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地之所載,六合之間,四海之內,照之以日月,經之以星辰,紀之以四時,要之以太歲,神靈所生,其物異形,或夭或壽,唯聖人能通其道。
2. 注釋
1. 地之所載:指大地所承載的一切生物與萬物。
2. 六合之間:六合指天地四方,意指整個宇宙世界之內。
3. 四海之內:指中國傳統地理觀中的世界範圍,即天地之內的所有地域。
4. 照之以日月:由日月光照耀著萬物。
5. 經之以星辰:由星辰運行來規律天地萬物。
6. 紀之以四時:用春、夏、秋、冬四季來標記時間的流轉。
7. 要之以太歲:以太歲紀年來統領時間的推移,太歲即歲星(木星),用來記錄時間。
8. 神靈所生:指天地孕育出的神祇和萬物。
9. 其物異形:指世間萬物形態各異。
10. 或夭或壽:有的短命(夭折),有的長壽。
11. 唯聖人能通其道:只有聖人能夠通曉萬物生死的道理。
3. 白話文
大地所承載的萬物,存在於天地四方之內、四海之中。日月照耀著它們,星辰的運行為它們提供規律,四時變換來標誌時間,太歲紀年來統領時間。天地間的神靈孕育了這些生物,它們形態各異,有的短命,有的長壽,只有聖人能夠通曉其中的道理。
4. 總結
這段話描述了天地萬物的運行規律,強調宇宙萬物受日月星辰、四時太歲的影響,並且形態各異、壽命不同,唯有聖人能真正理解其中的奧秘。
二、
1. 原文
海外自西南陬,至東南陬者。
結匈國在其西南,其為人結匈。
南山在其東南。自此山來,蟲為蛇,蛇號為魚。一曰南山在結匈東南。
比翼鳥在其東,其為鳥青、赤,兩鳥比翼。一曰在南山東。
2. 注釋
1. 海外:指中國疆域之外的地方。
2. 西南陬:指西南角落或邊遠地區。
3. 東南陬:指東南角落或邊遠地區。
4. 結匈國:一個異族國度,其特點是人民胸部前方交結。
5. 結匈:指該國人民的身體特徵,胸部前方有交結的皮肉。
6. 南山:位於結匈國東南方的一座山。
7. 蟲為蛇,蛇號為魚:此地區的蟲變成蛇,蛇則被稱為魚。
8. 比翼鳥:傳說中的神鳥,成雙成對飛翔,特徵是兩隻鳥合用一對翅膀。
9. 青、赤:比翼鳥的顏色,一隻為青色,一隻為紅色。
10. 比翼:指兩鳥並肩而飛,象徵忠貞與和諧。
3. 白話文
海外從西南角到東南角的範圍內,有一個結匈國,位於西南方。這個國家的人們胸部前方交結著皮肉。
在這個國家的東南方,有一座南山。從這座山開始,蟲會變成蛇,而蛇則被稱為魚。也有說法認為南山位於結匈國的東南方。
比翼鳥生活在這片土地的東方,這種鳥的顏色為青色和紅色,兩隻鳥並翼而飛。也有說法認為比翼鳥生活在南山的東方。
4. 總結
這段文字描述了海外南方的異國與奇異生物,包括胸部交結的結匈國人、蟲變蛇蛇成魚的奇異現象,以及象徵忠貞愛情的比翼鳥,展現了《山海經》中神話與地理記載的融合。
三、
1. 原文
羽民國在其東南,其為人長頭,身生羽。一曰在比翼鳥東南,其為人長頰。
有神人二八,連臂,為帝司夜於此野。在羽民東。其為人小頰赤肩。盡十六人。
畢方鳥在其東,青水西,其為鳥人面一腳。一曰在二八神東。
2. 注釋
1. 羽民國:一個傳說中的國度,居民長著羽毛。
2. 長頭:指頭部較長。
3. 身生羽:指身上長滿羽毛,類似鳥類。
4. 比翼鳥:一種神話中的鳥,兩隻鳥合用一對翅膀,象徵忠貞。
5. 長頰:指面頰較長。
6. 神人二八:傳說中的神靈,二八即十六人。
