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易經包括「經」跟「傳」兩個部分內容。「經」是全書的核心,「傳」則是解釋「經」的。一般認為「經」是周文王和周公共同著的,「傳」則是後人累計並由孔子整理而成的。
是故剛柔相摩,八卦相蕩。鼓之以雷霆,潤之以風雨,日月運行,一寒一暑。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乾知大始,坤知成物。
乾以易知,坤以簡能。易則易知,簡則易從。易知則有親,易從則有功。有親則可久,有功則可大。可久則賢人之德,可大則賢人之業。易簡,而天下之理得矣;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
這一篇的意思是天下所有事物都是透過陽剛與陰柔變化產生的。八卦卦象的組合變化無常,互相推移前進,任何人都無法改變,猶如日用風雨的運行作用。四季寒暑乾坤兩道在天地中,一切萬物有了成果,開始為萬物取名,乾為男,坤為女。天地萬物無名之始,乾坤起始萬物始之有名。乾坤創始天地,萬物簡約運作行為,可親,可久,可大可小,無所不能。在道德經裡有說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常無欲,可名於小,萬物歸焉而無不為主,可名為大。聖人做事就是要如此,即可大作大為,也可小做小為,如果不做不為,將使萬物歸焉,始之為大。
舉個例子來說。君子要做聖人之道,不為己而存,那怕身無分文也要貫徹天道行之。在上位者如太陽的光照耀大地般的關照它的子民。對於有錢的人,容易賺錢的人,窮人,不會賺錢的人都要給他有謀生的能力生存下去。太陽就是這樣,高大的樹能生長,低矮的苔癬也能生存。日復一日的的生活沒有互相干預,只有依附自己讓大地更美麗更活耀,產生其他物種出來。沒有哪一個物種是特別的,一樣都會生死相隨。
再來看看現今社會,房子一直蓋的連大樹都長不起來,更不要說苔癬的生存,當這兩種物種無法生長,其他物種也就隨之纖滅,因為天地之間產生了大風雨,大風雪的變化。人類也開始難以適應生存,導致許多疾病產生,由於人類的疾病使得天地之間各類病毒復活。當人類過度強硬摧殘所有物種時;柔弱的病毒就會適時地入侵,讓其他物種生存下來。這就是天地之間剛柔並進的循環。
所以孔子主張:「可久則賢人之德,可大則賢人之業。易簡,而天下之理得矣;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如今天下無賢人之德,無賢人之業,天下無理之行,所以天下大亂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