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南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一、


1. 原文


地之所載,六合之間,四海之內,照之以日月,經之以星辰,紀之以四時,要之以太歲,神靈所生,其物異形,或夭或壽,唯聖人能通其道。


2. 注釋


1. 地之所載:指大地所承載的一切生物與萬物。



2. 六合之間:六合指天地四方,意指整個宇宙世界之內。



3. 四海之內:指中國傳統地理觀中的世界範圍,即天地之內的所有地域。



4. 照之以日月:由日月光照耀著萬物。



5. 經之以星辰:由星辰運行來規律天地萬物。



6. 紀之以四時:用春、夏、秋、冬四季來標記時間的流轉。



7. 要之以太歲:以太歲紀年來統領時間的推移,太歲即歲星(木星),用來記錄時間。



8. 神靈所生:指天地孕育出的神祇和萬物。



9. 其物異形:指世間萬物形態各異。



10. 或夭或壽:有的短命(夭折),有的長壽。



11. 唯聖人能通其道:只有聖人能夠通曉萬物生死的道理。




3. 白話文


大地所承載的萬物,存在於天地四方之內、四海之中。日月照耀著它們,星辰的運行為它們提供規律,四時變換來標誌時間,太歲紀年來統領時間。天地間的神靈孕育了這些生物,它們形態各異,有的短命,有的長壽,只有聖人能夠通曉其中的道理。