7. 連臂:這些神人手臂相連。
8. 帝司夜:為天帝掌管夜晚的神明。
9. 小頰赤肩:這些神人的特徵是臉頰較小,肩膀為紅色。
10. 畢方鳥:神話中的鳥類,長著人的臉,只有一條腿。
11. 青水:指某個特定的水域。
3. 白話文
羽民國位於東南方,這個國度的人們頭部較長,身上長滿羽毛。也有說法認為,羽民國在比翼鳥的東南方,居民的特徵是臉頰較長。
在羽民國的東方,有十六位神靈,他們手臂相連,負責為天帝掌管夜晚。這些神人的特徵是臉頰較小,肩膀呈紅色。
畢方鳥生活在這片土地的東方,靠近青水的西岸。這種鳥擁有人類的臉孔,卻只有一條腿。也有說法認為畢方鳥生活在十六位神靈的東方。
4. 總結
這段記載描述了海外南方的神奇國度與異獸,包括長有羽毛的羽民國、掌管夜晚的十六位神靈,以及獨腳人面鳥畢方,展現了《山海經》中獨特的神話世界觀。
四、
1. 原文
讙頭國在其南,其為人人面有翼,鳥喙,方捕魚。一曰在畢方東。或曰讙朱國。
厭火國在其國南,獸身黑色,生火出其口中。一曰在讙朱東。
株樹在厭火北,生赤水上,其為樹如柏,葉皆為珠。一曰其為樹若彗。
苗國在赤水東,其為人相隨。一曰三毛國。
臷國在其東,其為人黃,能操弓射蛇。一曰臷國在三毛東。
貫匈國在其東,其為人匈有竅。一曰在臷國東。
交脛國在其東,其為人交脛。一曰在穿匈東。
不死民在其東,其為人黑色,壽,不死。一曰在穿匈國東。
岐舌國在其東。一曰在不死民東。
2. 注釋
1. 讙頭國:傳說中的國度,居民人臉但長有翅膀,鳥喙。
2. 鳥喙:嘴巴像鳥類的喙。
3. 畢方:神話中的獨腳鳥。
4. 厭火國:傳說中的國度,居民身體黑色,能從口中噴火。
5. 株樹:生長在赤水上的樹,樹葉像珠子,也有人說它形狀像掃帚。
6. 赤水:神話中的河流。
7. 苗國:傳說中的國家,居民總是相互跟隨,亦稱三毛國。
8. 臷國:居民皮膚呈黃色,擅長使用弓箭射蛇。
9. 貫匈國:居民的胸部有洞。
10. 交脛國:居民的雙腿交叉相連。
11. 不死民:傳說中不會死亡的種族,皮膚呈黑色。
12. 岐舌國:傳說中的國度,具體特徵未描述。
3. 白話文
讙頭國位於南方,這個國家的居民擁有人類的臉孔,但長著翅膀和鳥喙,擅長捕魚。另一種說法認為,它位於畢方鳥的東方,也被稱為讙朱國。
厭火國位於讙頭國的南方,當地的居民身體呈黑色,能從口中噴出火焰。也有人說它位於讙朱國的東方。
在厭火國的北方,赤水河上生長著株樹,這種樹外形類似柏樹,葉子像珠子,也有人說它的形狀像掃帚。
苗國位於赤水的東方,這裡的居民總是成群相隨,也被稱為三毛國。
臷國位於苗國的東方,居民的皮膚呈黃色,他們擅長用弓箭射殺蛇類。
貫匈國位於臷國的東方,當地的居民胸部有一個貫穿的洞。
交脛國位於貫匈國的東方,這個國家的居民雙腿交叉相連。
不死民位於交脛國的東方,他們的皮膚是黑色的,壽命極長,甚至不會死亡。也有說法認為,他們生活在貫匈國的東方。
岐舌國位於不死民的東方。
4. 總結
這段記載描述了一系列神秘國度與奇異生物,包括擁有鳥喙與翅膀的讙頭國、能噴火的厭火國、葉子像珠子的株樹、擅長射蛇的臷國、身體構造奇特的貫匈國與交脛國,以及壽命無限的不死民,展現了《山海經》豐富的神話世界觀。
五、
1. 原文
崑崙墟在其東,墟四方。一曰在岐舌東,為墟四方。
羿與鑿齒戰於壽華之野,羿射殺之。在崑崙墟東。羿持弓矢,鑿齒持盾。一曰戈。
首國在其東,其為人一身三首。一曰在鑿齒東。
