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海內東南陬以西者。
2. 注釋
1. 海內:指中國及其周邊地區。
2. 東南陬:指東南角落,可能是地理上的東南端。
3. 以西者:指從東南角往西的地區。
3. 白話文
在海內的東南角以西的地區。
4. 總結
這句話是《山海經》地理部分的引言,表示接下來要記述海內東南角往西的地區內容。
二、
1. 原文
甌居海中。閩在海中,其西北有山。一曰閩中山在海中。
天子鄣山在閩西海北。一曰在海中。
桂林八樹在番隅東。
伯慮國、離耳國、彫題國、北朐國皆在鬱水南。鬱水出湘陵、南山。一曰相慮。
梟陽國在北朐之西,其為人人面長唇,黑身有毛,反踵,見人笑亦笑,左手操管。
兕在舜葬東,湘水南,其狀如牛,蒼黑,一角。
蒼梧之山,帝舜葬于陽,帝丹朱葬于陰。
氾林方三百里,在狌狌東。
狌狌知人名,其為獸如豕而人面,在舜葬西。
狌狌西北有犀牛,其狀如牛而黑。
夏后啟之臣曰孟涂,是司神于巴,人請訟于孟涂之所,其衣有血者乃執之,是請生。居山上,在丹山西。丹山在丹陽南,丹陽居屬也。
窫窳龍首,居弱水中,在狌狌知人名之西,其狀如龍首,食人。
有木,其狀如牛,引之有皮,若纓、黃蛇。其葉如羅,其實如欒,其木若蓲,其名曰建木,在窫窳西弱水上。
氐人國在建木西,其為人人面而魚身,無足。
巴蛇食象,三歲而出其骨,君子服之,無心腹之疾。其為蛇青黃赤黑。一曰黑蛇青首,在犀牛西。
旄馬,其狀如馬,四節有毛。在巴蛇西北,高山南。
匈奴、開題之國、列人之國並在西北。
2. 注釋
1. 甌:指甌越,古代東南沿海地區的族群。
2. 閩:古代福建地區的名稱。
3. 天子鄣山:傳說中天子所設的屏障山。
4. 桂林八樹:指桂林地區特有的八棵大樹。
5. 番隅:古代南方地名,可能指嶺南地區。
6. 鬱水:古代水名,源於湘陵、南山。
7. 梟陽國:一個傳說中的國家,居民特徵為人面長唇,黑身有毛,腳後翻,見人笑就跟著笑,左手拿著管樂器。
8. 兕:一種似牛的神獸,蒼黑色,長有一隻角。
9. 蒼梧之山:舜帝的墓所在地,丹朱(舜之子)則葬在山陰。
10. 氾林:一片方圓三百里的森林,位於狌狌東側。
11. 狌狌:一種會識別人名的神獸,長得像豬但有人面,住在舜帝墓的西邊。
12. 犀牛:一種黑色的牛形動物,住在狌狌西北。
13. 孟涂:夏后啟的臣子,掌管巴地的神事。
14. 窫窳:一種長著龍頭的怪物,居住在弱水中,以人為食。
15. 建木:一種神樹,葉子像羅網,果實像欒樹果,木材像蓲樹,生長在窫窳西邊的弱水上。
16. 氐人國:居民長著人面魚身,沒有腿。
17. 巴蛇:一種能吞食大象的巨蛇,三年後才會排出象骨。據說服用它能治療內臟疾病。
18. 旄馬:長得像馬,但四肢關節上長有毛,居於巴蛇西北的高山南邊。
19. 匈奴、開題之國、列人之國:三個位於西北地區的國家。
3. 白話文
甌越族住在海中。閩族居住在海中,其西北有座山。另一種說法是閩族的山位於海中。
天子鄣山位於閩地西邊、海的北面。另一種說法是這座山在海中。
桂林的八棵大樹位於番隅的東邊。
伯慮國、離耳國、彫題國、北朐國都在鬱水的南邊。鬱水發源於湘陵、南山。另一種說法是這裡叫相慮。
梟陽國位於北朐國的西邊,當地的人臉長嘴唇,身體黑色並長有毛,腳後翻,見人笑就跟著笑,左手拿著管樂器。
兕這種動物住在舜帝墓的東邊,湘水南岸,長得像牛,蒼黑色,長有一隻角。
蒼梧山是舜帝的墓所在地,帝丹朱則葬於山的陰面。
氾林的面積有三百里,位於狌狌的東邊。
狌狌能夠識別人的名字,長得像豬但有人的面孔,居住在舜帝墓的西邊。
在狌狌的西北有犀牛,長得像牛,身體黑色。
夏后啟的臣子孟涂負責管理巴地的神事。人們來此地請求判案,如果有血跡的衣物,便會被捉住,說明這人有罪。孟涂住在山上,位於丹山的西邊。丹山位於丹陽的南方,丹陽屬於這一地區。
窫窳這種生物長著龍頭,住在弱水之中,位於狌狌西邊,外形似龍頭,以人為食。
有一種樹木,外形像牛,拉動時會掉下像纓絡和黃蛇一樣的皮。它的葉子像羅網,果實像欒樹的果實,樹木像蓲樹,這種樹叫建木,生長在窫窳西邊的弱水上。
氐人國位於建木的西邊,這裡的人長著人臉魚身,沒有腿。
巴蛇會吞食大象,三年後才會排出象骨。據說服用巴蛇可以治癒內臟疾病。這種蛇的顏色有青、黃、赤、黑,也有說它是黑身青頭,住在犀牛的西邊。
旄馬長得像馬,但四肢的關節處長滿了毛,住在巴蛇西北的高山南邊。
匈奴、開題之國、列人之國都在西北地區。
4. 總結
這一段描述了海內東南地區及其周邊的國家、地理和神話生物。包括閩地、甌越、桂林等地理位置,記載了如梟陽國、氐人國、匈奴等國家,還有像兕、狌狌、巴蛇、窫窳等奇異生物,展現了《山海經》獨特的地理與神話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