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評|小說放大鏡|臺灣作家|黃凡|躁鬱的國家(2003年)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題目:從《躁鬱的國家》中凝視荒誕的回聲

 前言:政治小說的先鋒

  若要提到台灣文學中與政治文化相關的作家與作品,我的第一個反應肯定是黃凡與〈賴索〉。黃凡,本名黃孝忠,生於1950年3月17日,籍貫台北市,是台灣當代最具有代表性的本土作家,他的作品與現實議題有著相當緊密的連繫,對於政治文化、社會意識、人文精神皆有關注。他的成名作〈賴索〉曾獲中國時報文學獎第二屆短篇小說首獎,內容不僅探討政治人物的現實,也反映世人盲目追求信仰式神話目標的真相。

圖片來源:書籍折口介紹(靈魂密碼)

圖片來源:書籍折口介紹(靈魂密碼)


荒誕化的政治生態

  《躁鬱的國家》是黃凡繼〈賴索〉之後,再度針對政治文化為觀察的長篇小說。從〈賴索〉到《躁鬱的國家》相隔十多年的時間,對於黃凡來說,面對政治生態的議題是否有了不同的體悟?或是在時間的推演之下,政治文化有了本質上的改變?這是我們要從《躁鬱的國家》中去剖析與思考的重點。

  《躁鬱的國家》一書,作者以第三人稱的視角作為敘事主軸,藉由主角黎耀南的身分,透過書信內容的開場,逐一展開自我意識的旅程與對話。黎耀南本身就是躁鬱的存在,他在政治體系裡產生一種無法適應的狀態,並且急於闡述自我內心的焦慮與沉悶。從個人的變化來說,作者意圖塑造黎耀南矛盾的心境,一方面凸顯官場文化的裝模作樣,另一方面則刻意營造社會氛圍乃至人民意識茫然迷失的荒誕面目。單就書中的結構而言,依循主角的步伐呈現線性式的敘說,雖然沒有在層次上多作安排,但可見到篇章有聚焦的範疇,從政策、經濟、種族等問題進行陳述。若以語言敘事作為觀察,書中敘述的方式顯得隨興鬆散,雖然貼近現實生活,但有多處情節連繫不夠扎實,使得語詞無法彰顯出獨特的指涉與意涵。因此,在人物塑造方面,黎耀南的表現不如賴索的鋒利特色,反而有一種刻意表現存在的意味企圖使政治生態的議題荒誕化。


《躁鬱的國家》揭露出的真相

  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從〈賴索〉到《躁鬱的國家》,敘事面向自執政前到執政後的觀察,無論是國家或個人,在本質上都無多大的變化。人民對於政治的期許與社會信仰式的認知,是流於感性而盲從的訴求,依照媒體傳播的「真實」自我編輯「假性真相」的社會意識與道德正義。然而,國家的組織型態的運作,也就理所當然的附和或討好民意的需求,導致政治制度的原則與權力被操控在政客的手裡,任憑掠奪政府資源,對於真正應該落實的建設與教育應付了事,只要安撫民情與轉移新聞焦點,政治文化就可以繼續私吞龐大的利益。作者在《躁鬱的國家》中真正揭開的實相,實際上就是政體貫穿社會文化到人民意識的連鎖關係。就內容的意義與價值來看,《躁鬱的國家》的確展現出「荒誕」命題的效應,將一封封書信撞擊現實後回傳一波波的巨響,只是聲音隨著時間不斷更新而逐漸微弱。不禁要問,振聲疾呼之後,究竟能改變甚麼?或許這就是作者書寫「躁鬱」本質的企圖,透過誘發「躁鬱」的根源與經過,闡釋現實生活裡不斷滋生的「躁鬱」行為與思考。若是我們無法從中尋找理性的建構,或是無從建立一套對應時代的原則構成,那麼,「躁鬱」將是無法避免的侵入到每個個人、群體、甚至是制度的實踐。


結語

  綜觀以上,黃凡試圖在《躁鬱的國家》中解剖執政體制內的問題,以及探詢人民在現實生活裡的態度,內容有著針貶與省思的意念。只是,在小說的書寫手法上沒有掌握住架構的層次,使得文字鋒利性不足,讓本書產生一股「有志難伸」的遺憾。


備註:本文為幾年前的舊作,重新增補編輯上架發表。
備註:原發表在2016年《有荷文學雜誌》第20期「翻轉名書」專欄作品(專欄作家:古塵)


●附錄:黃凡歷年小說作品(依出版時間排列)

