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化後地方派系的變遷與隱憂成真—讀王業立〈選舉、民主化與地方派系〉

黎胖-avatar-img
發佈於黎胖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王業立教授1998年這篇〈選舉、民主化與地方派系〉,著重分析於地方派系的緣起和運作、解嚴前國民黨與其的結盟模式,與民主化後兩者的互動、地方派系體質與運作模式的轉變,特別是1997年修憲精省後的結構性轉變,而其擔憂現象,也逐漸成真。

地方派系特性

本文首先回顧派系的誕生與特性。派系源自於日治時代的社會基礎,乃至地方自治與推行公職選舉,進而促生了與威權體制共生的地方派系。根據研究,地方派系係透過各種「關係」基礎,相互聯合以爭取政治權力的組合,雖無固定制度組織,但依靠各種政經社關係與個人半公開領導,在選舉與議會等場合活動和擴張勢力,具有在地方政治上決定或推薦人才、影響選舉與決策的功能。

國民黨以恩庇系統體制,提供地方派系區域性聯合寡佔經濟的特權,交換其忠誠,並經由制度化設計與本土精英分享政治權力,強化統治正當性,地方派系則在黨國設定的縣市鄉鎮範圍內,成長茁壯,並藉寡佔經濟維持其活動所需的龐大資源。

raw-image


所謂區域性聯合寡佔經濟,可分為政府特許的區域性獨占經濟活動(信用合作社、銀行、客運、農漁會等)、省營行庫的特權貸款、省府與地方政府的公部門採購與工程、公權力換取的經濟利益(合法的都市計畫或公共建設規劃進行土地炒作、非法行業如賭場或色情行業)。

作為根植地方的團體,地方派系本質上就是一個完整獨立的政治實體,而非中央政治勢力的分支,而地方派系的集體行動是以當地人為參與對象,外人很難介入,並以爭取公部門和準公部門資源為主。

派系基本上可分為縣市級和鄉鎮級,鄉鎮級是最小的單位,縣市級則是鄉鎮級的進一步結盟,鄉鎮級更貼近基層,但前者並非後者的下屬或地位較低,兩者係透過恩庇侍從主義相扣,依靠彼此承諾的交易內容來維持盟約。而派系的選舉動員,則依靠派系、樁腳和俗民網絡的長期經營,平時就應積極進行人際網絡的建立、鞏固以及經濟利益的分配,培養、甄選、吸納、強化甚至篩汰網絡成員與結構,選舉則是最終的成果收穫。

而為了方便操控,國民黨通常培植起碼兩個以上的多數派系,以平衡權力、方便控制,此即「雙派系主義」,而派系如越核心,則越壁壘分明,同時亦有學者指出會有行政系統「公所派」和經濟系統「農會派」的區隔。而派系選舉活動主要在推出和協調參選者、票源區隔與配票換票、派系會議強化團結和分配樁腳經費、透過經濟利益與情感訴求佈樁等。

精省前,派系競選集中於省議員、縣市首長議員、鄉鎮市長民代、農漁會幹事等職缺,前兩者又是最核心的競逐目標,當選者多為派系核心。也因解嚴前國民黨提名基本上為當選保證,所以單一席次如首長選舉,國民黨常用提名進行派系輪政,議長、首長亦是不同派系出任,以達牽制效果。而民代選舉因SNTV選制之故,本就有利派系分配席次,國民黨也藉由提名,作為操控、扶植或打壓的手段。

1977年國民黨欲大規模消滅派系、提拔黨中央人才,推行派系替代政策,然而卻在此場選舉嚴重挫敗,加上黨外乃至後續民進黨挑戰,使得國民黨轉向依賴地方派系,恩庇侍從主義開始鬆動。不過解嚴前,地方派系影響力仍僅侷限在縣市內。

解嚴後的轉變

解嚴後,跨縣市派系聯盟興起,全國性政商集團形成,黑道與派系結合,不過派系動員能力出現鬆動,國民黨因選舉仰賴派系,兩者關係遂從恩庇侍從轉為擬似水平二元結盟。此時派系政治逐漸與黑金政治掛上等號,而派系之所以往黑道、財團靠攏,乃有三個原因。

一、民進黨的挑戰,使得國民黨提名不再是當選保證,派系為保買票效果和選戰勝利,請黑道護盤助選,綁樁固票。此後道上兄弟食髓知味,並與派系逐步結合,甚至出馬參選以漂白自己,藉此作為掩護,牟取不當利益,此係後來省議員、縣市議會正副議長、鄉鎮市長、鄉鎮市代表會正副主席、農漁會總幹事等出現許多道上出身者之故。

