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生存之道:從《我不是教你詐》看理想與現實的拉扯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在閱讀劉墉的《我不是教你詐》後,我有一些感觸。這本書告訴我們,世上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小心思,也都有讓生活變得更好的企圖心。然而,並不是所有人都能開闢自己的戰場,找到安身立命的本錢。當資源或職位有限時,一場無形的戰爭便悄然展開。

書中提到:「不要傻傻地幫別人數鈔票。」我們應該了解那些限制我們的手段,這不僅是為了保護自己,更不是要用來傷害他人。

raw-image


追求理想的環境

在人際相處與工作選擇上,我總是渴望單純的環境,希望專注於如何讓產品更好、服務更有價值,並在團隊中找到適合自己的位置。然而,並非每個人對理想環境的定義都相同,彼此間難免會產生摩擦。

每個學校的老師、每家公司的主管,都需要為團隊建立目標與制度。一位公司的主管曾經反覆強調:「產品需求正旺盛,我們只要做出第一代產品,就能賺大錢。當風口來臨時,豬都能飛起來,到時候你們的年薪一定會讓人羨慕。」

這位主管帶著業務與產品經理四處拜訪客戶,極力稱讚自家產品的競爭力,業務們也受到他的影響,不斷吹捧產品的優勢,甚至在規格書中寫下超越同行的標準。然而,產品經理心知肚明,這款產品是由幾位原本負責其他領域的技術經理帶領一群剛畢業的新人開發的。經理們雖然經驗豐富,但對這項新技術仍需磨合,而年輕人則需要從基礎學起,還要跟上新產品的開發進度。

每個人想要的不同

產品經理開始陷入自我懷疑。他明白主管應該知道技術團隊的現狀,但無論是對總經理還是客戶,主管總是自信滿滿地強調產品的「高科技」與「市場領先」,並承諾許多仍未實現的技術發展。技術團隊自己都無法保證這些功能能夠按時完成,然而主管卻已經在對外報告中將這些技術描繪得如同唾手可得。

產品經理為人務實,每當按照主管的要求報告那些尚未驗證的功能時,總覺得自己在欺騙對方,內心無法接受這樣的作風。他開始對工作感到疲憊,甚至每天早晨都猶豫是否該去公司。而當客戶詢問功能進度時,他只能含糊地表示「技術團隊已經著手進行」,即使實際開發時程還要再等上兩個月。

對主管而言,他追求的是在眾人面前光鮮亮麗地展示成果,獲得關注與讚賞。他樂於在公開場合發表演講,總是熱情洋溢地分享最新的「金句」,也時常在內部會議中鼓勵年輕人。他相信年輕人需要自己的舞台,而現在,他已經成功打造了自己的舞台,也要幫助所有人「登上舞台」。

這場賭局最終是成是敗,我們暫且不論。但可以確定的是,這位主管成功抓住了這段光鮮亮麗的機會,塑造了他理想中的環境。客戶與總經理聽到的永遠是「形勢大好」與「前景光明」,因此持續合作。然而,產品經理無法接受這種運作方式,最終選擇離開,並認為這是對的決定。

知道真相又能如何?

業務不關心產品的技術細節,他們的職責是凸顯產品的優勢,爭取業績;技術主管則會對不合理的要求選擇擋下或拖延處理;產品經理試圖在業務與技術團隊之間找到平衡,規劃產品未來的發展方向;總經理對新產品的細節並不熟悉,但相信主管的信心滿滿,雖然財報仍顯示虧損,但趨勢正在逐步上升;而年輕的工程師們,因為有技術主管撐著壓力,仍持續學習與進步。

在這個精心安排的局面下,主管打造了他想要的環境,並在其中找到了自己的價值與目標。而多數人,也因為這個環境,獲得了工作與薪水。

或許並不是每個人都掌握了事情的全貌,或許即使知道了真相,也選擇不說出口。在追求個人目標的過程中,難免會無意間阻礙或影響到他人。

這樣的行為是對是錯?你可以有自己的評價,但這,便是這群人的生存方式。


每個人在人生的旅途都懷抱著自己的目標與期待,但資源有限時,競爭與無形的較量便悄然發生。有些人選擇順應環境、抓住機會,有些人則堅持原則、離開尋找更合適的地方。每個人的選擇不同,對錯難以評判,但這正是現實世界的一部分。

人生旅途生存 Tips

  • 認清現實,但不必盲目妥協
    • 瞭解職場運作方式,知道哪些手段是在影響自己,但不一定要照做。
  • 懂得保護自己,不當「傻白甜」
    • 主管或同事的話不一定全是真的,學會分析,避免被誤導或利用。
  • 找到自己的定位與價值
    • 不是每個人都適合同樣的環境,明確自己想要的是什麼,才能做出最好的選擇。
  • 學會溝通,但保持底線
    • 在職場上,有時候誠實與圓滑需要取得平衡,保持專業但不輕易妥協核心價值。
  • 離開不適合自己的環境也是一種選擇
    • 如果發現自己無法適應現有的文化或價值觀,離開並不是失敗,而是為自己尋找更合適的機會。

