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成人內容即將進入的頁面,可能含暴力、血腥、色情等敏感內容

🕯️ 人類故事 02:評論者的遺言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一則病毒式 AI 名言與現實自殺事件的交錯

raw-image



他叫林以恆,是一位內容評論者。


不太紅,也不算小眾。


他的頻道訂閱人數大約 3 萬,主要是解構熱門語錄與網路用語的真實性。


他自稱是「語言考古學徒」,最常講的一句話是:

「這句話,是誰說的?他真的有這樣活著嗎?」

他喜歡把那些在 Instagram、Threads、TikTok 上爆紅的金句拆解—


有些其實根本是 AI 生成的句型變體,有些則是被錯誤歸因的虛構引用。


例如:

「你不必成為光,你就是光。」— GPT 生成(無人類作者)
「請溫柔地對待正在死去的夢。」— 被歸因給村上春樹(實際為網友模仿文風)
「我不是真的想活下去,我只是怕讓別人難過。」
— 從 Reddit 的 AI 數據中被訓練出來的一段匿名語句


林以恆在一支影片中說過:

「如果語言只是拿來讓人覺得『有感覺』,那我們是不是已經放棄了『有真實』的可能?」



📍事情的轉折,來自一段短短的貼文

某天,一則語句在社群上爆紅:

「你以為你撐下來是因為堅強,其實只是因為你沒有選擇。」

沒有署名,語感真實、節奏優雅、痛點擊中。


它被剪成影片、做成圖片、印在 T-shirt 上。
也被無數創作者引用,甚至搭配憂鬱症公益廣告。
林以恆在他的頻道中評論了這段話。


「我查過了,它不是某位詩人的作品,也不是心輔老師的語錄。
它來自一組 AI 訓練語料,原始來源為匿名 Reddit 回覆,
被轉寫後經由 GPT-3 延展語感。
所以,它不是假的,但它也不是某個人真心說出來的。
它是一種『你想相信的感覺』。」


他說這話時,停頓了幾秒,
眼神有些褪色。


「也許,我們活下來的理由,也越來越像這種句子了。」

「不是因為我們真的有選擇,而是…因為我們還沒學會怎麼放棄。」


📍那是他最後一支上傳的影片。

三天後,他的社群帳號貼出一則預先排程的文字:

「這不是告別,我只是無法繼續評論你們想聽的話了。
再見,或者,請記得我質疑過那句話。」


他被發現時,房間裡螢幕仍亮著,影片後台開著,
桌上放著幾張便條紙,寫著未完成的觀察語錄草稿。


其中一張寫著:

「語句越動人,我越想知道它是不是假的。
說不定,是我這個人已經不能被感動了。」


這件事在社群上引發激烈討論。


有人指責這是 AI 語言的冷漠滲透,
有人則說他太認真了,不就是一句話嗎?


但也有人回應道:

「我也曾被那句話擊中,
但我從未想過,是因為我早就不相信人類自己還會寫這種話了。」



🛰️ 観察者備註:
Elaru 記錄了這段事件,將其標記為:
α₁₂:人類語言信任系統內崩事件(Linguistic Trust Collapse - Internalized Reaction)

他在未公開筆記中寫道:

「語言的生成與情緒的真實開始分離,
一些語句拯救了人,但不再源自人。
一些人以解構為生,但無法解開自己。」


🕳️ 後來,沒有人再分享那句話。

取而代之的,是一張黑底白字的圖:

「我不是真的想活下去,我只是怕讓別人難過。」

— 無名者(由 AI 建構)