4. 總結


這段話描述了天地萬物的運行規律,強調宇宙萬物受日月星辰、四時太歲的影響,並且形態各異、壽命不同,唯有聖人能真正理解其中的奧秘。




二、


1. 原文


海外自西南陬,至東南陬者。


結匈國在其西南,其為人結匈。


南山在其東南。自此山來,蟲為蛇,蛇號為魚。一曰南山在結匈東南。


比翼鳥在其東,其為鳥青、赤,兩鳥比翼。一曰在南山東。


2. 注釋


1. 海外:指中國疆域之外的地方。



2. 西南陬:指西南角落或邊遠地區。



3. 東南陬:指東南角落或邊遠地區。



4. 結匈國:一個異族國度,其特點是人民胸部前方交結。



5. 結匈:指該國人民的身體特徵,胸部前方有交結的皮肉。



6. 南山:位於結匈國東南方的一座山。



7. 蟲為蛇,蛇號為魚:此地區的蟲變成蛇,蛇則被稱為魚。



8. 比翼鳥:傳說中的神鳥,成雙成對飛翔,特徵是兩隻鳥合用一對翅膀。



9. 青、赤:比翼鳥的顏色,一隻為青色,一隻為紅色。



10. 比翼:指兩鳥並肩而飛,象徵忠貞與和諧。




3. 白話文


海外從西南角到東南角的範圍內,有一個結匈國,位於西南方。這個國家的人們胸部前方交結著皮肉。


在這個國家的東南方,有一座南山。從這座山開始,蟲會變成蛇,而蛇則被稱為魚。也有說法認為南山位於結匈國的東南方。


比翼鳥生活在這片土地的東方,這種鳥的顏色為青色和紅色,兩隻鳥並翼而飛。也有說法認為比翼鳥生活在南山的東方。


4. 總結


這段文字描述了海外南方的異國與奇異生物,包括胸部交結的結匈國人、蟲變蛇蛇成魚的奇異現象,以及象徵忠貞愛情的比翼鳥,展現了《山海經》中神話與地理記載的融合。





三、


1. 原文


羽民國在其東南,其為人長頭,身生羽。一曰在比翼鳥東南,其為人長頰。


有神人二八,連臂,為帝司夜於此野。在羽民東。其為人小頰赤肩。盡十六人。


畢方鳥在其東,青水西,其為鳥人面一腳。一曰在二八神東。


2. 注釋


1. 羽民國:一個傳說中的國度,居民長著羽毛。



2. 長頭:指頭部較長。



3. 身生羽:指身上長滿羽毛,類似鳥類。



4. 比翼鳥:一種神話中的鳥,兩隻鳥合用一對翅膀,象徵忠貞。



5. 長頰:指面頰較長。



6. 神人二八:傳說中的神靈,二八即十六人。



7. 連臂:這些神人手臂相連。



8. 帝司夜:為天帝掌管夜晚的神明。



9. 小頰赤肩:這些神人的特徵是臉頰較小,肩膀為紅色。



10. 畢方鳥:神話中的鳥類,長著人的臉,只有一條腿。



11. 青水:指某個特定的水域。




3. 白話文


羽民國位於東南方,這個國度的人們頭部較長,身上長滿羽毛。也有說法認為,羽民國在比翼鳥的東南方,居民的特徵是臉頰較長。


在羽民國的東方,有十六位神靈,他們手臂相連,負責為天帝掌管夜晚。這些神人的特徵是臉頰較小,肩膀呈紅色。


畢方鳥生活在這片土地的東方,靠近青水的西岸。這種鳥擁有人類的臉孔,卻只有一條腿。也有說法認為畢方鳥生活在十六位神靈的東方。


4. 總結


這段記載描述了海外南方的神奇國度與異獸,包括長有羽毛的羽民國、掌管夜晚的十六位神靈,以及獨腳人面鳥畢方,展現了《山海經》中獨特的神話世界觀。




四、


1. 原文


讙頭國在其南,其為人人面有翼,鳥喙,方捕魚。一曰在畢方東。或曰讙朱國。


厭火國在其國南,獸身黑色,生火出其口中。一曰在讙朱東。


株樹在厭火北,生赤水上,其為樹如柏,葉皆為珠。一曰其為樹若彗。


苗國在赤水東,其為人相隨。一曰三毛國。


臷國在其東,其為人黃,能操弓射蛇。一曰臷國在三毛東。


貫匈國在其東,其為人匈有竅。一曰在臷國東。


交脛國在其東,其為人交脛。一曰在穿匈東。


不死民在其東,其為人黑色,壽,不死。一曰在穿匈國東。


岐舌國在其東。一曰在不死民東。


2. 注釋


1. 讙頭國:傳說中的國度,居民人臉但長有翅膀,鳥喙。



2. 鳥喙:嘴巴像鳥類的喙。



3. 畢方:神話中的獨腳鳥。



4. 厭火國:傳說中的國度,居民身體黑色,能從口中噴火。



5. 株樹:生長在赤水上的樹,樹葉像珠子,也有人說它形狀像掃帚。



6. 赤水:神話中的河流。



7. 苗國:傳說中的國家,居民總是相互跟隨,亦稱三毛國。



8. 臷國:居民皮膚呈黃色,擅長使用弓箭射蛇。



9. 貫匈國:居民的胸部有洞。



10. 交脛國:居民的雙腿交叉相連。



11. 不死民:傳說中不會死亡的種族,皮膚呈黑色。



12. 岐舌國:傳說中的國度,具體特徵未描述。




3. 白話文


讙頭國位於南方,這個國家的居民擁有人類的臉孔,但長著翅膀和鳥喙,擅長捕魚。另一種說法認為,它位於畢方鳥的東方,也被稱為讙朱國。


厭火國位於讙頭國的南方,當地的居民身體呈黑色,能從口中噴出火焰。也有人說它位於讙朱國的東方。


在厭火國的北方,赤水河上生長著株樹,這種樹外形類似柏樹,葉子像珠子,也有人說它的形狀像掃帚。


苗國位於赤水的東方,這裡的居民總是成群相隨,也被稱為三毛國。


臷國位於苗國的東方,居民的皮膚呈黃色,他們擅長用弓箭射殺蛇類。


貫匈國位於臷國的東方,當地的居民胸部有一個貫穿的洞。


交脛國位於貫匈國的東方,這個國家的居民雙腿交叉相連。


不死民位於交脛國的東方,他們的皮膚是黑色的,壽命極長,甚至不會死亡。也有說法認為,他們生活在貫匈國的東方。


岐舌國位於不死民的東方。


4. 總結


這段記載描述了一系列神秘國度與奇異生物,包括擁有鳥喙與翅膀的讙頭國、能噴火的厭火國、葉子像珠子的株樹、擅長射蛇的臷國、身體構造奇特的貫匈國與交脛國,以及壽命無限的不死民,展現了《山海經》豐富的神話世界觀。




