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r)os-一則錯誤給愛情的留言》
2009年5月21日至24日 華山文創園區果酒2樓;2009年8月22日 西門紅樓
原價350元;學生票300元
演出單位 錦衣衛靚劇廠︱製作人 楊帛翰︱編劇 廖崇捷︱導演 馬維元
演員 潘志遠、葛凡︱友情演出 林竹君
舞台/服裝設計 陳明澤︱燈光設計 周佳儀︱音樂設計 音響技術/SuperCare
平面設計 牛俊強︱攝影 許家榕
舞監 陳芓菱︱舞監助理 葉陽林︱舞台設計助理 黃人偉
2009年5月,那時我還在大學的延畢學期,正準備要畢業,同班同學廖崇捷與馬維元找我做這齣戲,用的是當時整個班級的名稱「錦衣衛靚劇廠」,這是我第一次做售票演出的製作人,印象中最後應該是打平或是小賺個幾仟元。最後因為同學提出這個團名不應在未經討論下被註冊,因此最後我去申請解散了,劇團也只留下這齣戲。
時光飛逝
15年前的製作,現在記得的不多,看還能留下多少印象。那時對於製作,除了在北藝大期間體會到的製作流程(找錢,找人,排練、把設計做出來),再來就是2006年以舞監助理身份,參與嵐創作體的百老匯版權音樂劇《Into the woods》(拜訪森林),以及自己在學校的導演畢製《Tape》。
由於參與的製作群不是還在學,就是剛畢業,都還沒這麼忙碌(的樣子),約開會用MSN約也相對容易,大家的口味及思考系統也很相近,印象中在設計上沒有出什麼太大的麻煩就渡過了。一方面可能也是在學校受的訓練中,在製作上潛移默化地給予創作者很大的自由跟信任吧。另一方面也是同學們的想法都很明確,我身為製作人當時應該也沒什麼能力辨別市場情況及需求,覺得好看就給過,幸好最後結果還滿好的。
製作上的記憶
對這齣戲我有幾個印象深刻的點:十萬、紅樓、付錢的人要小聲、設計會議、上樓的觀眾。
十萬是國藝會的補助款,既是第一次寫計畫拿到補助,也是我實際上一次領出十萬元現金拿在手上,感受到原來十萬的厚度是這樣。2009年4月馬英九剛推出22K政策,十萬元在那時可以做滿多事的。但我印象中之所以把現金領出來,就是為了付場租保證金、印海報DM、給服裝跟舞台製作費等等,錢就差不多用完了。現在已經完全不記得當時整體製作費是多少,但至少人事費上,特別是主創群,應該都不是行情價。而也因為初出茅蘆,製作規格小,舞台服裝能借就借,儘可能減少製作費用,就讓導演想辦法把場景跟氛圍呈現出來。
紅樓是當時宣傳火力的重點,那時FB在2008年6月才在台灣開啟服務,我本人甚至在2010年才申請帳號,網路宣傳什麼的在當時的想像跟現在截然不同。最常做的是印海報跟DM張貼發放、在破報跟文化快遞上免費刊登演出資訊,以及到目標社群常去的地方辦活動。西門紅樓在當時就已經是同志族群的集散地了,因此也去那裡跟許多店家拜託過,甚至印象中有辦了一兩次講座。除了紅樓,當時也跑了晶晶書店,也在當時透過陌生拜訪,想拉贊助,而認識了紅絲帶基金會的人,最終促成了華山首演後,在西門紅樓重演的契機。
付錢的人要小聲是在製作過程中學會的事,雖然製作人好像很大,但少了團隊中的任何一環,事情都很難推進完成。讓我印象最深的,是在裝台某一天,我在下午看到技術人員躺在果酒的禮堂上玩手機(當時已經有手機遊戲了),當時票房還在低谷,想著技術人員的費用我也沒少給,你現在工作時間在那邊玩是什麼意思?後來被另一個技術同學說,事情有在時間內做完,休息也很正常,我過陣子才釋懷。不過還是希望休息時不要在應該工作的地方休息,因為很容易誤會。
設計會議是一種氛圍,其實技術上的設計會議也跟其它製作一樣,約齊時間坐下來在大桌上大家討論。我想講的反而是平面設計的視覺,現在來看,比較像是行銷會議。我還記得那時是深夜在平面設計家裡,跟導演看圖片給修改建議,然後討論網路上哪裡可以做為主要露出點(最後我們用了flickr跟blogger)。也跟編劇還有導演,在各種時間討論文案的運用,那種感覺跟現在開設計會議很不同,更有種同學一起做作業的感受。在那時,我第一次學會什麼叫banner、什麼是resize。
上樓的觀眾是體驗,跟前幾年售票的弧線類似,剛開賣都會有初期的成長,然後進入一段停滯期,演出前會再成長一波。不過我當時是第一次遇到,一場百來位觀眾,演出四場,在演出當週票房才有起色,首演後可能因為口碑,票房有爆漲。果酒2樓現在是排練場,當時做為演出場地,觀眾要從華山靠金山南路那側的出入口進來,排隊上樓梯。我從首演時觀眾上樓梯都很順暢,到隔天、後天要開始按耐觀眾,當下覺得壓力很大,但回想起來這個經驗也是滿有趣的。尤其當時印象中天氣並不好,還有下雨。

那時還做了雨備
第一次做製作雖然不算大獲成功,但評價也滿好的,不過15年前的製作經驗,拿到現在可能沒什麼太大的參考價值,畢竟錢的用法、宣傳的方式、溝通的流動都有變化了。
你有看過這齣戲嗎?有的話請讓我知道一下,拜託了。
做完Er(r)os後,我就去當兵了。退伍後先在一間製作公司當編劇寫手,中間跟朋友開了一間有演出的咖啡館,然後再去另一間製作公司當編劇寫手。下次我會來聊聊在口袋咖啡做演出的印象。
如果你覺得有趣,歡迎分享或留言討論,對我來說都是很大的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