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的王國X海盜戰記的虛實之間:克努特,烏特雷德終結者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raw-image


克努特是十一世紀的北海帝國大王,也出現於日本維京漫畫《海盜戰記》中。「貝班堡的烏特雷德」則是英國歷史影集「最後的王國」的虛構人物,是九世紀被維京人養大的英格蘭貴族,以及阿爾弗雷德大王的,嗯,「愛將」(語焉不詳)

raw-image


兩者看來毫無關係——烏特雷德還根本不是真人。

不過事實上,烏特雷德就是死在克努特手下的。

「貝班堡的烏特雷德」雖然並不是史實人物,卻是借鑑歷史人物創造出來的。他的原型是十一世紀的英格蘭北部大貴族,「班堡」的烏特雷德(也是原作小說作者的祖先)。除了沒被維京人養大外,經歷也與劇作中的烏特雷德高度重疊。

在克努特大王的父親,史文國王入侵英格蘭時,英格蘭北部首當其衝。於是烏特雷德等不少大貴族就放下武器,做了帶投大哥,變成史文的臣子。

雖然看起來很遜,不過這些大貴族與遠在南方的英格蘭國王間,是「效忠/保護」間的利益交換。在當時英格蘭無力好好應付維京大入侵的當口,貴族為了自己和領民的利益轉換陣營不算奇怪。

不料投誠沒多久,史文國王就過世了。丹麥的維京大軍撤退。烏特雷德等人再次轉換陣營,重新變成英格蘭國王的封臣。

風雲變色的是,還沒多少時候,維京大軍在克努特的率領下捲土重來。這一次北方貴族再次當了帶投大哥,但結果就不如人意了。在克努特的命令下,「班堡」的烏特雷德被處死。

這樣一看,乍看下史實上的烏特雷德有點不夠英雄好漢,不過電視劇的烏特雷德儘管勇猛而得人心,但在上位者眼裡也是不斷轉換陣營的變色龍。如果九世紀烏特雷德也載入史蹟,大概也會讓後世讀史的人覺得不夠英雄好漢吧(?)


資料來源:

Timothy Bolton, "Cnut the Great"


