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我的榮幸~ 竟然能在中山大學分享桌遊設計 2025年度成就達成~灑花😁

宣導遊戲式學習
事情要從去年說起 2024年一整年我設計的10款小桌遊! 用於遊戲式讀書會或課程中 好玩有趣是我們的核心宗旨

你的第一堂桌遊課
為何要那麼大費周章? 為一個課程特別去設計對應的主題桌遊 去年在中山大學用桌遊帶同學練習思辨 我發現桌遊對於提升專注力的效果卓越 同學們能快速切入心流模式(高效模式)。 於是我就更投入在桌遊的研究上 過去教桌遊設計講太多理論效果不好 這次我取消8成的說明,將方法直接變小桌遊 只需要遊戲後, 問問同學遊戲中觀察到什麼? 有同學說: 桌遊快速拉近讓人與人之前的距離。 有同學說: 桌遊讓原本不容易探討的議題,變得很自然。 用提問替代指導 同學們透過觀察所學,就是自己的。 #關於設計桌遊設計 我自己總結了六個步驟 而關鍵這八個字是「比找排動、增減反替」

桌遊機制講解
■桌遊設計流程的六個步驟 #步驟1. 選擇一個或數個喜歡的機制(玩法) #步驟2. 畫出對應的流程圖("主線"+"參數") #步驟3. 運用「比、找、排、動」創造合適主題的核心行動,放置進流程圖的"主線"中 #步驟4. 運用「增、減、反、替」將其他知識素材置入"參數"中 #步驟5. 為新桌遊創造一個合適的故事,並清點所需的素材,將新的遊戲流程畫出來,當作簡易的操作說明書。 這五個步驟超級簡單 問題是「比找排動、增減反替」這8個字是什麼意思? 我也不藏私,直接與大家分享 #核心行為: 「比、找、排、動」 從主題中找對應的關鍵行為,例如主題是"情緒"的話 試著桌遊的核心行為如下 用"比"去造句,如"比反應" = 最快做出指定表情獲勝 (核心=做指定表情) 用"找"去造句,如"找相同" = 找出做相同的表情的人 (核心=觀察情緒) 用"排"去造句,如"排人臉" = 排列出對應情緒的圖案 (核心=情緒拼圖) 將"動"作元素帶入遊戲過程 = 請演出"生氣的超人" (核心=情緒默劇) 相同的邏輯只要改變造句就等於創作桌遊機制。 #桌遊素材: 「增、減、反、替」 將與主題(如:情緒)相關的人事物作為素材置入遊戲流程圖。 增: 增加參數或板塊 減: 減少參數或板塊 反: 反轉效果或順序 替: 替換參數或板塊 相同的邏輯透過改變參數將桌遊變成符合主題的樣子。 以上也提供給同學參考~ 當然(聰明如你) 眼尖會發現:那步驟6是什麼? 提示: 讓遊戲變好玩的秘訣,也是八個字。 而這八個字是下一堂課的重點,請讓我賣個關子! 這邊也問問大家: 有興趣學桌遊設計的朋友請按個愛心❤️ 請留言讓我知道你想設計的桌遊主題是什麼? 例如:提倡運動?營養學知識?練習思辨?其他... 如果有興趣的朋友夠多 也許我們粉專也能開一場「桌遊設計工作坊」^^ ■後紀 1. 感謝 陳嬿今 老師邀約,讓我能分享我最愛的桌遊給同學(開心了好幾天😆)。 2. 感謝老婆大大幫忙打理家務,讓我能專心設計課程。 3. 感謝課程中的助教與同學,妳們讓活動沒有冷場~

#中山大學微學分 #銀髮族桌遊設計工作坊 #好南人Fun學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