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uise Bourgeois: I have been to hell and back. And let me tell you, it was wonderful.
「你可以回頭看路,卻無法回頭找回情感。」
You can retrace your steps, but it's impossible to retrace your emotions.
在展區的外面,大圖顯示著路易絲.布爾喬亞和蜘蛛,在側面的牆上貼有她一生的生平圖文紀錄,印象深刻於走進展區內的右側,有一個老舊的木箱,木箱內裝有一個臉,材質像是她創作的「粉紅色細胞」系列的延伸。
此次展覽分成三大展區,分別是
「第一章:不要遺棄我」
從路易絲.布爾喬亞本身成為母親後,回想自己的母親,再拉回自己和孩子們的相處連結,最讓人注目的是巨型蜘蛛,蜘蛛的存在意義對路易絲.布爾喬亞來說,像是母親的存在,而這個存在及為什麼是用蜘蛛,可從她的家庭背景看出原因,她出身於法國巴黎的郊區,家裡做的是掛毯修復工坊,一針一線的縫紉,像是蜘蛛一樣的塑造一個網,以蜘蛛作為母親的象徵。
路易絲.布爾喬亞的創作材料,在觀賞的過程中,能看見她在晚期的創作中,使用了布和縫紉在布上的圖案或文字,這像是她面對童年帶給她的傷害後的自我修復。
蜘蛛原型是一張畫,創作於1947年
「第二章:剛從地獄回來」
展區的燈光變化明顯,一個黑暗的黑盒子中,有投影字幕和亮著暗紅色的展品,父親對她來說有深刻的影響,父親的風流和背棄家庭,使她痛恨父親,對於父親有滿滿的恨,她將這些恨轉化為藝術創作的養分,一盞燈亮著照映在一個臉上,外頭是鐵製的牢籠。
「牢籠」是1980年代後期,她創作了「牢籠」系列,將個人物品、雕塑與裝置封閉在金屬籠子中,象徵內心的封閉、記憶的困囿與心理創傷。
另一座牢籠中,有放置椅子和鏡子,「牢籠」與「鏡子」的結合強烈地表現了她的內心掙扎與自我探索。牢籠象徵著情感上的困境,而鏡子則是她對這些困境的反思工具。兩者共同揭示了布爾喬亞在藝術創作中試圖理解、解構並最終療癒自己的過程。
她希望理解並擺脫過去的創傷(鏡子),但卻無法完全脫離那些內心的枷鎖(牢籠)。
「第三章:天空的修復」
天空的修復,此展區移動至富邦美術館的三樓內,明亮的燈光與一樓展區的燈想比之下,有明顯不同,在此展區中,可看見雕塑作品依照順序擺放展示,其中讓我印象深刻是「接受及給予」的手部雕塑,像是同一隻手,但兩邊分別出不同的狀態,一方是給予,一方是接受,看到這件展品時,我停下腳步細看,同時想著人與人之間似乎就像是一邊給予一邊接受的關係,我們總要面對接受任何人、事、物,同時也在給予他人,不論是實體看得見的物件,還是情感的給予及接受,人們都在這狀態之中活著。
整個展覽看完後,展覽就如同《路易絲.布爾喬亞:剛從地獄回來,順便說一句,太精采了》,經歷過地獄黑暗時期的自己,慢慢的修復及面對童年留下的傷害,人生總是有起伏不定的時候,也有安定的時候,面對那些過去,找到自己的出口,去理解去原諒他人和自己。
【展覽資訊】
•展覽地點:富邦美術館(台北市信義區松高路79號)
•展覽期間:2025年3月15日至6月30日(週二休館)
•票價:全票3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