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檢有時會有病人問我水腫相關的問題;也有病人因水腫來看診,後來發現肝癌、腎病、…等,今天來念書筆記和大家聊聊水腫!
水腫 (Edema)
水腫是指組織間隙內液體異常積聚,導致肢體腫脹,常見於腳踝、腳部及下肢,但也可能影響手部。水腫可能是暫時性的生理反應,但也可能與潛在疾病相關,需要適當管理。
水腫的常見成因
水腫的成因可分為生理性與病理性兩大類:1. 生理性水腫
- 長時間站立或久坐
- 高鈉飲食
- 妊娠
- 月經週期變化
2. 病理性水腫
- 心因性水腫(如充血性心衰竭):靜脈回流受阻,導致液體積聚於下肢。
- 腎因性水腫(如腎病症候群):腎臟功能異常,導致水分滯留及低白蛋白血症。
- 肝因性水腫(如肝硬化):低白蛋白血症與門靜脈高壓導致液體滯留。
- 靜脈或淋巴阻塞(如深層靜脈栓塞或淋巴水腫):影響組織液回流。
水腫的形成機制
水腫的形成與微循環壓力變化、膠體滲透壓降低、血管通透性增加及淋巴回流障礙有關。主要機制包括:
- 毛細血管靜水壓上升:如心衰竭導致的靜脈回流受阻。
- 血漿膠體滲透壓下降:如肝硬化或腎病症候群引起的低白蛋白血症。
- 血管通透性增加:如感染或過敏反應導致血管擴張及液體外滲。
- 淋巴回流受損:如手術後淋巴管破壞或腫瘤壓迫。
水腫的分類與特徵
水腫可依其性質與特徵分類:
1. 凹陷性水腫(Pitting Edema)
按壓後皮膚會留下凹陷,常見於心衰竭、靜脈曲張。
2. 非凹陷性水腫(Non-pitting Edema)
按壓後皮膚無明顯凹陷,常見於淋巴水腫、甲狀腺功能低下。

水腫的管理與治療
水腫的治療需針對病因,以下為一般管理原則:
1. 生活習慣調整
- 避免久站久坐,適時抬高雙腿。
- 減少高鈉飲食,維持適當的水分攝取。
- 適度運動促進血液循環。
2. 藥物治療
- 利尿劑(Diuretics):如噻嗪類利尿劑(適用於輕度水腫)及袢利尿劑(適用於心衰竭)。
- 血管擴張劑:如 ACE 抑制劑、ARB 類藥物(適用於高血壓合併水腫)。
- 抗凝劑:如Warfarin(適用於深層靜脈栓塞)。
3. 物理治療
- 壓力襪(Compression Stockings):減少靜脈血液滯留。
- 淋巴引流按摩:適用於淋巴水腫患者。
4. 針對特定病因的治療
- 心因性水腫:控制心衰竭,使用強心劑、利尿劑。
- 腎因性水腫:調整蛋白攝取,使用適當的利尿劑。
- 肝因性水腫:使用白蛋白補充及利尿劑。
- 靜脈栓塞:抗凝治療。
何時應就醫?
若水腫合併以下症狀,應及早就醫:
- 突發性、嚴重水腫
- 喘息、心悸或胸痛
- 單側肢體腫脹且疼痛(疑似深層靜脈栓塞)
- 皮膚發紅、發熱或潰瘍(可能為感染或炎症)
結論
周邊水腫可能是良性生理現象,也可能反映潛在的嚴重疾病。透過良好的生活習慣、藥物與物理治療,水腫的症狀可獲得改善。然而,若水腫持續或伴隨其他症狀,應及時就醫,以確保適當診斷與治療。

參考資料
- Patel, H., Skok, C.J., & DeMarco, A. (2022). Peripheral Edema: Evaluation and Management in Primary Care. American Family Physician, 106(5), 557-564.
- Trayes, K.P., Studdiford, J.S., Pickle, S., & Tully, A.S. (2013). Edema: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American Family Physician, 88(2), 102-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