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智力的分類
當我們談論「智力」時,往往將其視為單一概念,但心理學家雷蒙德·卡特尔(Raymond Cattell)提出的「流體智力」(Fluid Intelligence)與「晶體智力」(Crystallized Intelligence)理論,卻為人類認知能力描繪出更立體的圖像。流體智力與晶體智力是心理學中兩種重要的智力類型,這兩者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扮演著不同的角色,並且各自具有獨特的特性和功能。二、流體智力(Fluid Intelligence)
天生能力/聰明才智/會隨年齡增長增加後衰退
是指個體在面對新情境時,解決問題和進行推理的能力。這種智力通常與生理因素有關,並且在年輕時期達到高峰。流體智力強調的是靈活性和創新能力,能夠讓人快速適應新環境,並有效地處理未曾遇過的問題。例如,當我們在解決數學難題或進行邏輯推理時,流體智力發揮了關鍵作用。隨著年齡的增長,流體智力會逐漸下降,這是因為大腦的認知靈活性和速度會隨著時間而減弱。
三、晶體智力(Crystallized Intelligence)
累積的能力/經驗值/不斷的成長
則是指個體在生活中積累的知識、技能和經驗。這種智力通常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強,並且在整個成年期持續上升。晶體智力包括了我們所學習的事物,例如語言能力、常識、專業知識等。它是基於過去的學習和經驗,能夠幫助我們在熟悉的情境中做出判斷和決策。舉例來說,當我們在工作中運用過去的經驗來解決問題時,就是在使用晶體智力。
四、流體與晶體相輔相成
這兩種智力雖然性質不同,但卻是相輔相成的。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流體智力和晶體智力常常會共同發揮作用。例如,在學習新知識時,我們可能需要運用流體智力來理解新概念,同時利用晶體智力來回憶相關的背景知識。這種互動使得我們能夠更有效地應對各種挑戰。
兩種智力的協作,當工程師運用流體智力掌握新開發工具後,便將其轉化為晶體智力的組成部分;而豐富的晶體智力儲備又能降低新知識的認知負荷,形成正向循環。此現象在跨領域創新中尤其明顯,例如生物資訊學家結合分子生物學知識與演算法設計能力,開創精準醫療新紀元。
五、生命週期的交錯曲線
這兩種智力在人生不同階段呈現迥異的發展軌跡。流體智力約在25歲達到高峰後逐漸下滑,這解釋了為何青少年學習程式語言的速度往往勝過中年族群。
而晶體智力則如紅酒般愈陳愈香,研究顯示65歲長者的詞彙量平均比大學生多出40%,歷史學家的檔案解讀能力更會隨研究年資呈指數成長。
六、結論
在人工智慧衝擊傳統認知體系的時代,人類獨有的智力雙軌道更顯珍貴。流體智力確保我們能駕馭科技洪流,晶體智力則維繫文明傳承,兩者交織成對抗認知熵增的最佳屏障。
流體智力和晶體智力各自擁有獨特的特性,並在我們的生活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流體智力使我們能夠靈活應對新挑戰,而晶體智力則幫助我們利用過去的經驗來做出明智的決策。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的智力結構會發生變化,這使得理解這兩種智力的差異及其相互作用,對於個人的學習和發展至關重要。
在人生發展過程中,這兩種智力的運用,有一種比較明確的說法,此部分引述在《重啟人生》的作者Arthur Brooks發現與說明,就是當一個人的成就會因為流體智力的發揮達到最強的狀態,例如取得高薪、高職位、或創新發明,但後續會經歷到瓶頸,就是無法再創造更新更厲害的知識或技術,此部分以諾貝爾獎得主開創出得獎的理論或技術為例,後期則無法再產出第二個新的理論與技術。而這時應該轉向晶體智力,也就是職涯轉換的概念,開創第二曲線或是第二事業高峰。
而我認為,流體智力可以簡化為天生的聰明才智,而晶體智力則簡化為經驗值,一個人先天的聰明才智會讓你達到一個上限,後續則需要以經驗值來繼續高升,或是說職涯前期依靠聰明才智,後期依靠經驗值,也可以說當員工依靠聰明才智,當主管依靠經驗值。此部分提供兩者不同之間得想像,得以在人生與工作中認知並能運用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