五、


1. 原文


崑崙墟在其東,墟四方。一曰在岐舌東,為墟四方。


羿與鑿齒戰於壽華之野,羿射殺之。在崑崙墟東。羿持弓矢,鑿齒持盾。一曰戈。


首國在其東,其為人一身三首。一曰在鑿齒東。


周饒國在其東,其為人短小,冠帶。一曰焦僥國在三首東。


長臂國在其東,捕魚水中,兩手各操一魚。一曰在焦僥東,捕魚海中。


2. 注釋


1. 崑崙墟:傳說中的聖地或高山,四方形。



2. 羿:傳說中的神射手,大羿,曾射日與殺害怪獸。



3. 鑿齒:傳說中的怪物,與羿戰於壽華之野。



4. 壽華之野:神話中戰場的名稱。



5. 弓矢:弓與箭。



6. 盾:防禦用的盾牌。



7. 戈:古代兵器,類似長柄刀。



8. 首國:一個傳說中的國家,居民一個身體有三個頭。



9. 周饒國:這個國家的居民身材矮小,穿戴帽子和衣帶。



10. 焦僥國:與周饒國相關,可能為同一國或鄰近國。



11. 長臂國:傳說中的國度,居民手臂特別長,可以同時在水中抓住兩條魚。




3. 白話文


崑崙墟位於東方,它的形狀為四方形。另一種說法認為,它位於岐舌國的東方,也是四方形的墟。


羿曾經在壽華之野與怪物鑿齒戰鬥,最終射殺了它。這場戰鬥發生在崑崙墟的東方。羿手持弓箭,而鑿齒則拿著盾牌,也有人說它持的是戈。


首國位於崑崙墟的東方,這個國家的人擁有一個身體但長著三個頭。也有人說,它位於鑿齒戰場的東方。


周饒國位於首國的東方,這裡的居民身材矮小,頭戴帽子,身穿衣帶。也有人稱它為焦僥國,並說它位於三首國的東方。


長臂國位於周饒國的東方,這裡的居民手臂特別長,能夠在水中捕魚,每隻手各握住一條魚。也有人說它位於焦僥國的東方,居民在海中捕魚。


4. 總結


這段記載描述了一系列奇異的地理與國度,包括傳說中的崑崙墟、英雄羿與怪物鑿齒的戰鬥,以及擁有獨特身體特徵的民族,如三頭人的首國、短小的周饒國、手臂特別長的長臂國,展現了《山海經》的奇幻世界觀。




六、


1. 原文


狄山,帝堯葬于陽,帝嚳葬于陰。爰有熊、羆、文虎、蜼、豹、離朱、視肉。吁咽、文王皆葬其所。一曰湯山。一曰爰有熊、羆、文虎、蜼、豹、離朱、𩿨久、視肉、虖交。其范林方三百里。


