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經》中約瑟解夢的故事,給予我們深刻的理財啟示。故事講述埃及法老做了一個奇特的夢,夢見七隻肥壯的牛被七隻瘦弱的牛吞吃,七枝豐滿的麥穗又被七枝乾癟的麥穗吞沒。約瑟憑著神所賜予的智慧,向法老解釋這個夢預示著埃及即將會有連續七年的豐收,隨後卻會面臨七年的嚴重饑荒。因此,約瑟建議法老在豐年時期,徵收全埃及地出產的五分之一加以儲備,以備將來荒年之需。正因為法老聽從了約瑟的建議,埃及才得以平安渡過這次嚴重的災難,避免了可能發生的財務危機。
現代社會的個人理財觀念,與約瑟的智慧其實有著異曲同工之妙。香港在過去數十年享受著經濟繁榮,市民生活富足安穩,然而近年來卻先後經歷了社會事件、新冠疫情,甚至中美貿易戰等一連串挑戰。香港政府的財政儲備因而日益減少,財赤問題日趨嚴重。2025年4月2日,美國特朗普政府再度發起關稅戰,中國即時反制,令香港作為中間人的角色更加艱難。面對這樣的外圍環境,個人更應該深刻地領悟到「積谷防飢」的重要性,做好儲蓄備荒的理財規劃。
從個人理財的角度,我們應當從約瑟的啟示中吸取具體而實用的教訓:首先,養成穩定的儲蓄習慣。正如約瑟建議法老在豐年時期有計劃地積存糧食,我們也應該在每次收入時,先將一定比例的金錢儲存起來,並視之為生活必須之舉,而非可有可無的行動。如此一來,當經濟突遇困境或個人收入減少時,儲蓄便能成為安然度過危機的重要依靠。
其次,培養節儉而理性的消費態度。現代生活充滿各種誘惑,若不懂得約束自我,便容易陷入過度消費與負債的陷阱。正如文獻中提到,人類若不是特別有意識地控制自己的慾望,最終將無法抗拒各種誘惑。因此,我們應該時時保持理性的態度,區分需求與慾望,避免不必要的浪費,將省下的金錢妥善儲蓄,為未來可能出現的經濟低潮作好準備。
再者,積極培育自身的財務管理能力與知識。面對經濟環境的快速變化與不確定性,我們唯有提升自身的財務智慧,才能有效應對各種挑戰。這就需要透過閱讀書籍、參加相關課程或向專業人士請教,不斷精進個人理財技能,建立有效的理財規劃,積極為未來做好準備。
最後,樹立正確的財富觀與價值觀。個人在追求財富的過程中,必須牢記「君子愛財,取之有道」的道理,透過正當途徑累積財富,並且在能力範圍內適當回饋社會,奉獻他人。如此一來,不僅個人內心能得到真正的滿足,也能與他人建立良善的關係,在困難的時候得到社會支持與幫助。
個人理財的智慧,就在於能夠未雨綢繆,事先做好積蓄與準備,像約瑟一樣在豐盈之時積極儲備,以應付隨時可能到來的經濟困境。「積谷防飢」的智慧,穿越時空,歷久不衰,正是現代每個人必須反覆思考的理財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