周饒國在其東,其為人短小,冠帶。一曰焦僥國在三首東。
長臂國在其東,捕魚水中,兩手各操一魚。一曰在焦僥東,捕魚海中。
2. 注釋
1. 崑崙墟:傳說中的聖地或高山,四方形。
2. 羿:傳說中的神射手,大羿,曾射日與殺害怪獸。
3. 鑿齒:傳說中的怪物,與羿戰於壽華之野。
4. 壽華之野:神話中戰場的名稱。
5. 弓矢:弓與箭。
6. 盾:防禦用的盾牌。
7. 戈:古代兵器,類似長柄刀。
8. 首國:一個傳說中的國家,居民一個身體有三個頭。
9. 周饒國:這個國家的居民身材矮小,穿戴帽子和衣帶。
10. 焦僥國:與周饒國相關,可能為同一國或鄰近國。
11. 長臂國:傳說中的國度,居民手臂特別長,可以同時在水中抓住兩條魚。
3. 白話文
崑崙墟位於東方,它的形狀為四方形。另一種說法認為,它位於岐舌國的東方,也是四方形的墟。
羿曾經在壽華之野與怪物鑿齒戰鬥,最終射殺了它。這場戰鬥發生在崑崙墟的東方。羿手持弓箭,而鑿齒則拿著盾牌,也有人說它持的是戈。
首國位於崑崙墟的東方,這個國家的人擁有一個身體但長著三個頭。也有人說,它位於鑿齒戰場的東方。
周饒國位於首國的東方,這裡的居民身材矮小,頭戴帽子,身穿衣帶。也有人稱它為焦僥國,並說它位於三首國的東方。
長臂國位於周饒國的東方,這裡的居民手臂特別長,能夠在水中捕魚,每隻手各握住一條魚。也有人說它位於焦僥國的東方,居民在海中捕魚。
4. 總結
這段記載描述了一系列奇異的地理與國度,包括傳說中的崑崙墟、英雄羿與怪物鑿齒的戰鬥,以及擁有獨特身體特徵的民族,如三頭人的首國、短小的周饒國、手臂特別長的長臂國,展現了《山海經》的奇幻世界觀。
六、
1. 原文
狄山,帝堯葬于陽,帝嚳葬于陰。爰有熊、羆、文虎、蜼、豹、離朱、視肉。吁咽、文王皆葬其所。一曰湯山。一曰爰有熊、羆、文虎、蜼、豹、離朱、𩿨久、視肉、虖交。其范林方三百里。
南方祝融,獸身人面,乘兩龍。
2. 注釋
1. 狄山:一座傳說中的山。
2. 帝堯:傳說中的上古聖君,據說埋葬於狄山的陽面。
3. 帝嚳:傳說中的上古帝王,據說埋葬於狄山的陰面。
4. 爰:語氣詞,相當於「這裡有」。
5. 熊、羆、文虎、蜼、豹:分別指熊、棕熊、紋虎(花紋老虎)、蜼(像猴子的動物)、豹子。
6. 離朱:傳說中視力極好的人,或指某種異獸。
7. 視肉:傳說中的怪獸,具備特殊的視覺能力。
8. 吁咽、文王:傳說中的人物或帝王,皆埋葬於此。
9. 湯山:狄山的另一種稱呼。
10. 𩿨久(音義不詳):可能是一種神話中的鳥類。
11. 虖交:音義不詳,可能是某種異獸或怪物。
12. 范林:指大片森林。
13. 祝融:南方之神,傳說掌管火,長有野獸的身體但臉是人的面孔,乘坐兩條龍。
3. 白話文
狄山是帝堯的墓地,他被埋葬在山的陽面,而帝嚳則被埋葬在山的陰面。這座山中棲息著熊、羆、紋虎、蜼、豹、離朱、視肉等動物。吁咽與文王也都埋葬於此地。這座山又被稱為湯山。另一種說法認為,這裡還有熊、羆、紋虎、蜼、豹、離朱、𩿨久、視肉、虖交等奇異生物。這片森林的範圍有三百里之廣。
南方的祝融神擁有野獸的身體但人的面孔,他駕馭著兩條龍。
4. 總結
這段記載描述了狄山,作為傳說中帝堯與帝嚳的陵墓所在地,同時也是許多奇異動物的棲息地。此外,還提到了南方的火神祝融,他具有半獸半人的外貌,並乘坐雙龍,展現了上古神話世界的獨特想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