生活與職場並非黑白分明的世界,而是一場關於適應、選擇與成長的修行。


※我們分享記得標註來源、我們友善可以給朋友們知道

圖片來源 : Unsplash-Aaron Burden https://unsplash.com/@aaronburden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DoSo的沙龍
1會員
13內容數
早安 在台灣每過60秒 你人生就少1分鐘 當我有空的時候 就會想分享我的想法與生活
DoSo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10
各位晚安~我是DoSo~ 你喜歡很多事物,不願意專注於一件事情上,沒有一種工作能容納你的全部渴望。無法決定人生該走向哪條路。但知道一輩子不想只做一份工作。
Thumbnail
2025/04/10
各位晚安~我是DoSo~ 你喜歡很多事物,不願意專注於一件事情上,沒有一種工作能容納你的全部渴望。無法決定人生該走向哪條路。但知道一輩子不想只做一份工作。
Thumbnail
2025/04/04
台北金魚藝術展拍攝心得,以及使用定焦鏡頭拍攝水下生物的技巧和遇到的問題,例如自動對焦失靈、只有部分對焦、金魚遊動難以捕捉等,並提供解決方法,例如調整對焦點、使用連拍模式、控制光線、調整光圈、預先對焦等。文章也推薦了小威手作生態瓶DIY,並分享了攝影師對金魚的個人感受。
Thumbnail
2025/04/04
台北金魚藝術展拍攝心得,以及使用定焦鏡頭拍攝水下生物的技巧和遇到的問題,例如自動對焦失靈、只有部分對焦、金魚遊動難以捕捉等,並提供解決方法,例如調整對焦點、使用連拍模式、控制光線、調整光圈、預先對焦等。文章也推薦了小威手作生態瓶DIY,並分享了攝影師對金魚的個人感受。
Thumbnail
2025/04/01
錯誤的選擇題 選擇題不斷上演在我們的生活中,我還是會繼續選擇下去。
Thumbnail
2025/04/01
錯誤的選擇題 選擇題不斷上演在我們的生活中,我還是會繼續選擇下去。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你今天必須做別人不願意做的事,明天才能夠擁有別人不能擁有的東西。
Thumbnail
你今天必須做別人不願意做的事,明天才能夠擁有別人不能擁有的東西。
Thumbnail
本書結合溝通、價值、團隊、決策、創新和成長等六個篇章,適合不同階段的職場人士。此書作者李文勇是知名的暢銷作家、人力資源管理專家、諮詢師與培訓師,本文從提升「強化個人職場力」的角度,去進行書籍的評論。
Thumbnail
本書結合溝通、價值、團隊、決策、創新和成長等六個篇章,適合不同階段的職場人士。此書作者李文勇是知名的暢銷作家、人力資源管理專家、諮詢師與培訓師,本文從提升「強化個人職場力」的角度,去進行書籍的評論。
Thumbnail
這本書是一本商業理財/職場工作術的書,通過深入探討底層邏輯,希望幫助讀者更好地瞭解社會和人生,提供了許多具體的建議和見解。
Thumbnail
這本書是一本商業理財/職場工作術的書,通過深入探討底層邏輯,希望幫助讀者更好地瞭解社會和人生,提供了許多具體的建議和見解。
Thumbnail
今天和朋友們分享的好書是《底層邏輯》,作者:劉潤。我們來談談關於工作,如何從平凡進化到卓越的三個關鍵要素。先從一位上海計程車司機的營運心法說起...
Thumbnail
今天和朋友們分享的好書是《底層邏輯》,作者:劉潤。我們來談談關於工作,如何從平凡進化到卓越的三個關鍵要素。先從一位上海計程車司機的營運心法說起...
Thumbnail
《解決問題的人》這本書是丹尼·沃謝教授所寫,通過豐富的經營案例和不同背景、不同年齡的創業故事,展示了創業的多種可能性和實踐經驗。這本書強調,解決問題不是什麼神秘天賦,而是一種學得會的技巧,這樣的創業思維,也可以應用到日常生活裡,就能在創業和生活中做得更好,甚至實現夢想。
Thumbnail
《解決問題的人》這本書是丹尼·沃謝教授所寫,通過豐富的經營案例和不同背景、不同年齡的創業故事,展示了創業的多種可能性和實踐經驗。這本書強調,解決問題不是什麼神秘天賦,而是一種學得會的技巧,這樣的創業思維,也可以應用到日常生活裡,就能在創業和生活中做得更好,甚至實現夢想。
Thumbnail
你相信眼睛所看到的一切嗎? 或許,我們對事實的瞭解,還不夠全面 或許,我們是被表象或經驗欺騙、迷惑,導致看不透事情的本質 本書教你看清這個世界的底牌
Thumbnail
你相信眼睛所看到的一切嗎? 或許,我們對事實的瞭解,還不夠全面 或許,我們是被表象或經驗欺騙、迷惑,導致看不透事情的本質 本書教你看清這個世界的底牌
Thumbnail
這篇文章是關於一堂線上課程《用經營公司的思維,經營你的人生》的分享和心得。課程主要內容包括引導思考個人的「願景」和「優勢」,以及從經營公司的五個面向來重新整理生活。作者分享了為什麼決定購買這門課程,以及課程中讓他印象最深刻的部分和難以執行的部分。
Thumbnail
這篇文章是關於一堂線上課程《用經營公司的思維,經營你的人生》的分享和心得。課程主要內容包括引導思考個人的「願景」和「優勢」,以及從經營公司的五個面向來重新整理生活。作者分享了為什麼決定購買這門課程,以及課程中讓他印象最深刻的部分和難以執行的部分。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