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的太忙了」是藉口嗎?
「好想寫作,但下班已經累死了...」這句話我說過無數次。作為朝八晚五的上班族,回到家常常只想賴在沙發上追劇,哪還有精力寫作?但有天晚上滑方格子時,我發現一位自稱「全職工程師」的作者每週竟然能發布3-4篇高質量文章。這讓我好奇又有點不甘心 — 明明都是上班族,為什麼人家做得到?
抱著破解祕密的心態,我開始研究並實踐各種方法。
現在,我不僅能穩定寫作,還靠方格子開啟了廣告收益。今天,就來分享我是怎麼擠出寫作時間的。
打破「需要一大塊時間」的迷思
最大的發現是:寫作不必一氣呵成。
就像煮一鍋好湯需要先準備食材、熬煮、調味一樣,寫作也能分階段完成。
我發明了「三段式寫作法」:
早上通勤的15分鐘,我列出3-5個大方向。像是決定今天要寫「如何培養閱讀習慣」,重點包括「開始的障礙」、「實用技巧」和「堅持方法」。
午休時再花15分鐘,補充幾個例子或數據。比方說查一下「台灣人平均閱讀時間」或記下自己用過的「最有效的閱讀方法」。
晚上回家後,找30分鐘安靜時間,打開電腦把早上和中午的素材整合成完整文章。
就這樣,零散的三個時段合起來,完成了一篇文章!
「不等靈感」
先開始,靈感自然來
以前總是「今天沒靈感,明天再寫吧」
我最大的改變是:不管有沒有靈感,固定時間就是要坐下來寫。
就像跑步一樣,最難的是穿上鞋子出門,一旦開始跑,身體自然就進入狀態了。
「最糟糕的文章」心法
擊敗完美主義
以前總想一次寫出完美文章,結果常常卡關,最後沮喪放棄。
現在我採用「最糟糕的文章」心法:
「今天只要寫出史上最糟的文章就好,明天再來修改。」
這個心態立刻解除了心理壓力!我允許自己寫得很爛,先求有再求好。
一位作家朋友告訴我:「沒人在乎你的寫作過程,他們只在乎最終看到的結果。」這說的太對了!
上班族也能30天寫30篇
用這套方法,我完成了「30天30篇」的挑戰,達到方格子的廣告收益門檻。
關鍵不是有超強毅力或犧牲睡眠,而是把大任務分解成小塊,像拼拼圖一樣,一次放一塊,最終就能完成整幅作品。
現在回想起來,寫作不再是我生活的負擔,而是融入日常的一部分,就像刷牙洗臉一樣自然。
當我回頭計算時間,發現即使是最忙的工作日,我也能無壓力地擠出那珍貴的「一小時」。而這一小時,正在慢慢轉化為可觀的被動收入。
或許你和我一樣忙碌,但相信我,如果連我都能做到,你也一定可以!
❤️ 喜歡這篇文章嗎?按讚支持我繼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