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易經包括「經」跟「傳」兩個部分內容。「經」是全書的核心,「傳」則是解釋「經」的。一般認為「經」是周文王和周公共同著的,「傳」則是後人累計並由孔子整理而成的。
黃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取蓋諸乾、坤。
刳木為舟,剡木為揖,舟揖之利,以濟不通,致遠以利天下,蓋取諸渙。
服牛乘馬,引重致遠,以利天下,蓋取諸隨。
重門擊拆,以待暴客,蓋取諸豫。
斷木為杵,掘地為臼,白杵之利,萬民以濟,蓋取諸小過。
弦木為弧,剡木為矢,弧夫之利,以威天下,蓋取諸睽。
上古穴居而野處,後世聖人易之以宮室,上棟下宇,以待風雨,蓋取諸大壯。
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葬之中野,不封不樹,喪期無數,後世聖人易之以棺椁,改取諸大過。
上古結繩而治,後世聖人易之以書契,百官以治,萬民以察,蓋取諸夬。
本篇正是「觀象制器」的最佳寫照。
過去古法製作效法天地,乾坤,在上位者放下衣裳而治天下。發明舟船行江河;換做現今社會,要統治者放下身段治理天下。發明郵輪,快艇通行大海;郵輪船隻運送貨物,以利天下所需;發明門鎖方便出入。
接續上一章繼續說下去,現代文明,科技發展,過去古代屋葬的方式變成了所謂土葬,棺葬,以致現在火葬,水葬,樹葬等等。這些都是因應社會改變,社會現象的發生所產生的各種葬禮方式,這也是觀、天象、制做器具的作為之一。因此:「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葬之中野,不封不樹,喪期無數,後世聖人易之以棺椁,改取諸大過。」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來一件事,過去我們所做的事有很多違反天道的事,現在回頭過來所謂的樹葬,水葬、花葬,不做標記等等現象都不過是回歸自然法則而已,為什麼會有人反對這樣的葬禮?那是因為我們進入人道世界思惟太久,忘記了天道的世界,甚至無法去思維天道真正的作為是什麼?
科技始終來自人性,人性脫離不了天道,在人的世界哩,天道如何讓人們找回自己的良知作好維護天道真正的法則運行下去,這也是目前所有科學家們正在努力的方向,同時也是所以愛好地球的人道主義者所遵行的天道方向,愛民及屋,愛民及民達到世界和平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