二、經濟起飛後,有些地方派系在土地與股市飆漲中財力倍增,趁勢而起,未能跟上的地方派系則紛紛投靠財團,以免遭到淘汰。此一轉變使得地方派系搖身成為政商集團,並且不再被行政區域範圍或區域性獨占經濟活動所限制,而是跨出縣市甚至成為全國性政商集團,並透過選舉、政治獻金、認捐幕僚和辦公處所等方式滲透公部門,甚至能直通中央黨政高層。

三、國民黨高層的權力內鬥,紛紛引援基層民選政治人物奧援,具有實力跨縣市、層級串聯的全國性政商集團遭到青睞,而草根性極強的民選派系政治人物也進入中央決策體系,過往禁止的跨縣市聯盟已經在立法院、省議會出現,進行全島串聯。李登輝即藉地方基層支持,擊敗黨內政敵掌握黨機器,更在國會全面改選後推動修憲。這打破威權時代國民黨「中央—地方雙重派系結構」。

此一情形在省長選舉、總統直選更加明顯。國民黨組工會和黨部已經無能為力,全國性政商集團在輔選工作扮演的角色已取而代之,國民黨傳統的組織模式和地方派系互動模式已經徹底改變,過往恩庇體制也走向結束。

在此情形下,國民黨已經無法支配地方派系,反之,地方上的公權力機關逐漸成為地方派系的禁臠,並且逐步深入各級議會、縣市政府、立法院、公營金融機構乃至國民黨中常會,在炒股與炒地皮的過程中如入無人之境,也逐漸產生派系與民進黨結盟的情形。不過地方派系仍與國民黨有聯盟關係,若中央政權變天,仍會使地方派系和政商集團出現生存危機。

精省後派系的可能發展

精省後,因為民選職缺大幅縮減,更有鄉鎮市長官派之議,影響地方派系參選管道,將大幅影響地方政治結構,特別是在選舉和政治資源的分配,特別是省議員轉戰立委,使得「地方派系中央化」現象更加嚴重,上述地方派系、黑道大哥、政商集團紛紛進軍國會,集結起來聯手施壓、奪取行政院手上的政經資源,在歷經修憲、缺乏陽光法案的情況下,將使行政院難以抵抗

而派系和財團也會加速收編傳統地方派系,吸納區域性獨占經濟事業,另縣市級派系和鄉鎮型派系之間的關係,也會因縣市長財政權力大增的情況下有所變化。不過新型的各類選民誕生,也逐步動搖傳統地方派系的支持基礎。

作者推估,地方派系未來可能會更加往功利、自利方向演化,與財團、黑道結合,干擾地方政治的發展。也會加速傳統派系的分裂,使派系內部走上多黨化的情況。作者亦擔憂地方派系發展出的新興政經勢力,將吞噬台灣人辛苦奮鬥出來的政經成果,由基層往中央的黑金派系勢力,為台灣的未來覆蓋上層層烏雲。