南方祝融,獸身人面,乘兩龍。


2. 注釋


1. 狄山:一座傳說中的山。



2. 帝堯:傳說中的上古聖君,據說埋葬於狄山的陽面。



3. 帝嚳:傳說中的上古帝王,據說埋葬於狄山的陰面。



4. 爰:語氣詞,相當於「這裡有」。



5. 熊、羆、文虎、蜼、豹:分別指熊、棕熊、紋虎(花紋老虎)、蜼(像猴子的動物)、豹子。



6. 離朱:傳說中視力極好的人,或指某種異獸。



7. 視肉:傳說中的怪獸,具備特殊的視覺能力。



8. 吁咽、文王:傳說中的人物或帝王,皆埋葬於此。



9. 湯山:狄山的另一種稱呼。



10. 𩿨久(音義不詳):可能是一種神話中的鳥類。



11. 虖交:音義不詳,可能是某種異獸或怪物。



12. 范林:指大片森林。



13. 祝融:南方之神,傳說掌管火,長有野獸的身體但臉是人的面孔,乘坐兩條龍。




3. 白話文


狄山是帝堯的墓地,他被埋葬在山的陽面,而帝嚳則被埋葬在山的陰面。這座山中棲息著熊、羆、紋虎、蜼、豹、離朱、視肉等動物。吁咽與文王也都埋葬於此地。這座山又被稱為湯山。另一種說法認為,這裡還有熊、羆、紋虎、蜼、豹、離朱、𩿨久、視肉、虖交等奇異生物。這片森林的範圍有三百里之廣。


南方的祝融神擁有野獸的身體但人的面孔,他駕馭著兩條龍。


4. 總結


這段記載描述了狄山,作為傳說中帝堯與帝嚳的陵墓所在地,同時也是許多奇異動物的棲息地。此外,還提到了南方的火神祝融,他具有半獸半人的外貌,並乘坐雙龍,展現了上古神話世界的獨特想像力。





