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易經包括「經」跟「傳」兩個部分內容。「經」是全書的核心,「傳」則是解釋「經」的。一般認為「經」是周文王和周公共同著的,「傳」則是後人累計並由孔子整理而成的。
原文:
夫乾,確然示人易矣;夫坤,隤然示人簡矣。爻也者,效此者也;象也者,像此者也。爻象動乎內,吉兇見乎外。功業見乎變,聖人之情見乎辭。
天地之大德曰生,聖人之大寶曰位,何以守位?曰仁,何矣聚人?曰財。理財正辭,禁民為非,曰義。
本章有道德經第六十七章持道三寶:「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慈故能勇;儉故能廣;不敢先天下為先,故能成器。」對於慈愛萬物是天地之間的規則,節儉成大器,不以天下事物為己用。也就是說一個人過分大方浪費的同時,容易造成過分對財富的偏好,因為對於財富與權位過分的要求,使得生活奢侈無法達到簡約,由於無法節儉,這些過多的財富將從天下人手中獲得,也使得天人將所有財富視為己有,容易造成爭搶,在爭搶的同時,也會使天下大亂,故孔子說我們要效法天地,簡約,慈愛,將財富分潤給天下人一起共享。日照天,月照地,萬物皆享受日月光芒的的照拂,萬物得以生長。
接下來繼續說,既然傳是孔子寫的,以孔子的邏輯來說不會那麼地膚淺說明,想一想,孔子所處的時代和我現在所處的時代好像有一些雷同,過去封建制度,許多王公貴族為了鞏固家族的權位,利用自己的權位囊括天下財富,不懂得慈愛百姓;甚至制定很多家族規則讓百姓生活困苦,這些權貴氏族和今日的財閥家族有什麼不一樣?為了鞏固自己的家族王國,在每個國家設立資產,吸取財富,不顧當地的百姓生活困苦,經濟所需。這個天下德行產生的不祥現象,使得有錢的很有錢,一夜花費是平常百姓一年的財富;沒錢的沒錢,在路邊乞討也沒用。但是財富可以拱人,也可以傷人,因此我們的世界有了「罷工」這個名詞。這就是在上位者的德行引發出乾坤卦象的改變,讓他所得到的大業有了危機,見乎其危之感,如果還不能以此警示,接下來就是罷工效用的發生了,當罷工產生的變化,這個企業家族就可能產生的動搖,過去他所建立的偉大事業也可能一夕之間產生了變化,所以聰明的領導者,家族領導人,會立刻就針對這個「罷工」做出明確有理,合乎天道所為的決定。一個有良心的家族財閥,做的任何一件事,都不能違背天道之行,一旦遠離了天道,就有可能讓整個家族都毀了。這就是:「爻象動乎內,吉兇見乎外。功業見乎變,聖人之情見乎辭。」
什麼樣的企業家族合乎天道?無外乎德行良好的人,有仁慈心,慈愛施予他人,講誠意信用的人,符合這三個條件天下百姓都願意追隨他。這就是:「天地之大德曰生,聖人之大寶曰位,何以守位?曰仁,何矣聚人?曰財。理財正辭,禁民為非,曰義。」以上這段話值得玩味!現今社會的我們好好的琢磨琢磨自己生活上的行為,為什麼總是吸引一些讓自己賺錢又帶賽賠錢的人過來。加上道德經裡說:「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慈故能勇;儉故能廣;不敢先天下為先,故能成器。」好好玩味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