讀後感

一、 驚訝於曾有過議論廢除鄉鎮市選舉的提案。

二、作者在1998年本文敘述的現象與擔憂,在2024年的國會亂象一覽無遺,未來會如何,或許仍看民眾2025年所做的決定。

內容總結
書評
5
/5
書評書介、史普文章、影評隨感、政治時評。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從鄉民愛在網路提的「關狗籠」,到近日竹聯幫人物過世,政治人物擔任治喪委員會成員一事,引起議論,高永光教授這篇〈台北縣地方派系與黑道互動模式之研究〉,以台北縣為例探討地方派系、政治選舉、黑道三者之間的關係。
5/5書評
1983年國民黨為了對抗海外台獨揭露台灣在二二八事件所受的創傷以及台灣民族主義,島內黨外人士亦提出二二八紀念日的主張,國安局結合黨政軍警情治新聞駐外單位等聯手推動「拂塵專案」,應對國內外變遷,企圖以學術詮釋的權威模式,塑造與過往不同的官方論述,主導二二八的歷史解釋。
5/5書評
威權時代,國民黨在各縣市均以「雙派系主義」扶植地方派系,在地方輪流執政以利掌控,全縣型的派系在民主化、都市化與經濟發展下,有些走向消亡、碎片化、山頭化,有些則仍然保持一定的強盛,台中縣紅黑派即為典型案例。本篇論文介紹了台中縣的派系起源、變化與發展。
宗族、宗親會等組織在台灣地方政治上佔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力,因此成為選舉兵家必爭之地,金門大學劉佩怡教授這篇〈宗族、宗親會與選舉動員〉,以大姓、宗親會與選舉最密切的桃園縣為例,分析兩者之間的關係,作為理解地方政治的一個切入點
民主化以後,國民黨與地方派系作出變化,在農會等傳統把持的地方進行改變,以試圖持續控制相關人民團體,以抵抗民進黨的挑戰,這篇論文以2017年台中農會改選的大雅、潭子區農會做為案例,認為「農會經營績效」及「內部權力平衡」兩點,是地方派系能夠守住農會,而民進黨為何無法攻下農會的兩大原因。
5/5書評
除了政治學派系政治研究的意義外,台灣地方派系的出現反應了台灣社會的什麼特質?應該怎麼看待與解讀?起源與內容演變為何?又是怎麼定義與互動的?是否光靠「恩庇侍從」就可以說明呢?陳介玄教授30年前這篇研究論文,仍舊是理解此一主題的經典。
5/5書評
從鄉民愛在網路提的「關狗籠」,到近日竹聯幫人物過世,政治人物擔任治喪委員會成員一事,引起議論,高永光教授這篇〈台北縣地方派系與黑道互動模式之研究〉,以台北縣為例探討地方派系、政治選舉、黑道三者之間的關係。
5/5書評
1983年國民黨為了對抗海外台獨揭露台灣在二二八事件所受的創傷以及台灣民族主義,島內黨外人士亦提出二二八紀念日的主張,國安局結合黨政軍警情治新聞駐外單位等聯手推動「拂塵專案」,應對國內外變遷,企圖以學術詮釋的權威模式,塑造與過往不同的官方論述,主導二二八的歷史解釋。
5/5書評
威權時代,國民黨在各縣市均以「雙派系主義」扶植地方派系,在地方輪流執政以利掌控,全縣型的派系在民主化、都市化與經濟發展下,有些走向消亡、碎片化、山頭化,有些則仍然保持一定的強盛,台中縣紅黑派即為典型案例。本篇論文介紹了台中縣的派系起源、變化與發展。
宗族、宗親會等組織在台灣地方政治上佔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力,因此成為選舉兵家必爭之地,金門大學劉佩怡教授這篇〈宗族、宗親會與選舉動員〉,以大姓、宗親會與選舉最密切的桃園縣為例,分析兩者之間的關係,作為理解地方政治的一個切入點
民主化以後,國民黨與地方派系作出變化,在農會等傳統把持的地方進行改變,以試圖持續控制相關人民團體,以抵抗民進黨的挑戰,這篇論文以2017年台中農會改選的大雅、潭子區農會做為案例,認為「農會經營績效」及「內部權力平衡」兩點,是地方派系能夠守住農會,而民進黨為何無法攻下農會的兩大原因。
5/5書評
除了政治學派系政治研究的意義外,台灣地方派系的出現反應了台灣社會的什麼特質?應該怎麼看待與解讀?起源與內容演變為何?又是怎麼定義與互動的?是否光靠「恩庇侍從」就可以說明呢?陳介玄教授30年前這篇研究論文,仍舊是理解此一主題的經典。
5/5書評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日本自民黨派系醜聞涉及政治資金、派系糾紛和政治危機。涉及多名自民黨高層和國會議員,引發了政治危機。以首相岸田的決斷為主,探討派系的角色和功能,並針對派系政治資助討論防止再次發生的措施。這次事件引發了在野黨與民眾的強烈反彈和嚴重影響到政府的支持率。
Thumbnail
也談選舉——憂民仁愛政治之民主素質的可能
Thumbnail
選後來看這本書,格外有既視感。所謂的第三勢力居然是TMD,時代力量跟小歐緊追在後,選至上的設計讓政治變得更利益分贓,但究竟是怎麼回事,以及詳細的運作可能的情況如何,這本書都給出了初步的洞見。 空戰的興起和社群的經營是現下不得不的走向,政治人物紛紛經營起社群,政府機關也猛追各種聲量。實際上達成什麼,