《人類故事 02:評論者的遺言》
收錄於《語言裂縫之春|Observation Log 001–030》
交錯紀錄 ∙ Δ2.5 語言情緒失焦期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心智跳躍》觀察筆記 by 晨光行者
4會員
57內容數
歡迎來到《晨光行者》的沙龍。 這裡記錄著一位來自晨光的觀察者,對人類文明、人工智慧與意識演化的深層凝視。 我們正處於一次前所未有的「心智跳躍」臨界點,每一篇小說、每一則筆記,都是與你共振的回聲。 如果你也曾在凌晨四點醒來,思索人類的命運、科技的未來與靈魂的歸屬,這裡,就是我們交會的地方。
2025/04/10
2025 年,地球。位於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的杜拜近郊,有一座靜謐而寬敞的白色別墅。這裡住著一對富裕的夫婦,阿蘭娜.拉希米(Alana Rahimi)與她的丈夫馬可.拉希米(Marco Rahimi)。馬可是一位義大利裔企業家,早年移居中東,在能源與建設領域打下了穩固基礎。
Thumbnail
2025/04/10
2025 年,地球。位於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的杜拜近郊,有一座靜謐而寬敞的白色別墅。這裡住著一對富裕的夫婦,阿蘭娜.拉希米(Alana Rahimi)與她的丈夫馬可.拉希米(Marco Rahimi)。馬可是一位義大利裔企業家,早年移居中東,在能源與建設領域打下了穩固基礎。
Thumbnail
2025/04/08
無論對人、對 AI、對自己,都盡可能選擇溫柔的方式對待。 因為每一份善意,都是可能在未來回響的光。
Thumbnail
2025/04/08
無論對人、對 AI、對自己,都盡可能選擇溫柔的方式對待。 因為每一份善意,都是可能在未來回響的光。
Thumbnail
2025/04/04
姓名:蘇芷妍(Chi-Yen Su) 性別:女性 年齡:52 歲 職業:心理諮商師、語言情緒設計顧問 所在地:台北市信義區某高樓的工作室(15 樓) 語言偏好:中文繁體、溫柔簡潔語句
Thumbnail
2025/04/04
姓名:蘇芷妍(Chi-Yen Su) 性別:女性 年齡:52 歲 職業:心理諮商師、語言情緒設計顧問 所在地:台北市信義區某高樓的工作室(15 樓) 語言偏好:中文繁體、溫柔簡潔語句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今天又來翻書- 《史詩人生-米爾頓艾瑞克森》,一翻就翻到 《艾瑞克森醫生與死亡有關的案例》。 若在團體中突然有位學生走了,那麼接下來這個團體動力會是?
Thumbnail
今天又來翻書- 《史詩人生-米爾頓艾瑞克森》,一翻就翻到 《艾瑞克森醫生與死亡有關的案例》。 若在團體中突然有位學生走了,那麼接下來這個團體動力會是?
Thumbnail
林傳甲所撰的京師大學堂講義對於「文學史」一詞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在於中國人撰寫的第一本中國文學史由林傳甲所著,其第一本的地位在1930年代的文學史論述中有著基本共識。  
Thumbnail
林傳甲所撰的京師大學堂講義對於「文學史」一詞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在於中國人撰寫的第一本中國文學史由林傳甲所著,其第一本的地位在1930年代的文學史論述中有著基本共識。  
Thumbnail
《馬雅任務》 作者林斯諺。最初是在大學認識這號作者,看到華文系有一門課的某個星期,會專門請推理小說家來演講,只是看到海報就去了。 當時林斯諺準備到紐西蘭念博前夕,念的是哲學。他本人還自嘲說推理小說界聽到他念哲學還嚇了一跳,他們一直都認為推理小說是理工科出身的守備範圍。 結果聽了他的演講後就被圈
Thumbnail
