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都聽過賈伯斯那段激勵畢業生的演說:他鼓勵大家找到自己真正熱愛的事物,沉浸在學習與成長中,哪怕與眾不同。這種理念激發了不少年輕人的夢想,讓我們相信只要跟隨內心,成功自然會到來。
不過,根據我多年的軟體工作經驗,現實往往比理想來得殘酷。我從小便痴迷於電腦,不論是電玩、作業系統還是硬體設備,我總是不斷追求最新資訊,努力充實自己。但在十五年以上的職場歷程中,我逐漸發現,僅僅依賴興趣,可能無法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站穩腳步。
在台灣,高薪產業主要集中在硬體與半導體領域。由於市場規模有限,我們無法像中美等大國擁有多元且龐大的市場支撐。就我而言,作為一名軟體工程師,我曾投入自己熱愛的遊戲產業,但台灣缺乏任天堂、SEGA 或 SONY 這樣的大牌,更多只能選擇獨立遊戲或博弈相關的工作。這讓我在技術上獲得不少成長的同時,也不得不面對小公司甚至法律邊緣產業的現實挑戰。或許有人會說,只要堅持興趣和能力,成就自然會來。但大家往往忽略了一個現實問題:年齡。在快速變動的軟體產業中,很多技術可能在十年內就被淘汰。如果不往管理層發展,年紀漸長很可能就會被市場邊緣化。
再說,近兩年AI技術的迅猛發展更讓我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壓力。雖然現在還有爭議,但不久的將來,AI可能會取代大部分工程師的工作,軟體開發將只屬於極少數高階人才的專利,普通工程師的路將越走越窄。
因此,在台灣找工作時,我認為除了追隨興趣,更要看清市場趨勢。我們不像那些擁有龐大市場與國家支援的大國,年齡增長和殘酷的就業市場常常讓人難以承擔風險。我的財務自由,不是來自一份夢想中的工作,而是靠自律儲蓄與穩健投資逐步累積出來的成果。
有朋友可能會覺得,學好外語就能打開國際市場的大門。但我認為,語言能力固然重要,可在技術溝通與商業運作中,國外環境的挑戰同樣不少。並非每個人都能輕鬆跨越這些障礙。
總結來說,追求財務自由更需要理性看待市場,穩定掌控支出,並運用穩健的投資策略。興趣當然重要,但唯有了解市場脈動,靈活調整自己的職涯策略,才能在現實中走得更遠。希望大家都能找到屬於自己的方向,一步步邁向真正的財富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