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形經營者(六十四)與敵共存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與經銷品牌上游重新形塑的雙邊關係,幾乎可以確定,那和我的上一次歐洲行有直接關係。我向他們的最高層揭露了他們員工在市場的離譜作為,最重要的是,我的訴求有機會得到接納。因而,原廠總公司高層勢必做了完整的調查,應該也驗證了我的各項指控,因而有了後來的大幅度政策修正。


從已經發生的表面狀態來看,它是產生了「糾錯」的成效。但是,整件事有關源自「人」的因素部份,去職的是位階較低的大洋洲經理,而不是核心的那位人士。所以,嚴格說來,事件的處理,截至當時為止,只是「治標不治本」。


雖然世事很難盡如人意,但這次兩家公司兩位非直接經營人士,透過「秘密外交斡旋」取得了機緣,讓相互的資源沒有進一步掣肘對方,互相抵消,其實是相互利益的有力維護。但是病根並未清除,何時死灰復燃,捲土重來,相信只是時間問題。


但是,以正向思維的視角,作為市場的主力經銷商,我們是獲得了喘息的機會,理當加速奮力圖強。理由非常簡單,上游品牌的市場經銷工作,仍然在「印太區域中心」的職權範圍內,我們並沒有因此獲得一件刀槍不入的「金鐘罩」。新加坡還會找機會對我們下手,除非我那位「老朋友」選擇離開集團。


我們在生意上所遭遇的磨難,很諷刺的,竟然是起因於原廠特定兩位經理的個人恩怨。也正因動機是來自「個人」,而且其所為與他們服務公司的利益相違背,我也才有機會動用資源,力挽狂瀾。如果那一次的危機是基於原廠利益考慮,循正規的途徑發動,那麼,所形成的政策改變,其獲得解套的困難度怕是沒法相提並論了。


總之,生意上下游的位階先不談,原廠和我們經銷商都在為各自公司的最大利益服務,這是天經地義的。就以生意的本質來思考,「幫人提皮包」,經營他人品牌的生意,自始至終都存在著重大隱憂。也就是說,經銷商和原廠本身就非系出同門,長久以往,只要時機成熟,原廠都會針對某特定市場,進一步取而代之,放進去自家資源,以自身品牌形象經營具潛力的市場。


因此,原廠主要考慮的重點,是何時為正確的時間點,可促使他們獲得自家利益的最大化?到達那個「坎」的時刻,就會是我們這類生意的末日。


當然,如何轉換該品牌在前緣的「市場存在」(Market Presence),或是通路的「直銷口」 (Outlet)型態, 那又是另一面向的商業技能。


我們認定的當時「敵人」,也就是通路負責的新加坡分支機構,我們的底層思維並沒有錯,因為他們的一切作為都危害我方利益。反觀對方,他的設法轉型也屬職責所在,只是選擇的時間點並不理想。此外,他採用的方式也不符合他們品牌的根本利益,其中一個因素是,他們本身當時的能力是遠遠不夠的。


在他們還沒有掌控市場的能力之前,貿然削弱他們長久,且忠誠經銷夥伴的生存能力,此舉形同「殺雞取卵」,是他們的圖謀最終失敗的根本原因。我們除了抓對時間點順利反攻的幸運以外,他們一連串的「錯誤」也給我們很大的助力。我們的「敵人」在用人、在策略、在鬧事的時間點上,都是錯誤的決策,那也是我們的幸運。換成另一個更具謀略的「指揮官」,相信結果一定大不相同。


總的說來,原廠就是我們公司與生俱來的「敵人」,他們的存在就和市場上一直存在的競爭對手一樣,「敵人」一直都在。至於,「敵人」怎麼出招,我們當然在意。但我們更應該在意的,我們在創造營收,養活全公司的同時,是否培養出足夠的生存能力,頂得住下一波的殘酷競爭呢?


不久之前的那一次,新加坡人員準備來澳洲,意圖當面撕毀幾十年歷史的獨家授權協議。以當時公司的能力狀況,其實是會對我們產生致命一擊的。那一次幸運得以轉圜,我相信,下一次不會再有起死回生的機會。這是我明確告訴公司經營團隊的。


我用千年前羅馬帝國極盛之後的滅亡,和當代以色列敵對國家環伺的強盛對比,說明「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敵對勢力的存在是無法迴避的現實,我們和互搶大餅的競爭品牌都可以共存,和「競合關係」兼具的通路上家為什麼就不能共存?