☆短篇小說集

  • 《自由鬪士》(臺北:前衛出版社,1983)
  • 《上帝們──人類浩劫後》(臺北:知識系統出版公司,1985)
  • 《都市生活》(臺北:聯經,1987;臺北:希代書版公司,1988)
  • 《曼娜舞蹈教室》(臺北:聯合文學出版社,1987)
  • 《你只能活兩次》(臺北:希代書版公司,1989)
  • 《賴索》(臺北:時報文化出版公司,1990;臺北:聯合文學出版社,2006)
  • 《冰淇淋》(臺北:希代書版公司,1991)
  • 施淑、高天生主編:《黃凡集》(臺北:前衛出版社,1992)
  • 《黃凡小說精選集》(臺北:聯合文學出版社,1998)
  • 《貓之猜想》(臺北:聯合文學出版社,2005)
  • 《黃凡後現代小說選》(臺北:聯合文學出版社,2005)


☆中篇小說

  • 《大時代》(臺北:時報文化出版公司,1981)
  • 《零》(臺北:聯經出版公司,1982)
  • 《慈悲的滋味》(臺北:聯經出版公司,1984)


☆長篇小說

  • 《傷心城》(臺北:自立晚報出版部,1983)
  • 《天國之門》(臺北:時報文化出版公司,1983)
  • 《反對者》(臺北:自立晚報出版部,1984)
  • 黃凡、林燿德:《解謎人》(臺北:希代書版公司,1989)
  • 《財閥》(臺北:希代書版公司,1990)
  • 《上帝的耳目》(臺北:希代書版公司,1990)
  • 《躁鬱的國家》(臺北:聯合文學出版社,2003)
  • 《大學之賊》(臺北:聯合文學出版社,2004)
  • 《寵物》(臺北:聯合文學出版社,2006)