熱帶島嶼人的部落格。內容以語言、歷史以及語言學習技法為主。歡迎支持、訂閱或付費贊助,謝謝!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在維京漫畫《海盜戰記》(Vinland Saga)中,維京人間有一個驍勇善戰、人高馬大的維京首領,「大個子」托魯克爾(Thorkell the Tall)。漫畫中的托魯克爾是個純粹愛好爭鬥的戰爭狂,但性格純粹,在維京人中享有崇高的聲望。當丹麥軍隊圍攻倫敦時,他反而戰在英格蘭的陣營,將他們擊退。 那
當丹麥的維京大軍在十一世紀初侵略英格蘭時,儘管戰士們應該多半崇拜北歐諸神,深信戰死後可以前往瓦爾哈拉,但領頭的丹麥國王們不同:他們早已接受基督宗教的教誨。 至遲在十世紀中期,丹麥國王「藍牙」哈拉爾(Harald the bluetooth)的時代,哈拉爾國王個人,就已受洗成為基督徒。不只如此,
在維京漫畫《海盜戰記》中前期,少年時代的克努特王子是很重要的角色。作者將他描繪成謹慎怕生、愛好和平的男孩。因為相貌太漂亮,常常被維京戰士取笑是「公主」。他被迫埋葬自己的真實自我、不得不成為維京人的王者,也是前期很精彩的段落。那麼,實際上這位北海霸主的童年是怎麼樣的呢? 很遺憾的是,克努特的少年
在維京漫畫《海盜戰記》(Vinland Saga)中,維京人間有一個驍勇善戰、人高馬大的維京首領,「大個子」托魯克爾(Thorkell the Tall)。漫畫中的托魯克爾是個純粹愛好爭鬥的戰爭狂,但性格純粹,在維京人中享有崇高的聲望。當丹麥軍隊圍攻倫敦時,他反而戰在英格蘭的陣營,將他們擊退。 那
當丹麥的維京大軍在十一世紀初侵略英格蘭時,儘管戰士們應該多半崇拜北歐諸神,深信戰死後可以前往瓦爾哈拉,但領頭的丹麥國王們不同:他們早已接受基督宗教的教誨。 至遲在十世紀中期,丹麥國王「藍牙」哈拉爾(Harald the bluetooth)的時代,哈拉爾國王個人,就已受洗成為基督徒。不只如此,
在維京漫畫《海盜戰記》中前期,少年時代的克努特王子是很重要的角色。作者將他描繪成謹慎怕生、愛好和平的男孩。因為相貌太漂亮,常常被維京戰士取笑是「公主」。他被迫埋葬自己的真實自我、不得不成為維京人的王者,也是前期很精彩的段落。那麼,實際上這位北海霸主的童年是怎麼樣的呢? 很遺憾的是,克努特的少年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全新 vocus 挑戰活動「方格人氣王」來啦~四大挑戰任你選,留言 / 愛心 / 瀏覽數大 PK,還有新手專屬挑戰!無論你是 vocus 上活躍創作者或剛加入的新手,都有機會被更多人看見,獲得站上版位曝光&豐富獎勵!🏆
Thumbnail
本文探討AI筆記工具的優缺點、選擇建議及未來趨勢,比較NotebookLM、OneNote+Copilot、Notion AI、Obsidian+GPT插件和Palantir Foundry等工具,並強調安全注意事項及個人需求評估的重要性。
Thumbnail
全方位分析脫離繼承戰的方法,大膽猜測誰會成為卡丁國下一任國王。
Thumbnail
塔爾圖號大型驅逐艦(MNF Tartu)是法國海軍在1930年建造的6艘沃克蘭級大型驅逐艦(contre-torpilleur)之一,依設計案排列為4號艦。其艦名取自美國獨立戰爭與法國大革命時法國海軍著名將領,也是大革命時期法國的國民英雄。
Thumbnail
十六世紀上半稱霸環印度洋的葡萄牙,想一舉經紅海直搗蘇伊士,切斷鄂圖曼帝國的咽喉點。究竟能否完成新時代的十字軍大業呢?
Thumbnail
在英法戰爭中,一向強勢的英國壓倒勝的力量,令到法國連連敗仗。 就有那兩個傳奇的人物令英國也為之震驚,一個是英法百年戰爭的貞德,另一個就是第二次英法戰爭中的拿破崙。
Thumbnail
魯普雷希特號戰列巡洋艦(KMS Prinz Rupprecht)的歷史原型為德意志帝國海軍(德二海軍)於1918年3月開發的大型戰鬥艦​​艇方案(Gross Kampf schiffe),即常說的「GK系列」方案之一,GK4541方案。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我非常喜歡讀英國歷史,從獨裁專政到君主立憲,再來是保守黨與政敵橫縱連橫。邱吉者在最緊張的時刻發動了行動代號「發動機」,拯救數十萬民英國軍隊從敦克爾克大唱退,利用的就是不起眼的漁船,讓一大批漁船徵招為國奉獻。這一招就是反將一軍,希特勒以閃電戰聞名於世,可見得讀歷史以及資料收集,破譯德軍的電報密碼等重
Thumbnail
17世紀中期,荷蘭不甘心被新興的海上強國英國擊敗,趁斯圖亞特王朝剛剛復辟根基不穩,於1665年2月22日正式向英國宣戰,第二次英荷戰爭於是爆發了,荷蘭方面由於德.奈特遠征非洲未及返回而由沃森納爾和奧布丹指揮,大約有戰艦103艘,11 艘縱火船以及7艘通訊船,合計4900門炮,2.1萬人。
Thumbnail
