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台灣唯一不通鐵路的縣治所在地,南投市沒有火車站一直讓人納悶:不是觀光地又有茶葉產業,怎麼偏偏少了鐵道?這背後,其實藏著一段與地方政治有關的故事。
台灣鐵路網密,但南投市是空白
從清朝開始鋪設鐵路到日治時代、戰後的縱貫鐵路與西部幹線,台灣的鐵道系統可以說是密如蛛網。
但唯獨中部的南投縣,特別是縣治——南投市,至今都沒有火車站。
要搭火車,只能到草屯、烏日、高鐵台中或集集線上的車埕、集集等地。鐵路經過南投?曾經有,但被改線了
日治時代原本計畫延伸鐵路線至南投市,甚至有早期地圖標示規劃中的站點。
但後來因地形複雜、經費有限,以及日軍偏好以山線輸運木材與戰略資源,因此選擇發展集集線,將路線東偏,並未進入南投市中心。
戰後國民政府接收鐵路建設時,南投雖有集集支線,但主體交通預算優先投向台中市與南北幹線建設。
政治內鬥,讓南投錯失關鍵機會?
根據當地老一輩政壇人士回憶,在 1970~1980 年代南投曾有過幾次「爭取南投站」的提案,包括:
- 延伸台中線至南投市
- 升級集集線進入南投市
- 增設客運轉乘中心結合輕軌
然而,當時因地方派系競爭劇烈,草屯、名間、集集三地各有不同利益主張,導致整體計畫無法整合,中央難以拍板定案,最終不了了之。
也有說法認為,南投市作為縣治,政治上與中央部分主流派系關係緊張,導致資源爭取不如台中或彰化積極順利。
鐵路失落後,南投交通轉向公路為主
隨著台14線(中潭公路)、國道六號通車,南投進出交通轉為完全依賴公路。
但也因此造成:
- 公共運輸弱勢(班車班次少)
- 遇到假日或事故就會塞爆
- 觀光人潮無法穩定導入,對比高雄的捷運+輕軌形成落差
結語:沒有火車站的南投,是偶然還是必然?
南投沒有火車站,表面看是地形或經費問題,實際卻牽涉到歷史決策、地方政治與行政資源配置。
鐵路不只是一條軌道,而是一條資源的分配軌跡。南投的缺席,是一段未被寫入鐵道史的空白。
📌 喜歡這種城市冷知識與政策背後故事嗎?歡迎追蹤本專欄,我們一起拆解台灣地圖上的每一個「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