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堂 Strategy Management 課程,絕對是我這學期印象最深刻的一門課。
在課堂中,我們學習了策略管理的十個學派,還有經典的「5 Ps of Strategy」。究竟,什麼是策略管理?
Mintzberg et al.(2005). p.1
什麼是策略管理的 5 Ps?
著名學者 Mintzberg 提出了策略的五個面向(5 Ps for Strategy),從不同角度詮釋「策略」這個概念:
- Plan(計劃):策略是一個計劃,幫助你從現在走向目標。
- Pattern(模式):隨著時間累積,策略也反映了你過去做決策的軌跡。
- Position(定位):你打算在什麼市場中提供什麼樣的產品與服務?
- Perspective(觀點):策略是一種組織文化與價值觀,影響整體的方向。
- Ploy(策略手段):你有什麼獨特的做法,能在競爭中脫穎而出?
何謂策略管理的10個學派?
- Design School(設計學派):
策略是一個構思的過程,來自直覺性的設計,強調內部能力與外部環境的配合。 - Planning School(規劃學派):
策略需經過正式的規劃,透過嚴謹的程序與分析工具來制定。 - Positioning School(定位學派):
策略是一個分析過程,藉由數據與產業結構分析,找出市場中的最佳定位。 - Entrepreneurial School(創業家學派):
策略是一個願景導向的過程,由領導人根據直覺與遠見來設定方向。 - Cognitive School(認知學派):
策略源於心智過程,強調決策者的思維模式與心理認知。 - Learning School(學習學派):
策略是不斷學習與演化的產物,在實踐與經驗中逐漸形成。 - Power School(權力學派):
策略是一種協商過程,產生於組織內外部的權力競爭與政治操作。 - Cultural School(文化學派):
策略是一個集體建構的過程,深受組織文化與共享價值觀的影響。 - Environmental School(環境學派):
策略是對外部環境的回應,組織多處於被動角色,根據情勢做出調整。 - Configuration School(組態學派):
策略是結構轉變的過程,組織會隨著生命週期階段進行策略調整與重構。
這堂課不只讓我對策略有更全面的理解,也啟發我開始從不同角度思考「我們為什麼而做、怎麼做、做給誰」。策略,不再只是商業決策,而是一種思維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