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財童子 五十三參.(十九) 拜不動優婆夷

善財童子 五十三參.(十九) 拜不動優婆夷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第十九參.拜不動優婆夷

修行法門:求一切法無厭足三昧光明

不動優婆夷,梵文 Acalā。善財至安住國,參詣不動優婆夷,不動為其解說「求一切法無厭足三昧光明」。

善財童子 拜不動優婆夷

善財童子 拜不動優婆夷

摘自《華嚴經.入法界品》

第十九參.拜不動優婆夷 五十三參目錄

經文】爾時,善財童子,出妙光城,遊行道路,正念思惟大光王教,憶念菩薩大慈幢行門,思惟菩薩隨順世間三昧光明門,增長彼不思議願福德自在力,堅固彼不思議成熟眾生智,觀察彼不思議不共受用大威德,憶念彼不思議差別相,思惟彼不思議清淨眷屬,思惟彼不思議所作業;生歡喜心,生淨信心,生猛利心,生欣悅心,生踴躍心,生慶幸心,生無濁心,生清淨心,生堅固心,生廣大心,生無盡心。

如是思惟,悲泣流淚,念善知識實為希有,出生一切諸功德處,出生一切諸菩薩行,出生一切菩薩淨念,出生一切陀羅尼輪,出生一切三昧光明,出生一切諸佛知見,普雨一切諸佛法雨,顯示一切菩薩願門,出生難思智慧光明,增長一切菩薩根芽。

又作是念:「善知識者,能普救護一切惡道,能普演說諸平等法,能普顯示諸夷險道,能普開闡大乘奧義,能普勸發普賢諸行,能普引到一切智城,能普令入法界大海,能普令見三世法海,能普授與眾聖道場,能普增長一切白法。」

善財童子,如是悲哀思念之時,彼常隨逐覺悟菩薩、如來使天,於虛空中而告之言:「善男子!其有修行善知識教,諸佛世尊悉皆歡喜;其有隨順善知識語,則得近於一切智地;其有能於善知識語無疑惑者,則常值遇一切善友;其有發心願常不離善知識者,則得具足一切義利。善男子!汝可往詣安住王都,即當得見不動優婆夷大善知識。」

時,善財童子,從彼三昧智光明起,漸次遊行,至安住城,周遍推求不動優婆夷,今在何所?無量人眾咸告之言:「善男子!不動優婆夷身是童女,在其家內,父母守護,與自親屬無量人眾,演說妙法。」善財童子聞是語已,其心歡喜,如見父母,即詣不動優婆夷捨。

入其宅內,見彼堂宇,金色光明普皆照耀,遇斯光者身意清涼。善財童子光明觸身,即時獲得五百三昧門,所謂:了一切希有相三昧門、入寂靜三昧門、遠離一切世間三昧門、普眼捨得三昧門、如來藏三昧門……得如是等五百三昧門;以此三昧門故,身心柔軟,如七日胎。又聞妙香,非諸天、龍、乾闥婆等人與非人之所能有。

善財童子前詣其所,恭敬合掌,一心觀察,見其形色端正殊妙,十方世界一切女人無有能及,況其過者!唯除如來及以一切灌頂菩薩。口出妙香,宮殿莊嚴,並其眷屬悉無與等,況復過者!十方世界一切眾生,無有於此優婆夷所起染著心;若得暫見,所有煩惱悉自消滅。譬如百萬大梵天王,決定不生欲界煩惱;其有見此優婆夷者,所有煩惱應知亦然。十方眾生觀此女人皆無厭足,唯除具足大智慧者。

爾時,善財童子曲躬合掌,正念觀察,見此女人,其身自在不可思議,色相顏容世無與等,光明洞徹物無能障,普為眾生而作利益,其身毛孔恆出妙香,眷屬無邊,宮殿第一,功德深廣莫知涯際;心生歡喜,以頌讚曰:

「守護清淨戒, 修行廣大忍,精進不退轉, 光明照世間。」

爾時,善財童子說此頌已,白言:「聖者!我已先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而未知菩薩云何學菩薩行?云何修菩薩道?我聞聖者善能誘誨,願為我說!」

時,不動優婆夷以菩薩柔軟語、悅意語,慰諭善財,而告之言:

「善哉善哉!善男子!汝已能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善男子!我得菩薩難摧伏智慧藏解脫門,我得菩薩堅固受持行門,我得菩薩一切法平等地總持門,我得菩薩照明一切法辯才門,我得菩薩求一切法無疲厭三昧門。」

善財童子言:「聖者!菩薩難摧伏智慧藏解脫門,乃至求一切法無疲厭三昧門,境界云何?」

童女言:「善男子!此處難知。」

善財白言:「唯願聖者,承佛神力,為我宣說!我當因善知識,能信能受,能知能了,趣入觀察,修習隨順,離諸分別,究竟平等。」

優婆夷言:

「善男子!過去世中有劫,名:離垢,佛號:脩臂。時,有國王名曰:電授,唯有一女,即我身是。我於夜分廢音樂時,父母兄弟悉已眠寢,五百童女亦皆昏寐。我於樓上仰觀星宿,於虛空中,見彼如來如寶山王,無量無邊天龍八部、諸菩薩眾所共圍遶,佛身普放大光明網,周遍十方無所障礙,佛身毛孔皆出妙香。

「我聞是香,身體柔軟,心生歡喜;便從樓下至於地上,合十指爪,頂禮於佛。又觀彼佛不見頂相,觀身左右莫知邊際。思惟彼佛諸相隨好無有厭足,竊自念言:『此佛世尊作何等業,獲於如是上妙之身,相好圓滿,光明具足,眷屬成就,宮殿嚴好,福德智慧悉皆清淨,總持三昧不可思議,神通自在,辯才無礙?』

「善男子!爾時,如來知我心念,即告我言:『汝應發不可壞心,滅諸煩惱;應發無能勝心,破諸取著;應發無退怯心,入深法門;應發能堪耐心,救惡眾生;應發無迷惑心,普於一切諸趣受生;應發無厭足心,求見諸佛無有休息;應發無知足心,悉受一切如來法雨;應發正思惟心,普生一切佛法光明;應發大住持心,普轉一切諸佛法輪;應發廣流通心,隨眾生欲施其法寶。』

「善男子!我於彼佛所,聞如是法,求一切智,求佛十力,求佛辯才,求佛光明,求佛色身,求佛相好,求佛眾會,求佛國土,求佛威儀,求佛壽命。發是心已,其心堅固猶如金剛,一切煩惱及以二乘,悉不能壞。

「善男子!我發是心已來,經閻浮提微塵數劫,尚不生於念欲之心,況行其事!

. 爾所劫中,於自親屬不起瞋心,況他眾生!
. 爾所劫中,於其自身不生我見,況於眾具而計我所!
. 爾所劫中,死時、生時及住胎藏,未曾迷惑起眾生想及無記心,況於餘時!
. 爾所劫中,乃至夢中隨見一佛未曾忘失,何況菩薩十眼所見!
. 爾所劫中,受持一切如來正法,未曾忘失一文一句,乃至世俗所有言辭尚不忘失,何況如來金口所說!
. 爾所劫中,受持一切如來法海,一文一句無不思惟、無不觀察,乃至一切世俗之法亦復如是。
. 爾所劫中,受持如是一切法海,未曾於一法中不得三昧,乃至世間技術之法,一一法中悉亦如是。
. 爾所劫中,住持一切如來法輪,隨所住持,未曾廢捨一文一句,乃至不曾生於世智,唯除為欲調眾生故。
. 爾所劫中,見諸佛海,未曾於一佛所不得成就清淨大願,乃至於諸化佛之所悉亦如是。
爾所劫中,見諸菩薩修行妙行,無有一行我不成就。
. 爾所劫中,所見眾生,無一眾生我不勸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未曾勸一眾生發於聲聞、辟支佛意。
. 爾所劫中,於一切佛法,乃至一文一句,不生疑惑,不生二想,不生分別想,不生種種想,不生執著想,不生勝劣想,不生愛憎想。

「善男子!我從是來,常見諸佛,常見菩薩,常見真實善知識,常聞諸佛願,常聞菩薩行,常聞菩薩波羅蜜門,常聞菩薩地智光明門,常聞菩薩無盡藏門,常聞入無邊世界網門,常聞出生無邊眾生界因門,常以清淨智慧光明除滅一切眾生煩惱,常以智慧生長一切眾生善根,常隨一切眾生所樂示現其身,常以清淨上妙言音開悟法界一切眾生。

