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為裸辭是年輕人在做的事。」
跟我差不多年紀的朋友這樣說著。
已經30+的我,本來沒有想要裸辭,只是當時的自己真的好不快樂。我那麼努力活過來,為何還要讓自己不快樂?
為什麼要裸辭?
癌症治療後沒多久,我開始遠端在家工作。
到了第二年,我對於工作的倦怠及不滿越來越高。
而我的能量也明顯下滑,有時早上坐在電腦桌,開工前都會有「好浪費生命」的想法。
接著我的食慾越來越差、體重變輕。
在罹癌前,我就是越吃越少、越來越瘦。
在罹癌後,我總是好好吃飯,因為我知道這才是對身體好的行為。
因此當我發現自己吃不下時,我知道我要正視心中的不快樂。
為什麼不快樂?
當時在那間公司已經待了好幾年,從 IC (Individual Contributor 獨立貢獻者)成為部門總監。
職涯看似往上成長,但在同一個工作環境待太久還是感受到成長的瓶頸。
成就感減少,心煩事更多,身為主管職,要處理更多的人際溝通與行政流程。
越發意識到那個工作環境並不適合自己。
裸辭期間會擔心無法重回職場嗎?
完全不會,我更擔心自己的身體。
1是健康,0才是財富。
成功的職涯與優渥的薪水,都賠不起讓我癌症復發的風險。
因此快速計算未來幾個月的生活花費與存款,就決定離開!
有些人會說裸辭休息太久很難回到職場,我想分享在看Design Your Life中的一段話:
「有一位事業順利的里德男子,他對於未來的計劃不包含在25歲得到癌症,但是他卻遇到了。他打完抗癌戰役後,決定花一整年去滑雪打工渡假。儘管他也擔心空白的一年會毀了履歷,但他還是決定要活出自己的人生。而他想要共事的人,會把他抗癌後的滑雪冒險,視為勇敢行為,而不是不負責任。」
如果未來還要去公司上班,到時若因裸辭休息被拒絕,那我會說:
「我希望合作的公司會把我好好休息的日子視為對自己的負責。」
裸辭後做了哪些事?
在前面四個月,我是認真好好休息,以自己快樂為主,試著去體驗:
- 探索台中這座城市:回台中遠端工作的兩年裡,我很少出門,除了身體因素,很多時間還是花在工作上。在這期間,我第一次去了薰衣草森林。
- 寫完18篇散文:延續住院時寫下的一字字,回顧過往努力十年的工作身影,從台北去北京,再回到台北。當時的迷惘,現在來看,就像是過於年輕,急著說愁。寫給年過30的自己,試著寫下當時的感受,才發現自己並無白活。
- 認識超過12位新朋友。
- 心理諮商:總共7次。
- 積極使用ChatGPT:成為付費用戶,買課學習下指引。
- 剪輯8支Vlog短影音。
- 重溫投資:對於長期投資— Buy and Hold的認知又更上一層樓。
- 開始使用Threads:增加輸出頻率,讓腦袋保持思考。
裸辭後不會擔心沒收入嗎?
前面四個月過得蠻心安理得,在第五個月開始思考未來的收入來源。
除了回公司上班、行銷顧問接案,也跟不同朋友討論合作創業的可能。
對我來說,到第6個月冒出比較多「接下來我想靠什麼做為收入來源?」
在思考的過程中,難免會有一些緊張、徬徨。
但比起擔心收入這件事,我更想避免做自己不開心的工作。
1是健康,0才是財富。
離職後沒有找工作嗎?
沒有主動找工作,但有人主動詢問行銷顧問合作、提供行銷總監的面試機會。
但在當下,還不想回歸公司體制工作。
裸辭後最開心的事?
自己說不準,提供以下事實參考:
- 朋友說「裸辭後,妳整個人更開朗、更多話,很好聊噎」。
- 路人甲乙丙說「妳還是學生嗎?看起來很年輕」,30+的我聽了很開心。
- 食慾恢復,體重已回升。
因為有更多時間好好寫字,才發現自己在寫字時會進入心流,偶爾還會被自己的文字感動。(老王賣瓜、自賣自誇)
我適合裸辭嗎?
我覺得會問自己要不要裸辭的人,就不要裸辭喔!
裸辭不是必需品,而是一個選擇。
當你真的累了、不行了,需要暫停下,可以考慮裸辭,前提是沒有財務壓力。
就算沒有財務壓力,有些人也會因為沒有一個「正常工作」,而莫名焦慮。
如果沒有工作的焦慮 > 有工作的焦慮,那就繼續上班吧。
如果不離職,如何休息、排解心中的焦慮與不爽?
個人過往採取的做法,就是下班後找些事做,轉移注意力:
- 去河堤跑步
- 去上插花課
- 學習虛擬貨幣投資
- 寫字
- 健身
供大家參考:)