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台北北一女的一位國文老師在新聞媒體上引發了極大的爭議。姑且不論她的政治立場,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本應具備相當的學識與教養。然而,她在接受中國官媒採訪時的發言,卻讓許多人感到疑惑與不解。
作為國文老師,她應該深知語言的精確性,然而她的言論卻顯示出對現實的忽視,甚至可能對學生產生誤導。我們先不談政治立場,單從中華民國憲法的角度來看:
第 1 條:中華民國基於三民主義,為民有民治民享之民主共和國。
第 2 條:中華民國之主權屬於國民全體。
第 3 條:具有中華民國國籍者為中華民國國民。
第 4 條:中華民國領土,中華民國領土,依其固有之疆域,非經國民大會之決議,不得變更之。
第 5 條:中華民國各民族一律平等。
第 6 條:中華民國國旗定為紅地,左上角青天白日。
第一條:民主共和國。只在台澎金馬。不包含對岸。
第二條:中華民國之主權屬於國民全體。也就是只屬於2300萬人,不包含對岸的14億人。
第三條:具有中華民國國籍者,才是中華民國國民。區老師擁有中華民國身分證
,但她的母親、對岸的親友與學生,並非中華民國國民,這是法律上的事實。
第四條:中華民國領土依其固有疆域,非經國民大會決議,不得變更。然而,實際上台灣的統治範圍僅限於台澎金馬,對岸早已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管轄。
第 5 條:中華民國各民族一律平等。現在兩岸是不平等的。
第六條:中華民國國旗為紅地、左上角青天白日。如果區老師真心認同自己是中華民國人,那麼在接受對岸媒體訪問時,是否能公開展示這面國旗?表示她是中華民國人。
區老師關心家人,這是人之常情,沒有人會反對。然而,敵對勢力的認定,並非個人主觀決定,而是取決於對方的行為。當對岸在台灣周邊軍演、切斷海底電纜、撞毀台灣軍眷時,這些行為難道不構成敵對行為嗎?換個角度想,如果有一天,有人闖入北一女中,破壞校園設施,甚至影響師生安全,區老師會認為這些人是善意的嗎?
這場爭議的核心,不在於區老師的國籍認同,而是她是否忽略了現實,同時她是以北一女的老師身分接受採訪的,這才引起大家的關注,這是所有人的看法嗎?還是只是這位老師一人的看法,那她的看法會不會誤導學生? 這是大家所關注的。而她的媽媽不是中華民國人
,沒有身分證,這是憲法上的規定。
其實這問題很好解決,她有大把的時間把她媽媽接來台灣住,讓她成為中華民國人。或這是她近所謂的孝道,搬去跟她媽媽一起住。她要不要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人,她自己選擇。沒有人會干涉或有意見。只是她沒有這麼做,現在卻對所謂的敵對勢力有意見。自己可以做的不做,卻指著鼻子罵人,說有意見,只能說遺憾,老師的水準只有這樣。這就是所謂的「寬以待己,嚴以律人」。典型的雙重標準。
務實些,接老母親過來,或是自己過去照顧老母親,盡孝道。這件事沒人幫得上忙,只有她自己去做。做到了她心平了,氣合了,心也順了,事也了了,這才是正事,不要到時候子欲養而親不在,真的會很傷心的。
我們當然希望兩岸關係和平,但和平不是單方面的妥協,而是基於平等與尊重。以前不繞台,不軍演,不挖電纜,不撞船,不射飛彈,不都很好嗎?現在這麼做是為什麼?對岸自己最清楚。
作為國文老師,她應該深知語言的力量,也應該更審慎地運用語言。若她真心希望兩岸好好溝通,她更應該讓學生認識現實,而不是沉浸在自己的想法中。我們都期待一個沒有戰爭威脅的未來,但前提是,每個人都應該認清現實,而不是沉溺於過去的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