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海外自西南陬至西北陬者。
2. 注釋
1. 海外:指中國疆域之外的地區。
2. 西南陬:指海外地區的西南角。
3. 西北陬:指海外地區的西北角。
4. 者:表示所描述的範圍或對象。
3. 白話文
海外地區,從西南角延伸到西北角的範圍。
4. 總結
這句話簡要概括了《山海經·海外西經》的地理範圍,描述的是從海外西南部到西北部的區域,為接下來的內容鋪墊。
二、
1. 原文
滅蒙鳥在結匈國北,為鳥青,赤尾。
大運山高三百仞,在滅蒙鳥北。
大樂之野,夏后啟於此儛九代;乘兩龍,雲蓋三層。左手操翳,右手操環,佩玉璜。在大運山北。一曰大遺之野。
身國在夏后啟北,一首而三身。
臂國在其北,一臂一目一鼻孔。有黃馬虎文,一目而一手。
奇肱之國在其北,其人一臂三目,有陰有陽,乘文馬。有鳥焉,兩頭,赤黃色,在其旁。
形天與帝至此爭神,帝斷其首,葬之常羊之山,乃以乳為目,以臍為口,操干戚以舞。
女祭、女戚在其北,居兩水間,戚操魚䱉,祭操俎。
䳐鳥、𪆻鳥,其色青黃,所經國亡。在女祭北。䳐鳥人面,居山上。一曰維鳥、青鳥、黃鳥所集。
2. 注釋
1. 滅蒙鳥:傳說中的神鳥,身體青色,尾巴紅色。
2. 結匈國:一個傳說中的國度,位於滅蒙鳥南方。
3. 大運山:一座高達三百仞的山,位於滅蒙鳥北方。
4. 大樂之野:傳說中夏后啟在此地舞蹈九代,相當於舉行九代人的盛典。
5. 夏后啟:夏朝的建立者,大禹之子。
6. 翳:遮陽的扇子。
7. 環:玉製的圓形飾品。
8. 玉璜:半環形的玉飾品。
9. 大遺之野:大樂之野的別名。
10. 身國:傳說中的國度,國人長著一顆頭但有三個身體。
11. 臂國:國人只有一隻手、一隻眼睛和一個鼻孔。
12. 黃馬虎文:身上的條紋類似虎紋的黃馬。
13. 奇肱之國:國人只有一隻手臂和三隻眼睛,具有陰陽之別,騎乘有斑紋的馬。
14. 雙頭鳥:紅黃相間的鳥,長有兩個頭,生活在奇肱國附近。
15. 形天:傳說中的戰神,與天帝爭奪神位,被斬首後仍然能夠舞蹈。
16. 干戚:古代武器,干為盾,戚為斧。
17. 常羊之山:形天被埋葬的地方。
18. 女祭、女戚:居住在兩水之間,女戚持魚䱉,女祭持俎。
19. 䱉:一種魚類。
20. 俎:祭祀用的砧板或器具。
21. 䳐鳥、𪆻鳥:傳說中的神鳥,青黃色,其飛經之地國家就會滅亡。
22. 人面䳐鳥:居於山頂,長有人臉的神鳥。
23. 維鳥、青鳥、黃鳥:這些鳥類經常聚集在一起,也被認為與䳐鳥相似。
3. 白話文
滅蒙鳥生活在結匈國的北方,這種鳥的身體呈青色,尾巴是紅色的。
大運山位於滅蒙鳥的北方,高達三百仞。
在大樂之野,夏后啟曾在此地舉行過九代的舞蹈儀式。他駕駛著兩條龍,頭頂有三層雲蓋,左手拿著遮陽的扇子,右手拿著圓形的玉飾,並佩戴著玉璜。這片土地位於大運山的北方,另稱為大遺之野。
身國位於夏后啟北方,這裡的人長著一個頭,但卻有三個身體。
臂國位於身國北方,這裡的人只有一隻手、一隻眼睛和一個鼻孔。他們擁有虎紋黃馬,並且只有一隻眼睛和一隻手。