鉤子與鱈魚之戰(Hook and Cod Wars)是14至15世紀荷蘭的內戰,涉及地方貴族和城市的權力鬥爭。遊戲中的主要任務是摧毀賈桂琳在萊頓、烏特勒支和鹿特丹的城堡,迫使她投降。
Thumbnail
儘管鄂圖曼帝國取代馬穆魯克王朝成為新一代伊斯蘭世界共主,他們很快發現,自己也繼承了前任在印度洋面臨的難題,挑戰剛剛建立的葡萄牙霸權。無可避免地鄂圖曼也和葡萄牙在第烏開戰...
  朋友们,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谈一谈,在过去大英帝国是如何击败西班牙和法国的联合舰队的?说到这个问题,特拉法加海战是绕不过去。现在,让我们来了解一下。   首先,在第三次反法同盟战争之中,法国的拿破仑就已经成为了皇帝,并开始将西班牙视为一个傀儡。拿破仑之所以可以做到这一点,部分原因是西班牙
Thumbnail
  朋友们好,二战时期,在希特勒出席的仪式上拒绝行纳粹礼,结果会怎么样呢?戴上你的金丝边框眼镜,让我们来看一看奥古斯特·兰德梅塞尔的故事。   这张照片是1936年德国军舰下水时拍摄的,当时希特勒本人也出席了仪式。出席的每个人都在对“霍斯特·韦塞尔号”战舰敬礼以及积极地表达他们对元首的永恒
Thumbnail
全新 vocus 挑戰活動「方格人氣王」來啦~四大挑戰任你選,留言 / 愛心 / 瀏覽數大 PK,還有新手專屬挑戰!無論你是 vocus 上活躍創作者或剛加入的新手,都有機會被更多人看見,獲得站上版位曝光&豐富獎勵!🏆
Thumbnail
本文探討AI筆記工具的優缺點、選擇建議及未來趨勢,比較NotebookLM、OneNote+Copilot、Notion AI、Obsidian+GPT插件和Palantir Foundry等工具,並強調安全注意事項及個人需求評估的重要性。
Thumbnail
全方位分析脫離繼承戰的方法,大膽猜測誰會成為卡丁國下一任國王。
Thumbnail
塔爾圖號大型驅逐艦(MNF Tartu)是法國海軍在1930年建造的6艘沃克蘭級大型驅逐艦(contre-torpilleur)之一,依設計案排列為4號艦。其艦名取自美國獨立戰爭與法國大革命時法國海軍著名將領,也是大革命時期法國的國民英雄。
Thumbnail
十六世紀上半稱霸環印度洋的葡萄牙,想一舉經紅海直搗蘇伊士,切斷鄂圖曼帝國的咽喉點。究竟能否完成新時代的十字軍大業呢?
Thumbnail
在英法戰爭中,一向強勢的英國壓倒勝的力量,令到法國連連敗仗。 就有那兩個傳奇的人物令英國也為之震驚,一個是英法百年戰爭的貞德,另一個就是第二次英法戰爭中的拿破崙。
Thumbnail
魯普雷希特號戰列巡洋艦(KMS Prinz Rupprecht)的歷史原型為德意志帝國海軍(德二海軍)於1918年3月開發的大型戰鬥艦​​艇方案(Gross Kampf schiffe),即常說的「GK系列」方案之一,GK4541方案。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我非常喜歡讀英國歷史,從獨裁專政到君主立憲,再來是保守黨與政敵橫縱連橫。邱吉者在最緊張的時刻發動了行動代號「發動機」,拯救數十萬民英國軍隊從敦克爾克大唱退,利用的就是不起眼的漁船,讓一大批漁船徵招為國奉獻。這一招就是反將一軍,希特勒以閃電戰聞名於世,可見得讀歷史以及資料收集,破譯德軍的電報密碼等重
Thumbnail
17世紀中期,荷蘭不甘心被新興的海上強國英國擊敗,趁斯圖亞特王朝剛剛復辟根基不穩,於1665年2月22日正式向英國宣戰,第二次英荷戰爭於是爆發了,荷蘭方面由於德.奈特遠征非洲未及返回而由沃森納爾和奧布丹指揮,大約有戰艦103艘,11 艘縱火船以及7艘通訊船,合計4900門炮,2.1萬人。
Thumbnail
鉤子與鱈魚之戰(Hook and Cod Wars)是14至15世紀荷蘭的內戰,涉及地方貴族和城市的權力鬥爭。遊戲中的主要任務是摧毀賈桂琳在萊頓、烏特勒支和鹿特丹的城堡,迫使她投降。
Thumbnail
儘管鄂圖曼帝國取代馬穆魯克王朝成為新一代伊斯蘭世界共主,他們很快發現,自己也繼承了前任在印度洋面臨的難題,挑戰剛剛建立的葡萄牙霸權。無可避免地鄂圖曼也和葡萄牙在第烏開戰...
  朋友们,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谈一谈,在过去大英帝国是如何击败西班牙和法国的联合舰队的?说到这个问题,特拉法加海战是绕不过去。现在,让我们来了解一下。   首先,在第三次反法同盟战争之中,法国的拿破仑就已经成为了皇帝,并开始将西班牙视为一个傀儡。拿破仑之所以可以做到这一点,部分原因是西班牙
Thumbnail
  朋友们好,二战时期,在希特勒出席的仪式上拒绝行纳粹礼,结果会怎么样呢?戴上你的金丝边框眼镜,让我们来看一看奥古斯特·兰德梅塞尔的故事。   这张照片是1936年德国军舰下水时拍摄的,当时希特勒本人也出席了仪式。出席的每个人都在对“霍斯特·韦塞尔号”战舰敬礼以及积极地表达他们对元首的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