在這一次大風浪來襲之前,我「買」來的這個生意團隊從沒有過存亡的危機意識。即便和原廠的互動和鬥爭,也是帶著幾十年歷史的驕傲感,鄙視新加坡年輕團隊可能帶給我們滅頂之災的能力,以致走到了完全無法回頭的地步,像極了羅馬帝國的滅亡前景象。


經過這一次的震撼,尤其公司總經理和我,一個幕前,一個幕後的緊密合作,得以化險為夷。但這是一個全新的開始,總經理必須銜我之命,在公司的營運平台,更努力執行既定的行銷政策,而且還要加快腳步。因為,若干年後再來一波衝擊,如果我們只能拿出銷售的表現,而這產品仍然佔比絕對多數,也是我們的要害,我估計我們可能會挺不過去。


我還是主張,我們必須和時間賽跑,我們應該珍惜我們面對的競爭環境,發憤圖強。我們必須贏過體制內和體制外的對手,更重要的,我們必須比過去的我們更強,才能獲得可持續成長的生意環境。



正如同我向經營團隊一再重述的,我們的競爭對手不是別人,而是自己。我們能否變強,能否保障自身的未來,完全「操之在我」。




註:所謂的「敵人」,泛指利益和我方相衝突的盟友或是競爭對手。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安立格的沙龍
229會員
233內容數
候鳥歸來,歷盡滄桑,回首憶往: [職海浮沉--雲層裡的風暴]早期職場點滴實錄。 [陪伴孩子的童年]放棄職涯升遷,陪伴孩子童年。 [隱形經營者]澳洲經商實錄。 [異樣思維的激盪]冷眼旁觀評論,針貶時弊。 [安立格散文集錦]天馬星空,文藝創作。 [短歌天涯路]心理,感知,哲學薈萃。 [獅子山下煙雲]香江記憶,回首前塵。
安立格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3/29
我接手這兩家同名的紐澳公司已經六年多,儘管期間歷經多次波折,我仍然在不受公司日常瑣碎事務影響的情況下,無日不在為了公司的轉型而努力。 目標始終不變,就是在和原廠的雙邊關係上,維持最高的影響力,同時努力走出我們自己的路,避免公司未來的命運操控在原廠手上。我們必須盡快擴大其他產品線路的生意,進入更
Thumbnail
2025/03/29
我接手這兩家同名的紐澳公司已經六年多,儘管期間歷經多次波折,我仍然在不受公司日常瑣碎事務影響的情況下,無日不在為了公司的轉型而努力。 目標始終不變,就是在和原廠的雙邊關係上,維持最高的影響力,同時努力走出我們自己的路,避免公司未來的命運操控在原廠手上。我們必須盡快擴大其他產品線路的生意,進入更
Thumbnail
2025/03/11
在澳洲創業之前,為洋人公司打工長達十七年。原來自以為很了解洋人文化,特別是歐系國家的職場,應該游刃有餘、應付自如才是。 沒想到,想像和現實的差距真的很大,尤其像澳洲那樣的經濟體,既屬於發達國家,卻又在濃濃的「社會福利國家」樣態下運作。職場文化確實和我熟悉的一般工業發達國家差異頗大,也是我頭一遭
Thumbnail
2025/03/11
在澳洲創業之前,為洋人公司打工長達十七年。原來自以為很了解洋人文化,特別是歐系國家的職場,應該游刃有餘、應付自如才是。 沒想到,想像和現實的差距真的很大,尤其像澳洲那樣的經濟體,既屬於發達國家,卻又在濃濃的「社會福利國家」樣態下運作。職場文化確實和我熟悉的一般工業發達國家差異頗大,也是我頭一遭
Thumbnail
2025/03/09
接近二十年的職場經驗,從最開始,商業技能的學習,到有能力獨立作業、聽命行事、使命必達,絕大多數都是「勞力」的。當然也是要動腦思考,但也只是為了把事情做得好,做得快,以便有好表現。 成為經理人之後,事實的需要,也有幸經過多位前輩的指點,逐步由付出「勞力」的工作,轉型成了絕大部份「勞心」的工作型態
Thumbnail
2025/03/09