奇肱之國位於臂國北方,這裡的人只有一隻手臂和三隻眼睛,並且擁有陰陽兩種性別。他們騎乘著有斑紋的馬。在這個國度附近,還有一種奇特的鳥,長著兩個頭,身體是紅黃色的。
形天曾經在這裡與天帝爭奪神位,結果被天帝砍下頭顱。他的身體被埋葬在常羊之山,但他的乳房變成了眼睛,肚臍變成了嘴巴,仍然手持盾牌與斧頭不停地舞動。
女祭和女戚住在這片土地的北方,位於兩條河水之間。女戚手持魚䱉,女祭則持有祭祀用的砧板。
䳐鳥與𪆻鳥的羽毛呈青黃色,它們所經過的地方,國家就會滅亡。這些鳥類生活在女祭的北方。其中有一種䳐鳥,長有人類的面孔,居住在山頂。另外,維鳥、青鳥與黃鳥也經常聚集在這個地方。
4. 總結
這段記載描繪了海外西方的一些奇異生物與神話傳說,包括長有一顆頭但三個身體的身國、一臂一眼的臂國,以及擁有陰陽之別的奇肱國。此外,形天與天帝的神戰、夏后啟的祭典舞蹈也被記載於此。最後提到的一些神鳥,如䳐鳥與𪆻鳥,則具有神秘的毀滅力量,飛過的國家會滅亡。
三、
1. 原文
丈夫國在維鳥北,其為人衣冠帶劍。
女丑之尸,生而十日炙殺之。在丈夫北,以右手鄣其面,十日居上,女丑居山之上。
巫咸國在女丑北,右手操青蛇,左手操赤蛇,在登葆山,群巫所從上下也。
并封在巫咸東,其狀如彘,前後皆有首,黑。
女子國在巫咸北,兩女子居,水周之。一曰居一門中。
2. 注釋
1. 丈夫國:傳說中的國度,國人皆衣著整齊,佩戴劍。
2. 維鳥:傳說中的神鳥,前文提到曾與䳐鳥、黃鳥等相伴。
3. 女丑之尸:傳說中的女丑之屍體,據說在出生後十日便被烈日炙烤而死。
4. 十日居上:指天上同時出現十個太陽。
5. 鄣:遮擋。
6. 巫咸國:傳說中的巫師國度,國人擅長巫術。
7. 青蛇、赤蛇:巫咸國的巫師手中各持一條青蛇與赤蛇,可能象徵著法力或驅邪之物。
8. 登葆山:一座與巫術相關的神山,巫師們在此上下活動。
9. 并封:一種奇特的生物,形狀像豬,但前後皆有頭,皮膚黑色。
10. 彘:豬。
11. 女子國:傳說中的國度,只有女性生活,且四周環水。
12. 居一門中:可能指女子國的居民住在某種特定結構內,或者象徵某種隔絕的環境。
3. 白話文
丈夫國位於維鳥的北方,這個國家的人都穿戴整齊,頭戴冠帽,並配帶劍。
女丑的屍體位於丈夫國的北方。傳說女丑剛出生後,天上同時出現十個太陽,把她活活炙烤而死。她的右手擋住自己的臉,而十個太陽懸掛在空中,女丑則位於一座山的山頂。
巫咸國位於女丑的北方,這裡的巫師右手拿著青蛇,左手拿著赤蛇。他們居住在登葆山,這座山是巫師們來往行走的地方。
并封位於巫咸國的東方,這種生物的外形類似豬,但奇特之處在於它的身體前後都長著頭,且通體為黑色。
女子國位於巫咸國的北方,這裡的居民都是女性,且四周被水環繞著。有人說,這些女子住在一個門形的結構內。
4. 總結
這段記載描述了《山海經》中西方海外的一些奇異國度。丈夫國的人衣冠整齊,帶著劍,顯示出一種武士風貌。女丑的傳說涉及十個太陽的故事,可能與羿射九日的神話有關。巫咸國則是一個與巫術密切相關的國家,其居民手持蛇類,象徵著某種神秘的力量。而并封的形態奇特,前後都有頭,顯示出異於常理的生物形象。最後的女子國則是一個只有女性的國度,被水環繞,可能象徵著與外界隔絕的獨立世界。
四、
1. 原文
軒轅之國在此窮山之際,其不壽者八百歲。在女子國北,人面蛇身,尾交首上。
