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咖啡,一開始我是為了減肥才喝的。過去晨跑時,總覺得先來一杯黑咖啡可以提高代謝,讓跑步事半功倍。後來,隨著年紀增長,咖啡從減肥工具變成生活必需品,口味也從拿鐵的濃醇順口,轉向黑咖啡的單純俐落。果然,過來人說得沒錯——到了某個歲數,簡單的就是最好的。雖然說,有時候還是會想裝作自己沒有歲數這回事啦!
即使後來沒有繼續晨跑的習慣,黑咖啡依然是開啟一天工作的儀式。可能是安慰自己「代謝還能再提高一點」,又或是順便洗滌一下腸胃(這部分大家可以自行查閱咖啡的功效)。對我來說,讓吞進身體的東西都能發揮價值才是王道。但經過這十幾年的辦公室生活,我慢慢發現——咖啡不只是身體的燃料,更是一種心理上的緩衝。
我們很多時候一進辦公室,就像機器一樣直接進入「啟動模式」。對我來說,這有時候其實很緊繃。尤其當我換到現在的職位後,更是習慣一早就火力全開,覺得這樣能提高效率,提早完成工作。
但後來發現,這種「一開機就狂轉」的模式,並沒有讓壓力減少,反而讓焦慮增加,甚至影響睡眠。直到某天,我在一篇探討教師工作壓力的文章裡看到:「上班前的緩衝,能讓人對一整天的工作更有掌控感」。
後來,跟好姐妹聊天時,她也提醒我:「喝咖啡本身不是問題,但如果呼嚕嚕灌完就立刻開工,這樣真的有享受到它的存在嗎?與其急著開始,事情不一定能馬上處理完,甚至可能處理不好,不如先緩衝一下,讓自己慢慢進入狀態,反而能做得更順。」
這讓我開始意識到:喝咖啡,不只是喝,而是給自己一個過渡的時間,讓心態慢慢進入工作狀態,而不是直接跳進去溺水。
於是,我開始調整自己的晨間步調。
沖一杯咖啡,看著學生整理環境,我先坐下來,開啟電腦,但不急著開始工作。慢慢地啜飲著咖啡,一邊打開視窗、程式,看看桌面上的待辦事項,但不急著馬上處理。這段時間,我先確認自己的狀態,讓腦袋適應今天的節奏。
等到同事們陸續進辦公室,大家隨口閒聊幾句,這時候,我才真的進入工作模式。
這杯咖啡,不只是喝進去讓身體醒過來,而是讓自己的心情先找到落點。以前的我,總覺得工作一開始就要衝到最高點,但後來發現——事情永遠做不完,而當你累了、煩了、焦慮了,反而更容易出錯、忘東忘西。
當然,喝完這杯咖啡後,該上的課、該處理的事還是得處理。日常工作中,難免要面對學生、同事、行政事務的各種需求,所以即使是短短幾分鐘的 Me Time,對我來說都很珍貴。
有時候,我會覺得「這樣是不是太奢侈了?工作時間不是該全力以赴嗎?」但後來想想,工作這麼難,人生這麼苦,至少吃吃喝喝這件事,別對自己太苛刻吧!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上工步調,但如果你也覺得一進辦公室就滿滿壓力,不如給自己幾分鐘的喘息。人生已經夠難了,工作也沒那麼容易,至少——讓咖啡帶來的快樂,不要被工作偷走!
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