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憶體大廠 Micron 美光Q1財報營收年增38.2%至80.5億優於預期的78.9億。EPS $1.56 高於市場預期的1.42。受到消費性市場NAND價格壓力,毛利率37.9%較上季下滑。
公司預計 2025 Q2的財測營收88億優於預期的85億,換算年增約29%。EPS預期在$1.57也優於預期的 $1.48。但預估毛利率會繼續下滑至36.5%因為NAND產能利用率不足持續影響毛利。
各事業體營運表現
運算與網路事業部(CNBU)
運算與網路事業部連續第三季季度營收新高達46億美元,佔公司總營收57%。主要由資料中心DRAM強勁需求和HBM營收季增超過50%推動,HBM出貨量超出計劃,季度營收首次突破10億美元。公司已將2025年市場規模預估提高至超過350億美元,到2030年預計會到1000億。2025 HBM產能已全數售罄,正在和客戶討論2026財年的需求協議,需求依然強勁。2026 年 HBM 的收入應該會明顯高於 2025 年的收入。預計在2025Q3時HBM會實現與DRAM整體相當的市佔率。
HBM 將更大程度影響 DRAM 供需
Q1美光向第三家大型HBM3E客戶進行量產出貨,預期未來會有更多客戶加入。展望未來,美光對HBM4充滿期待,該產品將於2026財年開始量產,提供比HBM3E高出超過60%的頻寬。
HBM3E與標準DDR5相比,生產相同位元數需消耗三倍的矽晶圓,這項特性被業界稱為trade ratio。麥克洛塔預測,隨著技術發展到HBM4和之後的HBM4E,trade ratio這個比率將進一步提高,HBM4E時預計超過4:1。
這種持續且顯著的矽晶圓密集度增加,將導致業界領先製程供應緊俏,限制非HBM產品的產能,進而影響整體DRAM市場的供需和價格走勢。這也是為什麼美光預測領先製程DRAM供應將維持緊俏的原因之一。
隨著GPU和客製化AI加速器的效能隨著每一代產品持續提升,這些高效能處理器面臨記憶體頻寬不足的挑戰。HBM記憶體提供了必要的頻寬,以最有效和高效的方式利用這些強大的處理器。
美光指出,近期大型超大規模客戶重申了對2025年資本投資的強勁同比成長。公司預計2025財年伺服器單位成長率將在中個位數百分比,傳統和AI伺服器均有成長。

PC市場
美光預期2025的PC市場將成長約5%,動能集中在下半年。Windows 10支援於2025年10月結束,加上安裝基數老化,目前市場上存在大量4-5年以上的舊PC,以及客戶希望確保其PC硬體規格能支援未來具吸引力的AI應用,都是推動這波成長的關鍵因素。
AI PC 搭載40 TOPs或更高性能NPU的AI PC通常需要16GB DRAM,許多機型甚至需要更高記憶體容量,相較於去年平均12GB的PC記憶體容量有顯著提升,這將顯著提高DRAM的平均內容。美光預計2025年下半年AI PC的普及率將大幅提升
行動事業部(MBU)
美光Mobile營收較上季下滑30%至11億,主要因智慧手機客戶庫存調整,反映出消費電子的疲軟。預期2025財年智慧型手機出貨量成長維持在低個位數百分比。但AI採用持續成為推動行動DRAM需求增加的重要因素。AI功能強大的旗艦手機記憶體容量日益增加至12GB或更高,相較於去年8GB的機型有明顯提升。
麥克洛塔強調:「AI功能將用於本地搜尋與情境感知使用者介面等應用,並預期隨時間持續擴大。DRAM容量需求仍保持強勁,8GB或更高容量的智慧型手機佔比已超過60%,較去年同期顯著提升。」
嵌入式事業部(Embedded Business Unit, EBU)
嵌入式事業部包含幾個重要的細分市場,其中車用市場是最大的收入來源,其次是工業、消費性嵌入式和網路設備市場。整體而言,客戶正處於庫存調整的後期階段。
車用市場:AI推動高容量需求
在佔EBU營收最大部分的車用市場中,隨著AI賦能的車載資訊娛樂系統日益豐富,駕駛輔助功能更加強大,每輛車的記憶體和儲存容量持續增加。同時現今先進的自動駕駛計程車平台包含超過200GB的DRAM,比普通車輛平均DRAM數量高出20至30倍。這說明隨著自動駕駛技術普及,車用記憶體需求將呈指數級增長。
雖然短期內受到庫存調整和宏觀經濟不確定性的影響,但長期成長前景依然樂觀。隨著ADAS(先進駕駛輔助系統)功能的普及、電動車滲透率的提高以及自動駕駛技術的進步,車用記憶體市場將迎來強勁成長。
工業和消費性嵌入式市場
「工業市場同樣處於庫存調整階段,預期要到2025年下半年才會出現復甦跡象。」
然而,從長期來看,工業自動化、邊緣計算和物聯網(IoT)的發展都將推動這些市場對高可靠性記憶體和儲存解決方案的需求。美光的車用級產品也在工業應用中得到廣泛採用,特別是在需要高溫和高可靠性的環境中。
儲存事業部(SBU)
SBU是美光第二大事業部,負責公司所有SSD(固態硬碟)和NAND儲存解決方案的開發與銷售。儲存事業部Q1營收為14億,季減20%,這波下滑主要源於資料中心客戶在經歷數個季度強勁成長後,儲存投資暫時性放緩,以及整體NAND產業價格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