接近二十年的職場經驗,從最開始,商業技能的學習,到有能力獨立作業、聽命行事、使命必達,絕大多數都是「勞力」的。當然也是要動腦思考,但也只是為了把事情做得好,做得快,以便有好表現。 成為經理人之後,事實的需要,也有幸經過多位前輩的指點,逐步由付出「勞力」的工作,轉型成了絕大部份「勞心」的工作型態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品牌策略決策 1.產品線延伸:在既有的品牌,既有的產品線裡推出新的口味、顏色、款式、包裝容量,以及新配方。 2.品牌延伸:在既有的品牌,推出不同的產品線。 3.多品牌:在既有的產品線裡,推出新品牌。 4.新品牌:新的產品,新的品牌。
Thumbnail
品牌策略決策 1.產品線延伸:在既有的品牌,既有的產品線裡推出新的口味、顏色、款式、包裝容量,以及新配方。 2.品牌延伸:在既有的品牌,推出不同的產品線。 3.多品牌:在既有的產品線裡,推出新品牌。 4.新品牌:新的產品,新的品牌。
Thumbnail
最近公司的品牌主力產品因為需求飽和的關係,在後疫情時代,營收慢慢下降,管理階層有感再不做點事,產品就完蛋了! 產品銷量下滑,老闆就檢討產品,從什麼角度檢討?最簡單粗暴的方式就是降成本。 第一要務,先砍高階創新機種。 第二階段,檢視生產工廠,從inhouse轉外包廠。 第三步驟,產品不附加任何
Thumbnail
最近公司的品牌主力產品因為需求飽和的關係,在後疫情時代,營收慢慢下降,管理階層有感再不做點事,產品就完蛋了! 產品銷量下滑,老闆就檢討產品,從什麼角度檢討?最簡單粗暴的方式就是降成本。 第一要務,先砍高階創新機種。 第二階段,檢視生產工廠,從inhouse轉外包廠。 第三步驟,產品不附加任何
Thumbnail
經營環境 一、競爭:是你的「產品」和「服務」再競爭。 幫底下的每一個層級(第一線人員)把客戶服務做到最好。 高層能為部屬做甚麼? 1.擴大營運,創造規模效益:用較低的成本把產品或服務送到客戶手上。 2.提供經驗,創造累積效益:可用遠比新事業自己建立的品牌還低的成本,為這個新品牌加分。 
Thumbnail
經營環境 一、競爭:是你的「產品」和「服務」再競爭。 幫底下的每一個層級(第一線人員)把客戶服務做到最好。 高層能為部屬做甚麼? 1.擴大營運,創造規模效益:用較低的成本把產品或服務送到客戶手上。 2.提供經驗,創造累積效益:可用遠比新事業自己建立的品牌還低的成本,為這個新品牌加分。 
Thumbnail
以銷售解決方案為目標的網路軟體業務們
Thumbnail
以銷售解決方案為目標的網路軟體業務們
Thumbnail
【記得動動手,按一下右邊欄位〔追蹤〕&〔讚〕作為小小的鼓勵】 每幾年要開除一定比例墊底的客戶 上個月一篇文章寫到,要每年檢視每個區域、國家,甚至每間代理商的營收,對比國際經濟狀況,對比出那些代理商是真的有正面的貢獻。 如果更細一點的,還要分析該代理商過去銷售的產品品項,進行多方對比找出身為
Thumbnail
【記得動動手,按一下右邊欄位〔追蹤〕&〔讚〕作為小小的鼓勵】 每幾年要開除一定比例墊底的客戶 上個月一篇文章寫到,要每年檢視每個區域、國家,甚至每間代理商的營收,對比國際經濟狀況,對比出那些代理商是真的有正面的貢獻。 如果更細一點的,還要分析該代理商過去銷售的產品品項,進行多方對比找出身為
Thumbnail
個人品牌與企業合作策略是指個人品牌與企業之間建立合作關係, 通過跨界合作和共同推廣活動來實現雙方的共贏。 這種策略可以幫助個人品牌擴大影響力, 提高知名度, 同時也能讓企業借助個人品牌的形象和聲譽來增加品牌價值和吸引目標受眾。 這種策略不僅局限於同一產業, 而是將不同領域的個人品牌和企業聯合起來,
Thumbnail
個人品牌與企業合作策略是指個人品牌與企業之間建立合作關係, 通過跨界合作和共同推廣活動來實現雙方的共贏。 這種策略可以幫助個人品牌擴大影響力, 提高知名度, 同時也能讓企業借助個人品牌的形象和聲譽來增加品牌價值和吸引目標受眾。 這種策略不僅局限於同一產業, 而是將不同領域的個人品牌和企業聯合起來,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