「善男子!我得菩薩求一切法無厭足莊嚴門,我得一切法平等地總持門,現不思議自在神變。汝欲見不?」

善財言:「唯!我心願見。」

爾時,不動優婆夷,坐於龍藏師子之座,入求一切法無厭足莊嚴三昧門、不空輪莊嚴三昧門、十力智輪現前三昧門、佛種無盡藏三昧門……入如是等一萬三昧門。入此三昧門時,十方各有不可說佛剎微塵數世界六種震動,皆悉清淨琉璃所成;一一世界中,有百億四天下,百億如來或住兜率天乃至般涅槃;一一如來放光明網,周遍法界道場眾會,清淨圍遶,轉妙法輪,開悟群生。

時,不動優婆夷,從三昧起,告善財言:「善男子!汝見此不?」

善財言:「唯!我皆已見。」

優婆夷言:

「善男子!我唯得此求一切法無厭足三昧光明,為一切眾生說微妙法,皆令歡喜。如諸菩薩摩訶薩,如金翅鳥,遊行虛空無所障礙,能入一切眾生大海,見有善根已成熟者,便即執取置菩提岸;又如商客,入大寶洲,採求如來十力智寶;又如漁師,持正法網,入生死海,於愛水中漉諸眾生;如阿脩羅王,能遍撓動三有大城諸煩惱海;又如日輪,出現虛空,照愛水泥,令其乾竭;又如滿月,出現虛空,令可化者心華開敷;又如大地,普皆平等,無量眾生於中止住,增長一切善法根芽;又如大風,所向無礙,能拔一切諸見大樹;如轉輪王,遊行世間,以四攝事攝諸眾生。而我云何能知能說彼功德行?

「善男子!於此南方,有一大城,名:無量都薩羅;其中有一出家外道,名曰:遍行汝往彼問:菩薩云何學菩薩行、修菩薩道?」

時,善財童子頂禮其足,遶無量匝,慇懃瞻仰,辭退而去。

續… (第二十參) 拜遍行外道

見 :【五十三參目錄

***

按 : 五十三參的啟示

善財童子是我們學習佛法、實踐佛法的榜樣。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啟示我們學佛的歷程,要有吃苦耐勞的精神,以及鍥而不捨的毅力,並虛心學習佛法,所學的對象不只是學習他的長處,即使是外道,也不妨虛心求教。這種開廣寬宏的求學心態,值得我們後人效法。所以,我們要像善財童子那樣,學世出世間法,發菩提心,行菩薩道。

佛號梵唄: 一向專念 阿彌陀佛 求生淨土

相關:
. 念佛的十種功德利益
. 佛說十善業道經
. 認識西方極樂世界的真善美

. 《西方發願文》— 蓮池大師
. 《西方發願文注》— 省庵大師
. 《淨土或問》— 蕅益大師
. 《示念佛法門》— 蕅益大師
. 《普勸念佛文》及其 釋義 — 蓮池大師
. 《七筆勾》— 蓮池大師
. 《西方合論》— 袁宏道