Thumbnail
每次選舉都是對於社會的一場割裂,逼迫我們走出同溫層,面對這個多面向、多層次的世界,體認原來自己的「陣營」如此的狹隘又脆弱。直面結果的撕裂,也讓我對於民主制度有一些思考。
Thumbnail
資深記者John Judis 和智庫政治學者Ruy Teixeira合著的好書《民主黨人去哪兒了》 精采的回顧了小羅斯福總統在二戰前構築的新政選民聯盟如何因為政黨的另一支腳-執政聯盟和影子政黨選擇的政策路線和選民聯盟的工人階級越來越疏離而讓民主黨的支持者結構出現換血,換進來的新成員是什麽人?
Thumbnail
2005/12/20 清廉、民主、獨立是民主進步黨永續經營的三大法寶,三者的關係應該是相互支持而非割裂互斥。黨人其實大可不必為「新民進黨」運動的內涵苦思冥想。當國民黨通過期中考,我們不希望民進黨還有吃一科、補兩科的僥倖心理。如果民進黨繼續接班大風吹的歹戲,兩年後被逐出歷史考場才真是個迫切的危機。
Thumbnail
2005/11/12 未來中國基層若出現競爭性體制,在九二共識屋頂下,國民黨完全有可能成為對岸唯一能接受、大陸民眾會寄望的兩黨制試點候選者。兩岸國際代表權競爭,也可能協商出互不奪取對方館處的默契,使收買外交和軍備競賽降溫。黨人萬不可妄自菲薄,只談生意經,休灰了志氣。需知考試尚未結束,民國仍須努力。
Thumbnail
1997/0804 憲改中的制度改革以提昇效率為目的,完成中央政府權力之集中,地方機關精簡無可免將導致中央權責與機制的肥大。其次為改革過程中以發展競爭力和各種獎勵、交換為名的政商網絡的密結重組。其三為憲改黨派互動中醞釀的政黨重組,以共享新體制下龐大的政經資源。
Thumbnail
1993/9/5 對於在國會擁有席次的諸小黨,筆者希望它們不要再走上「個人扈從黨」的死路,也不要變成「明星俱樂部」或「口才班」。儘管目前天下不歸楊,則歸墨、儘管大氣候的籠罩下前景多艱、但筆者要再重複的是,如果小黨能善盡維持理想、教育群眾的職責,則歷史將給予其公正的評價。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日本自民黨派系醜聞涉及政治資金、派系糾紛和政治危機。涉及多名自民黨高層和國會議員,引發了政治危機。以首相岸田的決斷為主,探討派系的角色和功能,並針對派系政治資助討論防止再次發生的措施。這次事件引發了在野黨與民眾的強烈反彈和嚴重影響到政府的支持率。
Thumbnail
也談選舉——憂民仁愛政治之民主素質的可能
Thumbnail
選後來看這本書,格外有既視感。所謂的第三勢力居然是TMD,時代力量跟小歐緊追在後,選至上的設計讓政治變得更利益分贓,但究竟是怎麼回事,以及詳細的運作可能的情況如何,這本書都給出了初步的洞見。 空戰的興起和社群的經營是現下不得不的走向,政治人物紛紛經營起社群,政府機關也猛追各種聲量。實際上達成什麼,
Thumbnail
每次選舉都是對於社會的一場割裂,逼迫我們走出同溫層,面對這個多面向、多層次的世界,體認原來自己的「陣營」如此的狹隘又脆弱。直面結果的撕裂,也讓我對於民主制度有一些思考。
Thumbnail
資深記者John Judis 和智庫政治學者Ruy Teixeira合著的好書《民主黨人去哪兒了》 精采的回顧了小羅斯福總統在二戰前構築的新政選民聯盟如何因為政黨的另一支腳-執政聯盟和影子政黨選擇的政策路線和選民聯盟的工人階級越來越疏離而讓民主黨的支持者結構出現換血,換進來的新成員是什麽人?
Thumbnail
2005/12/20 清廉、民主、獨立是民主進步黨永續經營的三大法寶,三者的關係應該是相互支持而非割裂互斥。黨人其實大可不必為「新民進黨」運動的內涵苦思冥想。當國民黨通過期中考,我們不希望民進黨還有吃一科、補兩科的僥倖心理。如果民進黨繼續接班大風吹的歹戲,兩年後被逐出歷史考場才真是個迫切的危機。
Thumbnail
2005/11/12 未來中國基層若出現競爭性體制,在九二共識屋頂下,國民黨完全有可能成為對岸唯一能接受、大陸民眾會寄望的兩黨制試點候選者。兩岸國際代表權競爭,也可能協商出互不奪取對方館處的默契,使收買外交和軍備競賽降溫。黨人萬不可妄自菲薄,只談生意經,休灰了志氣。需知考試尚未結束,民國仍須努力。
Thumbnail
1997/0804 憲改中的制度改革以提昇效率為目的,完成中央政府權力之集中,地方機關精簡無可免將導致中央權責與機制的肥大。其次為改革過程中以發展競爭力和各種獎勵、交換為名的政商網絡的密結重組。其三為憲改黨派互動中醞釀的政黨重組,以共享新體制下龐大的政經資源。
Thumbnail
1993/9/5 對於在國會擁有席次的諸小黨,筆者希望它們不要再走上「個人扈從黨」的死路,也不要變成「明星俱樂部」或「口才班」。儘管目前天下不歸楊,則歸墨、儘管大氣候的籠罩下前景多艱、但筆者要再重複的是,如果小黨能善盡維持理想、教育群眾的職責,則歷史將給予其公正的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