※資料來源:「臺灣文學館線上資料平台-台灣作家作品目錄資料庫
※資料來源:「TAAZE讀冊生活

※資料來源:「博客來網路書店


有關我的一切,都在我的作品中。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vocus 精選投資理財/金融類沙龍,輸入 "moneyback" 年訂閱 9 折】 市場動盪時,加碼永遠值得的投資標的——「自己」 川普政府再度拋出關稅震撼彈,全球市場應聲重挫,從散戶到專業投資人,都急著找尋買進殺出的訊號,就是現在,輪到知識進場!把握時機讓自己升級,別放過反彈的機會!
Thumbnail
就能get 同款 韓系質感包👜 而且獨家下殺 299元up 讓它成為你的 必備單品吧! - momo優惠折扣碼 領取超簡單❤️ 點擊右下角 會員中心 - 折價券 輸入 FLOWERMOMO 點擊歸戶 就能領取 商店優惠券 啦! - https://momo.dm/RaFNzR
Thumbnail
momo店+ S999純銀四葉草項鍊,精緻細膩,代表愛情、希望、信念與幸運,是送給自己或別人的完美禮物。限時下殺299元起,超取免運!
Thumbnail
經歷過中文科考試的折磨,其實我對遊記避之則吉。後來發現《老殘遊記》是一本批判政治與社會的小説,更列入晚清四大譴責小說,這倒是勾起我的興趣來。 其實《老殘遊記》是劉鶚為了資助朋友生活,順道抒發自己對國家衰落的憤慨而創作,正如「老殘」一名就是寓意「棋局已殘,吾人將老,欲不哭泣也得乎?」。
Thumbnail
《蔣經國日記揭密》 作者為黃清龍。 本書是目前唯一台灣能夠看到蔣經國日記的中文書籍。蔣經國日記在去年是歷史學界的熱門話題,當然黃清龍的書也時常被拿出來討論。
Thumbnail
【一個時代自有屬於它的詩】 這是一種「臺灣限定」的情境:一名生於大正10年(1921年)的知識分子,在殖民地時代受日文教育,並且來到「內地」留學。一邊求學、一邊投稿的過程中,新詩竟然被日本作家大力稱讚,登上日本文壇。一瞬間,彷彿得到了某種「平起平坐」的榮譽。昭和19年(1944年)臺灣全島進入
Thumbnail
在閱讀它的時候,法農的論述一再讓我想起陷入藍綠相爭的台灣政治與台灣民主運動。法農所關切的「如何生活在『二地之間』,又,所有的人為了成為人,如何能領會,並承擔這樣的二地之間。『我並不等同於我的根源,我不棄絕它,但我做為主體的命運卻把我推向他方』」,不也是我們現今的議題!?
Thumbnail
「一個人換了立場會被稱為叛徒,讓所有人都同個立場,便沒有人記得原本的堅持。」
Thumbnail
作者古蒙仁,本名林日揚,臺灣雲林人,輔仁大學中文系畢業,美國威斯康辛大學文學碩士。曾任《中國時報》撰述委員、《中央日報》副總編輯、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獎助處長、副執行長、雲林縣文化局長、文建會主委辦公室主任,桃園國際機場公司經理、航科館館長。並曾任教中興大學、中央大學,目前已退休。多次獲中國時報文學獎
Thumbnail
這是描述臺灣日治時代青春、愛恨與戰爭的記憶傷痕的故事,講述了主角之一依江在戰爭時期的生存和愛情故事,展現了那個時代的人的宿命和身分認同的痛苦。
Thumbnail
在春節這個傳統與現代思潮碰撞得格外激烈的時期,抽出一些時間來看看《獨立時代》,也許會讓你對所處的處境有一些新的感悟。
Thumbnail
上個月今年度的林榮三文學獎放榜,惹出不少風風雨雨,像是散文與小說的虛擬疆界問題,涉及利用弱勢博取好感認同問題,幾家歡樂幾家愁,當然與鎩羽而歸的筆者無關,只好順道藉機分享去年得獎作不吐不快。
Thumbnail
【vocus 精選投資理財/金融類沙龍,輸入 "moneyback" 年訂閱 9 折】 市場動盪時,加碼永遠值得的投資標的——「自己」 川普政府再度拋出關稅震撼彈,全球市場應聲重挫,從散戶到專業投資人,都急著找尋買進殺出的訊號,就是現在,輪到知識進場!把握時機讓自己升級,別放過反彈的機會!
Thumbnail
就能get 同款 韓系質感包👜 而且獨家下殺 299元up 讓它成為你的 必備單品吧! - momo優惠折扣碼 領取超簡單❤️ 點擊右下角 會員中心 - 折價券 輸入 FLOWERMOMO 點擊歸戶 就能領取 商店優惠券 啦! - https://momo.dm/RaFNzR
Thumbnail
momo店+ S999純銀四葉草項鍊,精緻細膩,代表愛情、希望、信念與幸運,是送給自己或別人的完美禮物。限時下殺299元起,超取免運!
Thumbnail
經歷過中文科考試的折磨,其實我對遊記避之則吉。後來發現《老殘遊記》是一本批判政治與社會的小説,更列入晚清四大譴責小說,這倒是勾起我的興趣來。 其實《老殘遊記》是劉鶚為了資助朋友生活,順道抒發自己對國家衰落的憤慨而創作,正如「老殘」一名就是寓意「棋局已殘,吾人將老,欲不哭泣也得乎?」。
Thumbnail
《蔣經國日記揭密》 作者為黃清龍。 本書是目前唯一台灣能夠看到蔣經國日記的中文書籍。蔣經國日記在去年是歷史學界的熱門話題,當然黃清龍的書也時常被拿出來討論。
Thumbnail
【一個時代自有屬於它的詩】 這是一種「臺灣限定」的情境:一名生於大正10年(1921年)的知識分子,在殖民地時代受日文教育,並且來到「內地」留學。一邊求學、一邊投稿的過程中,新詩竟然被日本作家大力稱讚,登上日本文壇。一瞬間,彷彿得到了某種「平起平坐」的榮譽。昭和19年(1944年)臺灣全島進入
Thumbnail
在閱讀它的時候,法農的論述一再讓我想起陷入藍綠相爭的台灣政治與台灣民主運動。法農所關切的「如何生活在『二地之間』,又,所有的人為了成為人,如何能領會,並承擔這樣的二地之間。『我並不等同於我的根源,我不棄絕它,但我做為主體的命運卻把我推向他方』」,不也是我們現今的議題!?
Thumbnail
「一個人換了立場會被稱為叛徒,讓所有人都同個立場,便沒有人記得原本的堅持。」
Thumbnail
作者古蒙仁,本名林日揚,臺灣雲林人,輔仁大學中文系畢業,美國威斯康辛大學文學碩士。曾任《中國時報》撰述委員、《中央日報》副總編輯、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獎助處長、副執行長、雲林縣文化局長、文建會主委辦公室主任,桃園國際機場公司經理、航科館館長。並曾任教中興大學、中央大學,目前已退休。多次獲中國時報文學獎
Thumbnail
這是描述臺灣日治時代青春、愛恨與戰爭的記憶傷痕的故事,講述了主角之一依江在戰爭時期的生存和愛情故事,展現了那個時代的人的宿命和身分認同的痛苦。
Thumbnail
在春節這個傳統與現代思潮碰撞得格外激烈的時期,抽出一些時間來看看《獨立時代》,也許會讓你對所處的處境有一些新的感悟。
Thumbnail
上個月今年度的林榮三文學獎放榜,惹出不少風風雨雨,像是散文與小說的虛擬疆界問題,涉及利用弱勢博取好感認同問題,幾家歡樂幾家愁,當然與鎩羽而歸的筆者無關,只好順道藉機分享去年得獎作不吐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