
這本書探討了人與人之間的社會連結對健康的影響,以及作者在愛情與孤獨中的個人經歷。從大腦、激素和神經可塑性的角度來分析了正向社交和負向社交對人的影響。提出了對於社會關係的看法和對愛情的反思。
Thumbnail
1、身 當然火辣激情又契合的性愛是絕對的,我們終究是人,會有七情六慾,會對於情慾的相互吸引,本來就會充滿渴望。 正視慾望並不可恥,越早體認到這件事,會避免掉很多人生/感情路上的叉路。 2、心 而對於多數人來說,撇除掉生理上的需求,在心理/精神層面有愛,是讓我們更加渴望與另一半在抱抱貼貼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