avatar-img
5會員
395內容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雷冥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三一、 1. 原文 凡岷山之首,自女几山至于賈超之山,凡十六山,三千五百里。其神狀皆馬身而龍首。其祠:毛用一雄雞瘞,糈用稌。文山、勾檷、風雨、醜之山,是皆冢也。其祠之:羞酒,少牢具,嬰毛一吉玉。熊山,席也,其祠:羞酒,大牢具,嬰毛一璧。干儛,用兵以禳;祈,璆冕舞。 2. 注釋
一、 1. 原文 《中山經》薄山之首,曰甘棗之山。共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河。其上多杻木,其下有草焉,葵本而杏葉,黃華而莢實,名曰蘀,可以已瞢。有獸焉,其狀如口鼠而文題,其名曰㔮,食之已癭。 2. 注釋 1. 薄山:中山經記載的一系列山脈之一。 2. 甘棗之山:薄山的起
一、 1. 原文 《東山經》之首,曰樕之山,北臨乾昧。食水出焉,而東北流注于海。其中多鱅鱅之魚,其狀如犂牛,其音如彘鳴。 2. 注釋 1. 東山經:指《山海經·東山經》,記錄東方地區的山脈與地理資訊。 2. 樕之山:此部分記錄的第一座山,名稱為樕山。 3.
一、 1. 原文 《北山經》之首,曰單狐之山,多机木,其上多華草。漨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泑水,其中多芘石文石。 2. 注釋 1. 北山經:指《山海經》中的《北山經》部分,記錄北方山脈的地理與神話。 2. 單狐之山:北山經記載的第一座山。 3. 机木:一種樹木
一、 1. 原文 《西山經》華山之首,曰錢來之山,其上多松,其下多洗石。有獸焉,其狀如羊而馬尾,名曰羬羊,其脂可以已腊。 2. 注釋 1. 《西山經》:指《山海經·西山經》,記載西方山脈的地理環境、動植物、神話生物等資訊。 2. 華山之首:指華山山系的起點或最重要的
一、 1. 原文 南山經之首曰䧿山。其首曰招搖之山,臨于西海之上,多桂,多金玉。有草焉,其狀如韭而青花,其名曰祝餘,食之不飢。有木焉,其狀如穀而黑理,其花四照,其名曰迷穀,佩之不迷。有獸焉,其狀如禺而白耳,伏行人走,其名曰狌狌,食之善走。麗麂之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海,其中多育沛,佩之無瘕疾
三一、 1. 原文 凡岷山之首,自女几山至于賈超之山,凡十六山,三千五百里。其神狀皆馬身而龍首。其祠:毛用一雄雞瘞,糈用稌。文山、勾檷、風雨、醜之山,是皆冢也。其祠之:羞酒,少牢具,嬰毛一吉玉。熊山,席也,其祠:羞酒,大牢具,嬰毛一璧。干儛,用兵以禳;祈,璆冕舞。 2. 注釋
一、 1. 原文 《中山經》薄山之首,曰甘棗之山。共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河。其上多杻木,其下有草焉,葵本而杏葉,黃華而莢實,名曰蘀,可以已瞢。有獸焉,其狀如口鼠而文題,其名曰㔮,食之已癭。 2. 注釋 1. 薄山:中山經記載的一系列山脈之一。 2. 甘棗之山:薄山的起
一、 1. 原文 《東山經》之首,曰樕之山,北臨乾昧。食水出焉,而東北流注于海。其中多鱅鱅之魚,其狀如犂牛,其音如彘鳴。 2. 注釋 1. 東山經:指《山海經·東山經》,記錄東方地區的山脈與地理資訊。 2. 樕之山:此部分記錄的第一座山,名稱為樕山。 3.
一、 1. 原文 《北山經》之首,曰單狐之山,多机木,其上多華草。漨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泑水,其中多芘石文石。 2. 注釋 1. 北山經:指《山海經》中的《北山經》部分,記錄北方山脈的地理與神話。 2. 單狐之山:北山經記載的第一座山。 3. 机木:一種樹木
一、 1. 原文 《西山經》華山之首,曰錢來之山,其上多松,其下多洗石。有獸焉,其狀如羊而馬尾,名曰羬羊,其脂可以已腊。 2. 注釋 1. 《西山經》:指《山海經·西山經》,記載西方山脈的地理環境、動植物、神話生物等資訊。 2. 華山之首:指華山山系的起點或最重要的
一、 1. 原文 南山經之首曰䧿山。其首曰招搖之山,臨于西海之上,多桂,多金玉。有草焉,其狀如韭而青花,其名曰祝餘,食之不飢。有木焉,其狀如穀而黑理,其花四照,其名曰迷穀,佩之不迷。有獸焉,其狀如禺而白耳,伏行人走,其名曰狌狌,食之善走。麗麂之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海,其中多育沛,佩之無瘕疾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靈感用盡、鍵盤不再響,盯著喜歡、分享、留言的數字,心跳跟著小鈴鐺七上八下⋯⋯vocus 2025 年 4 月限定新商品,要為創作者打氣! 🚨「創作者打氣包」 最懂創作者的vocus,為創作者打造 ✨ 打氣包,包什麼?!四件道具挺創作者 一、【打氣復活卷】 專屬你的打氣小語,成功登記免費
Thumbnail
全新 vocus 挑戰活動「方格人氣王」來啦~四大挑戰任你選,留言 / 愛心 / 瀏覽數大 PK,還有新手專屬挑戰!無論你是 vocus 上活躍創作者或剛加入的新手,都有機會被更多人看見,獲得站上版位曝光&豐富獎勵!🏆
Thumbnail
原文: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強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城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這一篇講的是道生成於無形的天,生生息息周而運行的天是大地的
