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的產能會讓人們失業嗎?
人類自古以來發展各個階段,
曾出現過數個徹底改變人們生活的重大變革。
第一階段 | 農業革命
早期人類要果腹充飢除了摘果樹外,
就必須狩獵或捕魚才不會餓肚子。
但是當人類開始學會種植蔬果後,
食物的來源就變多了,
慢慢狩獵的文化也演變成人工飼養。
有了穩定的食物來源後,
就開始進入下一個階段。
第二階段| 工業革命
到了工業革命時期,
生活必需品逐漸都改由工廠大量生產,
不在需要人力去製作。
而電器產品以及運輸工具持續進化,
交通更加便利,人類移動的距離變更遠了。
第三階段| 信息革命
當網路開始普及,我們能做的事情又更多更廣了。
寫信與拜訪客戶不用再親自拜訪,
開門做生意也不一定要有實體門市,
有網路就能做全世界的生意。
第四階段| AI革命
目前即將進入AI革命階段,
我們可以把需要思考的事情交給AI,
把需要重複性操作的工作請AI代勞。
可能還會有更多我們還沒想到,
或者根本想不到的事情會一一發生。
我們的工作會被AI取代嗎?
我們回頭看之前的幾次重大革命,
人們開始種植作物取代狩獵生活,
我們的工作有因此變少嗎?
答案肯定是沒有變少,反而農民變更多了。
那工業革命後,大量自動化生產,
人們的工作有被機器取代嗎?
似乎也沒有,大量機器生產需要人力操作,
反而工人的需要變更大了。
信息革命後,同樣也誕生大量的新工作職缺,
去滿足網路上的各種需求。
既然前幾次重大革命都沒有讓人們減少工作,
那這次AI革命同樣也不會被AI取代工作。
農業革命滿足「吃」的需求,
工業革命滿足「用」的需求;
信息革命回應的是「溝通」的需求,
AI革命回應的是「思考」的需求。
人有一種通病,就是容易讓自己過於忙碌找事情做。
一但AI幫忙增加工作效率,
空出來的雙手自然會再找其他更困難的工作去發揮。
那AI提供的東西會越來越優秀嗎?
是否會超越人類?
這支影片的博主,提到的看法我覺得蠻認同的。
可以的話建議看完,本篇文章的觀點是從這支影片受到啟發的。
他說AI的表現是「短暫優秀,長期趨於平庸」
。
短期來看,目前AI的表現超乎人類的想像,
長期表現會慢慢趨於平庸。
因為大家的審美疲勞,當大家都產出相同的內容,
即使作品完美無瑕,但也會因為大家都一樣。
所以也就變的廉價平庸。
當AI越傾向大眾的審美觀,那產出的東西就會越來越像。
就像最近的4o,大家幾乎都在生成吉卜力,或者娃娃盒玩。
越受到演算法及AI的影響,
你就越難看到獨特的商品。
這是最近的感觸,你們有發現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