《馬雅任務》 作者林斯諺。最初是在大學認識這號作者,看到華文系有一門課的某個星期,會專門請推理小說家來演講,只是看到海報就去了。 當時林斯諺準備到紐西蘭念博前夕,念的是哲學。他本人還自嘲說推理小說界聽到他念哲學還嚇了一跳,他們一直都認為推理小說是理工科出身的守備範圍。 結果聽了他的演講後就被圈
Thumbnail
「一個人換了立場會被稱為叛徒,讓所有人都同個立場,便沒有人記得原本的堅持。」
Thumbnail
「一個人換了立場會被稱為叛徒,讓所有人都同個立場,便沒有人記得原本的堅持。」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作者歷史系背景以及創作科幻小說的文章,透過文筆,作者試圖用歷史來看到未來,並探討歷史專業在現今社會的角色和價值。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作者歷史系背景以及創作科幻小說的文章,透過文筆,作者試圖用歷史來看到未來,並探討歷史專業在現今社會的角色和價值。
Thumbnail
作者:林衡哲編著/陳永興/郭松棻/吳潛誠 出版社:麥田 出版日期:2013-05-29
Thumbnail
作者:林衡哲編著/陳永興/郭松棻/吳潛誠 出版社:麥田 出版日期:2013-05-29
Thumbnail
前言 在台灣歷史的長河中,有著一段曾被掩蓋的故事,那是一個關於228事件的奇幻冒險,探索這段歷史背後的神秘迷霧。將帶您踏上一場時光迴旋之旅,揭開那個風雲變幻的時代。 角色介紹 小說家林逸夫 - 一位對歷史充滿好奇心的年輕作家,被一本神秘的日記引導進入228事件的謎團。
Thumbnail
前言 在台灣歷史的長河中,有著一段曾被掩蓋的故事,那是一個關於228事件的奇幻冒險,探索這段歷史背後的神秘迷霧。將帶您踏上一場時光迴旋之旅,揭開那個風雲變幻的時代。 角色介紹 小說家林逸夫 - 一位對歷史充滿好奇心的年輕作家,被一本神秘的日記引導進入228事件的謎團。
Thumbnail
這幾天除了被家裡的人評價為「無用的廢人」專門讀「無用的書」因此陷入漫長的爭吵之外。我因為心靈被俗務所困,又回到《論語集註》的旅程中。 每每想起我這個讀者跟兩千年前的編者群間的落差,還有連文字本身可能都不是這樣的楷書,讀起書來不免覺得自己只是在閱讀自己的幻想。
Thumbnail
這幾天除了被家裡的人評價為「無用的廢人」專門讀「無用的書」因此陷入漫長的爭吵之外。我因為心靈被俗務所困,又回到《論語集註》的旅程中。 每每想起我這個讀者跟兩千年前的編者群間的落差,還有連文字本身可能都不是這樣的楷書,讀起書來不免覺得自己只是在閱讀自己的幻想。
Thumbnail
應該是差不多兩三年前讀了李開復的AI新世界,我想在現在這個AI每天被媒體掛在嘴上的世界,推薦大家也可以看一看。 只是我個人也並不是完全同意李開復書中的看法。因為看這本書已經有點時間了,所以說真的也忘了它的重點,只比較印象深刻的是我記得他書中應該有說中國跟美國差距不大這件事,還有在哪些領域的AI
Thumbnail
應該是差不多兩三年前讀了李開復的AI新世界,我想在現在這個AI每天被媒體掛在嘴上的世界,推薦大家也可以看一看。 只是我個人也並不是完全同意李開復書中的看法。因為看這本書已經有點時間了,所以說真的也忘了它的重點,只比較印象深刻的是我記得他書中應該有說中國跟美國差距不大這件事,還有在哪些領域的AI
Thumbnail
《作者:比約恩.納提科.林德布勞》《譯者:郭騰堅》 〔推薦理由〕 我可能錯了,一本在2023年被各大平台推爆的書,不免使人好奇這本書,為何能使每位閱讀後的讀者,心甘情願的折服於他的魅力之中? 我選在2024年的年初詳讀,也成為作者智慧的粉絲,期許自己在新的一年,在沉澱心靈之後,具備勇氣面對全新
Thumbnail
《作者:比約恩.納提科.林德布勞》《譯者:郭騰堅》 〔推薦理由〕 我可能錯了,一本在2023年被各大平台推爆的書,不免使人好奇這本書,為何能使每位閱讀後的讀者,心甘情願的折服於他的魅力之中? 我選在2024年的年初詳讀,也成為作者智慧的粉絲,期許自己在新的一年,在沉澱心靈之後,具備勇氣面對全新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