Thumbnail
🏵️ 具天啟、末劫思想的人認為世界歷史的分段及未來新世界 的產生早已預定, 🛡️ 天啟異象者認為異象完全是神的作為,不是人的個體意願所能得知, 🧘 他們又合理化認定邪惡必須存在,因為沒有邪惡就無法成全神整個計劃的經綸。 神的道路高過人的路 神的意念高過人的意念 祂的心裡有藍圖
這世界的神話為什麼和地球差不多,難道神...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從何來?到哪去?存在又有何意義? 無垠的星辰大海中,我們是否真的只是滄海一粟?亦或在探尋造物的路上,我們竟會不經意間扮演了造物主的角色,創造出超越我們的存在? 如果,時間真的像一條,我們不能涉足同一點的湍急的河流,那我們當下該做的,是不是就該是回望,從長河上游順流而下的先人們閃耀的
Thumbnail
載營魄抱一,能無離乎?專氣致柔,能嬰兒乎? 滌除玄覽,能無疵乎?愛民治國,能無知乎? 天門開闔,能為雌乎?明白四達,能無為乎? 生之,蓄之,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 章節回顧 道是天地萬物運行之道理,有其本質、原則與特徵行為。循序了解前六章的過程,慢慢在心田中蘊育一個
Thumbnail
誰曾掌握世上的海洋 shuí céng zhǎngwò shìshàng dì hǎiyáng 誰曾數算每一粒細沙 shuí céng shù suàn měi yī lì xì shā 萬國君王聽主聲顫慄 wànguó jūnwáng tīng zhǔ shēng chànlì 受造之
Thumbnail
「地還存留的時候,稼穡、寒暑、冬夏、晝夜,就永不停息了。」(創世紀 8:22) 這是在挪亞出方舟,築壇獻祭後,神給出的寶貴應許。立約只要一次,守約卻是千年!數千年後的今天,無人擔憂隔天的太陽是否會升起,沒有任何人或力量可以限制全知全能的神,唯獨祂所說的話,堅定在天,不可違背,這是神的信實!
Thumbnail
求得神的國就能認識神,認識神的道,認識神國的奧祕,我們要用正確的人生觀,過聖潔的生活,用智慧的生命,認識天上人間。
Thumbnail
靈感用盡、鍵盤不再響,盯著喜歡、分享、留言的數字,心跳跟著小鈴鐺七上八下⋯⋯vocus 2025 年 4 月限定新商品,要為創作者打氣! 🚨「創作者打氣包」 最懂創作者的vocus,為創作者打造 ✨ 打氣包,包什麼?!四件道具挺創作者 一、【打氣復活卷】 專屬你的打氣小語,成功登記免費
Thumbnail
全新 vocus 挑戰活動「方格人氣王」來啦~四大挑戰任你選,留言 / 愛心 / 瀏覽數大 PK,還有新手專屬挑戰!無論你是 vocus 上活躍創作者或剛加入的新手,都有機會被更多人看見,獲得站上版位曝光&豐富獎勵!🏆
Thumbnail
原文: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強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城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這一篇講的是道生成於無形的天,生生息息周而運行的天是大地的
Thumbnail
🏵️ 具天啟、末劫思想的人認為世界歷史的分段及未來新世界 的產生早已預定, 🛡️ 天啟異象者認為異象完全是神的作為,不是人的個體意願所能得知, 🧘 他們又合理化認定邪惡必須存在,因為沒有邪惡就無法成全神整個計劃的經綸。 神的道路高過人的路 神的意念高過人的意念 祂的心裡有藍圖
這世界的神話為什麼和地球差不多,難道神...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從何來?到哪去?存在又有何意義? 無垠的星辰大海中,我們是否真的只是滄海一粟?亦或在探尋造物的路上,我們竟會不經意間扮演了造物主的角色,創造出超越我們的存在? 如果,時間真的像一條,我們不能涉足同一點的湍急的河流,那我們當下該做的,是不是就該是回望,從長河上游順流而下的先人們閃耀的
Thumbnail
載營魄抱一,能無離乎?專氣致柔,能嬰兒乎? 滌除玄覽,能無疵乎?愛民治國,能無知乎? 天門開闔,能為雌乎?明白四達,能無為乎? 生之,蓄之,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 章節回顧 道是天地萬物運行之道理,有其本質、原則與特徵行為。循序了解前六章的過程,慢慢在心田中蘊育一個
Thumbnail
誰曾掌握世上的海洋 shuí céng zhǎngwò shìshàng dì hǎiyáng 誰曾數算每一粒細沙 shuí céng shù suàn měi yī lì xì shā 萬國君王聽主聲顫慄 wànguó jūnwáng tīng zhǔ shēng chànlì 受造之
Thumbnail
「地還存留的時候,稼穡、寒暑、冬夏、晝夜,就永不停息了。」(創世紀 8:22) 這是在挪亞出方舟,築壇獻祭後,神給出的寶貴應許。立約只要一次,守約卻是千年!數千年後的今天,無人擔憂隔天的太陽是否會升起,沒有任何人或力量可以限制全知全能的神,唯獨祂所說的話,堅定在天,不可違背,這是神的信實!
Thumbnail
求得神的國就能認識神,認識神的道,認識神國的奧祕,我們要用正確的人生觀,過聖潔的生活,用智慧的生命,認識天上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