窮山在其北,不敢西射,畏軒轅之丘。在軒轅國北,其丘方,四蛇相繞。
此諸夭之野,鸞鳥自歌,鳳鳥自舞;鳳皇卵,民食之;甘露,民飲之,所欲自從也。百獸相與群居。在四蛇北,其人兩手操卵食之,兩鳥居前導之。
龍魚陵居在其北,狀如狸。一曰鰕。即有神聖乘此以行九野。一曰鱉魚在夭野北,其為魚也如鯉。
白民之國在龍魚北,白身被髮。有乘黃,其狀如狐,其背上有角,乘之壽二千歲。
肅慎之國在白民北,有樹名曰雄常,先入代帝,於此取之。
長股之國在雄常北,被髮。一曰長腳。
西方蓐收,左耳有蛇,乘兩龍。
2. 注釋
1. 軒轅之國:傳說中與黃帝有關的國度,該國居民壽命極長,最短的也能活八百歲。
2. 窮山:位於軒轅國與女子國交界的山脈。
3. 人面蛇身:軒轅國的居民特徵,可能與伏羲、女媧的形象相似。
4. 四蛇相繞:軒轅之丘上環繞著四條蛇,可能象徵某種神秘力量。
5. 諸夭之野:一片神秘的樂土,鳳凰與鸞鳥歌舞,人們可食鳳凰的蛋、飲甘露,並與百獸和諧共處。
6. 龍魚陵居:一種外形如狸的生物,據說神聖之人可乘此行遍九野。
7. 鰕:可能指蝦或某種水生生物。
8. 白民之國:該國居民皮膚潔白,披散著頭髮。
9. 乘黃:一種如狐的神獸,背上長角,乘之可活二千歲。
10. 肅慎之國:東北方的古國,與箭矢和先代帝王有關。
11. 雄常:一種神樹,據說可供皇帝繼承人取用。
12. 長股之國:此國人特徵是腿特別長,也稱「長腳國」。
13. 蓐收:西方之神,與秋天和收穫相關,左耳掛蛇,乘雙龍而行。
3. 白話文
軒轅之國位於窮山的邊界,這裡的人最短壽命也有八百歲。它位於女子國的北方,該國居民長著人臉蛇身,尾巴環繞頭部。
窮山在軒轅國的北方,這裡的人不敢向西方射箭,因為害怕軒轅之丘。軒轅之丘是方形的,周圍有四條蛇盤繞。
在諸夭之野,鸞鳥自行歌唱,鳳凰翩然起舞。這裡的人們可以食用鳳凰蛋,飲用甘露,並隨心所欲地生活。百獸彼此和睦相處。在四條蛇的北方,有人手持鳥蛋進食,而兩隻鳥在前方引領著他們。
龍魚陵居在這片土地的北方,形狀像狸,也被稱為「鰕」。據說,有神聖之人會乘著這種生物遊行於九野之地。另一說法則稱,在諸夭之野的北方,還有一種形似鯉魚的「鱉魚」。
白民之國位於龍魚陵居的北方,這裡的人皮膚潔白,頭髮披散。他們養有一種名為「乘黃」的神獸,外形如狐,背上生有角,據說騎乘它能活兩千歲。
肅慎之國位於白民之國的北方,這裡有一棵名為「雄常」的神樹,過去皇帝繼承人都會來這裡取用某種東西。
長股之國位於雄常的北方,這裡的人腿特別長,也被稱為長腳國。他們的頭髮披散著。
在西方,蓐收這位神祇左耳掛著一條蛇,並駕馭著兩條龍行動。
4. 總結
這段記載描述了《山海經》中西方海外的一系列奇異國度與神話生物。軒轅之國的居民擁有極長的壽命,人面蛇身的形象則讓人聯想到伏羲和女媧。諸夭之野描繪了一個如世外桃源般的樂園,鳳凰與百獸和諧共存。龍魚陵居、白民之國、肅慎之國等地則記載了神奇的生物與神獸,如能延年益壽的乘黃。蓐收則是掌管秋天的神祇,與西方世界的秩序相關,顯示出古人對於自然與神靈的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