>> 回主頁: 淨土法門經論必讀


avatar-img
一念相應一念佛
16會員
417內容數
釋迦牟尼佛出興於世,就是為了要說阿彌陀佛的本願。真能究竟幫助眾生的,只有淨土念佛法門,是乘佛願力之法。就是這一生能夠了脫生死,能夠出離三界六道輪迴。一心堅信阿彌陀佛,一心專念彌陀名號,行住坐臥,念念不捨,如此念佛,定能往生至西方極樂世界。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一念相應一念佛 的其他內容
善財童子是我們學習佛法、實踐佛法的榜樣。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啟示我們學佛的歷程,要有吃苦耐勞的精神,以及鍥而不捨的毅力,並虛心學習佛法,所學的對象不只是學習他的長處,即使是外道,也不妨虛心求教。這種開廣寬宏的求學心態,值得我們後人效法。所以,我們要像善財童子那樣,學世出世間法,發菩提心,行菩薩道。
善財童子是我們學習佛法、實踐佛法的榜樣。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啟示我們學佛的歷程,要有吃苦耐勞的精神,以及鍥而不捨的毅力,並虛心學習佛法,所學的對象不只是學習他的長處,即使是外道,也不妨虛心求教。這種開廣寬宏的求學心態,值得我們後人效法。所以,我們要像善財童子那樣,學世出世間法,發菩提心,行菩薩道。
善財童子是我們學習佛法、實踐佛法的榜樣。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啟示我們學佛的歷程,要有吃苦耐勞的精神,以及鍥而不捨的毅力,並虛心學習佛法,所學的對象不只是學習他的長處,即使是外道,也不妨虛心求教。這種開廣寬宏的求學心態,值得我們後人效法。所以,我們要像善財童子那樣,學世出世間法,發菩提心,行菩薩道。
善財童子是我們學習佛法、實踐佛法的榜樣。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啟示我們學佛的歷程,要有吃苦耐勞的精神,以及鍥而不捨的毅力,並虛心學習佛法,所學的對象不只是學習他的長處,即使是外道,也不妨虛心求教。這種開廣寬宏的求學心態,值得我們後人效法。所以,我們要像善財童子那樣,學世出世間法,發菩提心,行菩薩道。
善財童子是我們學習佛法、實踐佛法的榜樣。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啟示我們學佛的歷程,要有吃苦耐勞的精神,以及鍥而不捨的毅力,並虛心學習佛法,所學的對象不只是學習他的長處,即使是外道,也不妨虛心求教。這種開廣寬宏的求學心態,值得我們後人效法。所以,我們要像善財童子那樣,學世出世間法,發菩提心,行菩薩道。
善財童子是我們學習佛法、實踐佛法的榜樣。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啟示我們學佛的歷程,要有吃苦耐勞的精神,以及鍥而不捨的毅力,並虛心學習佛法,所學的對象不只是學習他的長處,即使是外道,也不妨虛心求教。這種開廣寬宏的求學心態,值得我們後人效法。所以,我們要像善財童子那樣,學世出世間法,發菩提心,行菩薩道。
善財童子是我們學習佛法、實踐佛法的榜樣。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啟示我們學佛的歷程,要有吃苦耐勞的精神,以及鍥而不捨的毅力,並虛心學習佛法,所學的對象不只是學習他的長處,即使是外道,也不妨虛心求教。這種開廣寬宏的求學心態,值得我們後人效法。所以,我們要像善財童子那樣,學世出世間法,發菩提心,行菩薩道。
善財童子是我們學習佛法、實踐佛法的榜樣。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啟示我們學佛的歷程,要有吃苦耐勞的精神,以及鍥而不捨的毅力,並虛心學習佛法,所學的對象不只是學習他的長處,即使是外道,也不妨虛心求教。這種開廣寬宏的求學心態,值得我們後人效法。所以,我們要像善財童子那樣,學世出世間法,發菩提心,行菩薩道。
善財童子是我們學習佛法、實踐佛法的榜樣。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啟示我們學佛的歷程,要有吃苦耐勞的精神,以及鍥而不捨的毅力,並虛心學習佛法,所學的對象不只是學習他的長處,即使是外道,也不妨虛心求教。這種開廣寬宏的求學心態,值得我們後人效法。所以,我們要像善財童子那樣,學世出世間法,發菩提心,行菩薩道。
善財童子是我們學習佛法、實踐佛法的榜樣。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啟示我們學佛的歷程,要有吃苦耐勞的精神,以及鍥而不捨的毅力,並虛心學習佛法,所學的對象不只是學習他的長處,即使是外道,也不妨虛心求教。這種開廣寬宏的求學心態,值得我們後人效法。所以,我們要像善財童子那樣,學世出世間法,發菩提心,行菩薩道。
善財童子是我們學習佛法、實踐佛法的榜樣。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啟示我們學佛的歷程,要有吃苦耐勞的精神,以及鍥而不捨的毅力,並虛心學習佛法,所學的對象不只是學習他的長處,即使是外道,也不妨虛心求教。這種開廣寬宏的求學心態,值得我們後人效法。所以,我們要像善財童子那樣,學世出世間法,發菩提心,行菩薩道。
善財童子是我們學習佛法、實踐佛法的榜樣。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啟示我們學佛的歷程,要有吃苦耐勞的精神,以及鍥而不捨的毅力,並虛心學習佛法,所學的對象不只是學習他的長處,即使是外道,也不妨虛心求教。這種開廣寬宏的求學心態,值得我們後人效法。所以,我們要像善財童子那樣,學世出世間法,發菩提心,行菩薩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