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上下班的通勤時間,Rika滑手機瀏覽社群動態。經常看到朋友在社群上分享自己斜槓後財富自由的生活——或者數位遊牧坐在咖啡廳裡悠閒地用筆電工作,不僅收入不錯,還擁有自由彈性的生活方式。這樣的場景,讓Rika心生嚮往,也開始思考自己的未來。
身邊的朋友們陸續經營個人品牌,有人經營網拍賺了不少外快,有人成為自媒體人,甚至還有朋友因為個人品牌表現亮眼,乾脆辭職創業。看到這些「成功案例」,Rika忍不住羨慕,開始自問:「難道我的收入和成就只能靠這份工作嗎?大家都在發展斜槓,我是不是也該趕快跟上?」
帶著這份期待,他開始行動,利用下班和週末時間嘗試經營個人品牌,希望複製網紅的成功模式。然而,理想與現實之間總是存在落差。剛開始,他充滿幹勁,但沒過多久,問題逐漸浮現——
- 時間壓力:白天在公司忙碌一整天,晚上與週末還得處理副業事務,結果每天熬夜,導致上班時精神不濟、效率下降。
- 精力分配:下班後本應是放鬆的時間,卻被斜槓工作填滿,讓他身心俱疲,甚至無法真正休息。
- 角色衝突:副業開始影響他的本業表現,讓主管察覺到他工作專注度下降,使他陷入兩難。
幾個月下來,Rika感到疲憊不堪。他不禁疑惑:「為什麼朋友的成功看起來那麼輕鬆愜意,而我卻覺得這麼辛苦?是不是我不夠努力,還是我根本不適合經營個人品牌?」
其實,Rika的困境並非個案。許多上班族在發展斜槓時,都會陷入類似的焦慮。我們往往被社群媒體上的成功故事吸引,卻忽略了背後的挑戰與努力。
這是我根據許多來訪者的分享所改編的故事,但你是否覺得熟悉呢?
Rika的經歷揭示了兩大核心問題:
- 容易被他人的成功影響,而忽略自身的狀況與需求。
- 本業與副業產生衝突,導致心理壓力增加、工作效率下降。
那麼,該如何避免盲目跟風,找到適合自己的發展節奏呢?
為什麼我們容易被「別人的成功」影響?
Rika 之所以毅然投入斜槓,很大程度上來自於對朋友成功的羨慕與模仿衝動。當缺乏客觀標準時,我們往往會以他人作為衡量自身的尺度。人們會進行向上比較(拿自己和更成功或更優秀的人比),希望藉此激勵自己進步。然而,如果比較的對象過於理想化,或我們無法獲得成功的完整脈絡,就可能適得其反。
更仔細的來說:
1. 社群媒體讓我們只看到「高光時刻」
Rika 會決定開始經營個人品牌,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朋友的成功刺激了他的比較心理。但他忽略了一個關鍵點——那些看似輕鬆成功的朋友,背後可能經歷了多年累積與無數次失敗,而這些過程並不會被放上社群媒體。
我們經常在社群上看到:「我靠經營個人品牌,每月額外收入六位數!」但卻很少有人會分享:「其實我每天凌晨兩點還在趕稿,這半年來幾乎沒休息過。」這讓人產生錯覺:別人斜槓好像很順利,我如果沒有跟上,是不是代表自己太落後?
但事實是,經營個人品牌並不是「開始就能賺錢」的快速通道,而是長期積累與不斷調整的結果。
👉 給你的建議:與其焦慮別人的成功,不如問問自己:「這件事是我真的想做的嗎?還是只是因為害怕落後?」
2. 內在動機 vs. 外在動機——你真的適合這條路嗎?
從心理學角度來看,這涉及到外在動機與內在動機的差別。
當 Rika 因羨慕朋友的成功而投入經營個人品牌,他的驅動力主要來自外在動機(例如獲得收入、社會認可)。然而,研究指出,外在動機如果沒有足夠的即時回報,熱情很容易消失。換句話說,如果 Rika 的目標只是為了賺錢或證明自己,那麼當短期內看不到明顯成效,他很可能就會感到失望,甚至放棄。
相反的,內在動機是指一個人發自內心地熱愛這件事,能夠從過程中獲得滿足與成就感。當一個人因興趣投入經營個人品牌,即使短期內沒有顯著回報,他依然願意持續努力,並能從中獲得成長。
👉 給你的建議:在開始斜槓前,先問問自己:「我是真的熱愛這件事,還是只是被社群媒體上的成功故事影響?」
3. 盲目追逐他人腳步,可能讓你誤入歧途
Rika 最初投入經營個人品牌的動機,混雜著對他人成功的羨慕(外在動機)與對自身興趣的探索(內在動機)。但在壓力與疲憊之下,外在動機帶來的浮躁心理可能佔了上風——他急於看到成果來證明自己不輸給他人,卻忽略了自己是否真的熱愛這條路。
這也是許多人誤入斜槓歧途的原因——為了追趕別人的腳步,而勉強自己走上一條可能並不適合的路。
本業 VS. 副業:如何避免精力透支?
1. 角色切換的壓力
白天是公司員工,晚上是副業創業者,這種「雙重身份」帶來的挑戰,比想像中大得多。
人類的專注力是有限的,當我們長時間在不同角色間來回切換,大腦需要重新適應,這會導致認知負荷過重、注意力下降、決策疲勞,最終影響效率。
很多人開始副業後,發現自己無法全心投入本業,工作表現下降,甚至影響原本的升遷機會。
👉 給你的建議:果你的副業已經影響到本業,那可能代表你的時間規劃需要調整。試試這些方法:
- 固定「副業時段」,讓大腦有明確的界線,比如:「每天晚上 8:00-10:00 是副業時間,其餘時間不碰副業。」
- 避免角色重疊,不要在上班時偷看副業進度,也不要在副業時間處理公事,保持清晰的界限,讓自己專注。
2. 習慣養成比意志力更重要
很多人開始副業時充滿熱情,但過了一陣子,開始覺得累、懶得做,最後不了了之。
這其實不是你不夠努力,而是因為你沒有建立長期可持續的習慣。
《原子習慣》的作者詹姆斯·克利爾提到:「真正的自律,不是靠意志力硬撐,而是靠環境設計與習慣堆疊。」
👉給你的建議:
- 讓副業變成習慣的一部分——例如:「每次下班回家後,先寫 10 分鐘部落格文章。」
- 從小目標開始,避免壓力過大——如果你想經營 YouTube,不要一開始就要求自己「每週剪輯 3 支影片」,而是先從「每週拍一支短片」開始,逐步增加難度。
- 找到你的「心流時刻」——如果你發現某些副業內容讓你全神貫注、時間一晃就過去,這代表你進入了「心流狀態」,這種工作模式能讓你更有成就感,也更容易持續下去。
結語:斜槓不該是壓力,而是成長的機會
如果你的副業讓你感到壓力大、影響本業、失去熱情,那麼,也許現在不是最佳的時機。
但如果你真的找到一件自己熱愛的事情,即使沒有立即的回報,仍然願意投入,那麼你就有更高的機率,把副業變成長期的成長機會。
你適合開始副業嗎?一起找到答案!
如果你正在思考是否該發展副業,或是已經開始卻覺得壓力大、不知道如何調整,我可以幫助你釐清方向!
我提供 20 分鐘免費職涯諮詢,幫助你找到最適合的應對策略! 立即預約,讓我們一起找到你的最佳職場發展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